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8日,冯玉祥的女儿冯理达在北京病逝,走完了自己83年的人生历程。她的儿子罗悠真在清点母亲遗物时,发现母亲的工资卡上,存款只剩下85.46元。
月薪万元的冯理达一贯勤俭节约,为何去世之后只剩下这么一点存款?
据在冯理达身边工作21年的王庆莉回忆,冯理达虽出身名门,对钱却非常关心,每到月底都会催促她去取钱,无论部队涨不涨工资,冯理达的钱总是不够花……
毅然决然走上医学道路
冯理达出生于一个特殊家庭,其父冯玉祥是我国著名的爱国将领,一生极具传奇色彩。1923年,冯玉祥的妻子刘德贞病逝,给他留下了5个未成年的孩子。
重新组建家庭,成为冯玉祥急需解决的事情。
那个时候不少女子都想嫁给这位声名赫赫的将军,一时间上门做媒的人络绎不绝。当听说这些姑娘都是因仰慕自己而嫁给他时,冯玉祥一一摇头谢绝了。
他想要的,是一个能料理好家务,同时对自己5个孩子好的人。
1923年末,已经成为基督教徒的冯玉祥参加教内聚会,会上一位年轻女学生的出色演说,给冯玉祥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这名女子就是冯理达的母亲,李德全。
当冯玉祥得知李德全的姐夫在自己手下任职后,便托其为自己当“红娘”。没过多久,冯玉祥和李德全正式订婚,并按照基督教礼仪举行了简单的婚礼。
婚后,李德全曾问冯玉祥,为什么喜欢自己。冯玉祥坦率地回答,自己喜欢她的天真率直。接着冯玉祥反问妻子为何同意嫁给自己,李德全笑着回答说:“是上帝怕你不为民办事,派我来监督你的。”
李德全嫁给冯玉祥后,为他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将他的五个孩子视若己出。同时她不施粉黛,安于简朴的生活,和当时那些官太太截然不同。
1925年,冯理达在天津出生,作为二人的第一个孩子,冯玉祥对其颇为疼爱,曾经在一首诗中,冯玉祥这样写道:“坐小凳,赛谁美,孩子叫妈梳头发。评一评,论一论,真正美的是理达。”
冯理达自出生便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一直到冯玉祥遇难,她都始终在父亲身边。
1933年,冯玉祥被迫隐居于泰山脚下,期间请来不少教授为自己讲课,同时他也要求子女和随从一起学习。在父亲的严格教育下,冯理达并没有因父亲的地位显赫,而产生丝毫的优越感,相反她经常给警卫员洗袜子,还学会了开汽车。
从1935年冯玉祥到了南京之后,冯理达开始接受正规教育。当时接连不断的战事让冯理达不得不到处辗转,但丝毫没有影响到她的学业,反而学习起来更加努力。
高中毕业之后,冯理达面临选考大学的重大抉择,班主任建议她考医科大学,父亲也劝说她去做个医生,将来为老百姓做点事。
恰好当时冯理达的外祖母患病,接受手术时遭遇不测,对冯理达的触动很大。她毅然选择了学医这条路,决心以此救民济世。
不久她考取了重庆药学专科学院,一年之后又考入了齐鲁大学医学院。
抗战胜利之后,冯玉祥被国民党政府解除军籍,不得已以考察的名义出访美国。冯理达随父母赴美,并很快适应了在国外的生活。她一边在加州大学生物系学习,一边担任父亲的秘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1948年,冯玉祥响应共产党的号召,决定回国参加政治协商会议。临行前,冯玉祥让女儿选择回国还是留在美国。冯理达受父亲影响,决心以自己所学为祖国效力,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回国。
那是冯理达一辈子都忘不了的航行。她的父亲在回国途中遭遇大火,不幸身亡,同时丧生的还是她的妹妹冯晓达。
回到祖国后,李德全一家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949年,冯理达作为新中国第一批留苏学生,前往列宁格勒继续学习深造。
坚持26年如愿入党
到达苏联之后,冯理达在免疫学界权威巴施尼教授的指导下,对免疫学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由于学习成绩优异,冯理达被特聘兼职留校任教,而她的论文也被不少医学院选作教科书。
1957年,列宁格勒号召全市医务工作者为消灭白喉病而努力。当时苏联气候寒冷,物资匮乏,白喉病流行严重,苏联方面采取多种方法仍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冯理达利用自己所学,结合中国传统医学,一举攻克了这一难关,消灭了白喉病。
一时间,冯理达成为全苏联医学界的有功之臣,各个电台、报纸、电视台纷纷进行报道,并由她传授给苏联人民针灸学这一中华医学瑰宝。
说到冯理达对于传统医学的研究,完全出于偶然。1946年李德全因摔伤抬不起右臂,很多西医都无法治愈。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请来一位老中医,结果几支银针下去,李德全的病就好了。
