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峰北京报道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11月4日在京举行,科学技术普及法修订草案(以下简称“草案”)首次提请大会审议。
科技部部长阴和俊在作草案说明时表示,草案新增“科普活动”和“科普人员”两章,共8章60条。
现行科学技术普及法于2002年公布施行,这是22年来科学技术普及法首次修订。
草案规定,“国家把科普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位置。”草案还规定,发展科普产业,推动科普公共服务市场化,鼓励兴办科普企业,促进科普与文化、旅游、体育、卫生健康、农业、生态环保等产业融合发展。
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阴和俊指出,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科普事业蓬勃发展,但还存在对科普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主动性不强,高质量科普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科普队伍建设滞后,科普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等问题。
修订草案主要变化体现在新增了“科普活动”和“科普人员”两章,明确了科普的总体要求和目标方向、强化科普社会责任、促进科普活动、加强科普队伍建设、强化保障措施等内容。
草案第五条增加规定,“国家把科普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位置。”
现行科学技术普及法颁布以来,对促进科学技术普及、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推动创新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从2003年的1.98%提升至2023年的14.14%,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24年的第11位。
需要注意的是,草案所指的“科普活动”不是指实践中举办的具体“活动”,而是指完成科普职能的所有动作的总和。
草案第六条规定,科普工作应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遵守科技伦理规范,反对和抵制伪科学。
学校加强科学教育
草案细化了各级各类学校的科普责任,强调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加强科学教育,提升师生科学文化素质。
高等学校应当发挥科教资源优势,开设科技相关通识课程,开展科研诚信和科技伦理教育,把科普纳入社会服务职能,提供必要保障。
中小学校应当整合校内、校外资源提高科学教育质量,完善科学教育课程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科学兴趣,培养科学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前教育机构应当根据学前儿童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加强科学启蒙教育,培育、保护好奇心和探索意识。
科技部科技人才交流开发服务中心培训处处长彭春燕指出,草案把科学教育作为科普一项重要内容,明确了各类教育机构的科普责任,将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内容,把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贯穿于教育全过程。
2023年5月,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多项科普工作举措。
《意见》要求,各校原则上至少设立1名科技辅导员、至少结对1所具有一定科普功能的机构(馆所、基地、园区、企业等);结合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推动各地建设具备科普、体验等多功能的教育基地;各地要突出科普价值引领,聚合科普专家力量,推出家庭科普公开课,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科普活动。
当前,科学教育开展水平参差不齐。以人工智能教育为例,我国已经出版了一大批中小学人工智能教材及教学用书,但这些图书的体例风格千差万别,包括根据中小学生认知特点新编写的人工智能教材、将人工智能前沿知识通识精简化的科普读物、偏向编程工具使用的活动类图书、将大学人工智能教材简单删减移植到中小学使用的图书等。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信息技术教研组组长袁中果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需要构建良好的生态。既要鼓励中小学教师自主研发课程,也要允许学校购买和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在课前根据学生基础与兴趣推荐提供合适的内容,课后根据学生素养与技能提升情况优化迭代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草案同时强化了科研机构科普责任,强调科研机构应当使科普成为机构运行的重要内容。草案还强化了企业、社会团体科普责任,强调企业应当把科普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
鼓励兴办科普企业
如何促进科普活动?草案作出了相关规定,包括支持科普创作、发展科普产业,推动科普公共服务市场化,鼓励兴办科普企业,促进科普与文化、旅游、体育、卫生健康、农业、生态环保等产业融合发展。
当前,我国科普事业主要依靠政府主导,全社会科普投入不足,迫切需要健全政府、社会、市场等协同推进、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科普格局。
草案明确,国家支持科普产品和服务研究开发,提升科普原创能力,依法保护科普成果知识产权。鼓励企业将自身科技资源转化为科普资源,向公众开放实验室、生产线等科研、生产设施。
“经过多年发展和探索,我国科普公益性服务与市场化、产业化逐步融合,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科普活动。草案围绕通过产业融合实现科普产业快速发展、提升科普产业发展的质量、明确企业的科普责任等方面作出规定,有助于推动科普产业发展。”彭春燕说。
青少年使用短视频APP已日渐普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宏艳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短视频帮助人们更便捷快速地获取资讯,自然科学、历史地理、艺术美育、体育健康等各类知识在短视频平台汇聚,短视频已经成为专业科普和大众学习的新工具。
孙宏艳团队开展对面向中小学生的大规模短视频使用调查发现,航天航海、信息技术等科普知识已成为最受未成年人欢迎的短视频内容之一,占比约35.5%。
为了促进科普活动,草案还作出了相关规定,包括加强重点领域科普,明确国家推动新技术、新知识传播与推广;加强科普信息审核监测,对伪科学、反科学等信息及时采取措施;加强科普工作评估,明确国家完善科普工作评估体系和公民科学素质监测评估体系。
鼓励老年科技人员参与科普
搞好科普,人才是关键。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科普人员达199.67万人,其中超过八成为科普兼职人员。
这意味着,科学家、科技工作者、科技志愿者等群体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科普工作中,我国科普人员队伍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
草案新增“科普人员”一章,正是对这一新变化的及时回应。草案围绕建立专业化科普工作人员队伍,鼓励和支持老年科学技术人员积极参与科普工作,支持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职业学校设置和完善科普相关学科和专业,完善科普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加强科普工作人员能力培训和交流,健全科普人员评价、激励机制,鼓励相关单位建立符合科普特点的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等评价制度作出规定。
草案同时强化了保障措施,增加规定国家完善科普场馆和科普基地建设布局;强调国家建设完善开放、共享的国家科普资源库和科普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鼓励社会力量设立科普奖项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