原标题:助力乡村振兴 天大教师科技赋能“千年药乡”
天津日报记者 姜凝
“大家注意看,这是菌菇种植用过的废菌棒,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我们以它为原料,加上鸡粪,利用生物菌进行发酵,就能成为孔隙度合适的基质,可以育苗,可以种植。这个项目的意义是变废为宝,还保护了环境。去年我们在这个大棚做的育苗实验,出芽率能达到90%,下一步能直接推广了!”“嗨,各位家人,这就是有‘小九寨’之称的官鹅沟,有时间您来看看,肯定不虚此行!”“淄博有烧烤,天水有麻辣烫,我们宕昌有什么呢?今天我带大家探访宕昌美食……”天津大学环境学院教师黄俊在工作之余,用2年多时间拍摄了500多条视频,推介甘肃宕昌的美景、美食、风土人情,给助农产品带货,推广科技项目,助力乡村振兴。
天津大学自2013年起定点帮扶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黄俊是该校派出的第三批骨干教师,扎根宕昌2年多,成了一个能给当地百姓解决问题的名人。
“黄老师能干,能把粪坨坨变成金疙瘩。”当地老百姓所说的,是黄俊负责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随着该县产业大发展,菌菇、金鸡、中药材等支柱产业的废弃物不断积累,处理这些废料是宕昌亟待解决的问题。“把废料资源化利用是天津大学的强项。”2022年,黄俊放弃赴美访学的机会,挂职宕昌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以“变废为肥”为突破口,借助天大科技资源对菌菇渣、人畜粪便等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解决宕昌县人居环境整治和产业发展问题,成功开发出“菌菇渣+鸡粪联合发酵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等。黄俊还通过技术支持,帮助宕昌县引进相关公司,实现帮扶工作从“输血”向“造血”的转变。公司一年多来已生产有机肥3000吨、育苗基质600吨、栽培基质800吨、半成品有机肥3万吨;共建水肥一体化试验大棚12个,产品与技术推广辐射蔬菜大棚200多个。助力宕昌这个“千年药乡”生产出更高品质的中药材,黄俊作为第一完成人的“科技赋能,‘变废为肥’,呵护宕昌绿水青山”项目,成为去年教育部第七届直属高校精准帮扶和创新试验典型。
两年的挂职期满后,黄俊选择了申请延长一年帮扶期,助力乡村振兴新发展。
来源:天津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