自此,中医给冯理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利用假期的机会,冯理达开始接触中医。谁都没有想到,十几年后冯理达用银针在异国他乡创造了奇迹。
1958年冯理达毕业之际,苏联方面极力挽留,但被冯理达婉言谢绝:“我是祖国派来的,我要用学到的知识报效我的祖国。”
回国之后,冯理达立刻投身到医疗卫生事业中,她曾29次带队奔赴各省重疫区一线,并结合实践撰写了14篇论文,被中央用于指导全国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1973年,在周总理夫妇的关怀下,冯理达被调任海军总医院工作。报到的第二天,冯理达就递交了自己的入党申请书,并经常汇报思想,表达自己想要早日加入党组织的愿望。
冯理达接触进步思想最早是在五六岁的时候,当时冯玉祥每天都会让妻子给自己念《资本论》,还经常和同仁讲革命,谈共产党。虽然那个时候冯理达不懂共产党的真正含义,但从父母的话语中,她隐约感觉到共产党人是令人敬佩的。
后来抗战爆发,周恩来、董必武等共产党人经常去冯玉祥家共商国是,周恩来还给冯理达题词“艰苦奋斗,好好学习”。这些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让冯理达肃然起敬。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挑起内战发生“七君子事件”,让冯理达对民主、科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共产党也有了更加深刻得理解。
1949年冯理达被派去苏联进修时,曾向王稼祥提出了入党申请,但由于当时留苏学生党支部没有发展党员的任务,因此冯理达的入党愿望未能实现。
初进海军总医院的一年多的时间里,冯理达5次递交入党申请书,工作上加班加点,比年轻人还积极。但由于种种原因,党组织一直未能批准她的申请。
功夫不负有心人,1975年末,冯理达终于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在宣读入党誓词的时候,冯理达神情激昂,铿锵有力,结束后她找到自己的入党介绍人:
“我终于入党了,我终于实现了自己26年的愿望。”
有人问冯理达,她年过半百为何痴心不改,一定要加入共产党。冯理达解释说,当年父亲为了追随共产党,毅然和国民党决裂;母亲在62岁的时候加入共产党;弟弟妹妹们也先后成了党员:
“我们一家人都是党培养起来的,永远跟党走是我人生的最终选择。”
在26年中,冯理达向党组织递交了35次入党申请书,历经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她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夙愿。
冯理达入党之后,严格按照党章履行党员义务。每年她定期向党组织汇报思想,主动递交自我鉴定,外出超过一周,都以书面形式汇报。直到去世,她从来没有迟交过一次党费。
1976年唐山大地震,50多岁的她骑着自行车,飞奔到医院组织病人转移;1998年,73岁的她主动请缨,坚决要求加入医疗队,奔赴抗洪抢险灾区。
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已经78岁的冯理达每天吃住在办公室,夜以继日搜集整理出1200多万字的资料,自费2万多元复印成册,发放给医务人员。
即使她到了80多岁,成为一位没有具体工作,但又没有退休的在职干部,每天仍旧坚持上下班,而且几乎没有休息日,直到去世前的一个月,冯理达还在忘我工作。
2008年1月,冯理达的病情突然恶化,她紧紧拉着儿子的手,叮嘱道:“你要永远记住,妈妈是党的女儿。我死后,帮我代交一万元党费……”
在冯理达的遗物中,有四个精致的木盒,珍藏着她用毛笔抄写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和十七大通过的党章,长卷展开足有数百米,整整七万余字,字字饱含深情。
她还把抄录的党章复印成册,作为礼物送给熟悉的党员干部和基层党支部。16年的时间中,她先后送出了750多套手抄本党章。
“热爱祖国忠于党丹心一片,坚定信念践于行堪称楷模”,追悼会上的这副挽联,高度概括了冯理达一生对党无限忠诚的信仰。在她病逝后,中央追授她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仅剩下的85.26元存款
在冯理达的儿子为母亲交完党费后,发现母亲的工资卡上只剩下85.26元。据冯理达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每到月底,冯理达就会催促她去取钱,有时候还没到发钱的日子,她就会问:“怎么工资还没有到账?”
冯理达在去世前月工资过万,每个月都取成现金放在手边,从不存钱。无论部队给不给她涨工资,她的钱都不够花。
这些钱都去了哪里呢?
上世纪90年代初,张家口一带发生强烈地震,冯理达得知后,立即和丈夫联名捐款1000元,并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
“1931年‘9·18事变’后,我的父亲冯玉祥将军率部队在张家口抗击日本侵略者,张家口人民给予他热情帮助,我们永世不忘。今天张家口人民遭受不幸,我们有责任表达一份心意。”
同年八一节前夕,冯理达受邀到某部队讲课,结束之后部队领导请她在部队到处看看。当来到战士们的学习室,冯理达发现桌上两台电脑没有显示器,立刻拿出2000元交给政委。
政委百般推辞不肯收下,冯理达严肃地说,这些钱就当是一名老兵给小兵过节用的。在冯理达的坚持下,部队才收下了这些钱。
1998年南方发洪水,冯理达亲自购买了好几床军用棉被,寄给灾区人民。2005年印尼发生海啸,冯理达在海军总医院举行捐款仪式,自己首先拿出1000元捐了出去,其他工作人员跟着也捐了款。这笔钱后来被送到了海淀区红十字会。
在山西大同市有一个贫困村,这里的老百姓收养了300多名残疾儿童。冯理达得知这一情况后,联合红十字会组织医疗队每月前往进行义诊。之后10年的时间中,冯理达为该地捐款捐物累计达5万元。
同时她还经常深入癌症患者之中,为他们提供咨询帮助,并积极协调北京市政府拨款120万元,解决了北京市抗癌乐园的办公场所,让癌症患者感受到党的关怀。
2006年冯理达生日之际,儿子想为她挑选一件礼物,硬拉着她去逛街。结果在途经文具店时,冯理达发现圆珠笔很便宜,便和儿子说,自己最想要的生日礼物,就是多买些笔,给西北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寄去。
那天,冯理达母子二人买了两箱4000支笔,当天下午就给西北的希望小学寄去。做完这件事后,冯理达高兴地对儿子说,这个生日她过得很有意义,很快乐。
在组织上给冯理达配车后,她了解到司机家里经济困难,还有一个正在读书的哥哥,便每个月寄去600元,供司机的哥哥读书。后来司机的哥哥考上大学,冯理达又将标准提高到每月1000元,直到司机的哥哥完成学业。
多年来,冯理达为灾区捐款捐物和扶贫帮困累计达到300多万元,而她生前的便装多是三四十元一件的,一条毛裤缝缝补补穿了20多年,直到病逝前还穿在身上。
冯理达病逝后,医院领导嘱咐她的儿子,只要他有需要,可以将母亲的专车留用一段时间。但冯理达的儿子考虑,母亲既然已经去世,自己坐她的专车就是给母亲抹黑。
因此在冯理达追悼会的当天下午,冯理达的儿子就将母亲的专车交还给了医院。此后,冯理达的儿子就骑着母亲的自行车,往返于医院处理母亲的后事。一路上,他都在想,自己是追随着母亲的足迹,母亲走过的路,需要他一辈子去感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