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东街
水东街大概是惠州最“割裂”的一片区域,水东街的入口处,从东新桥进去,是繁华的商业街,一到晚上,就会有许多年轻人过来喝酒,富有活力;灯红酒绿的不远处,又是年迈的老街区,时间仿佛被冻结在了四十年以前。其实,这样子的景象好像并没有多少年——我小学的时候,惠州开始追溯苏东坡的足迹,在水东街重修合江楼和东新桥,这一片才开始翻新;然后又一直到我上大学的时候,新修建的商业街得以启用。
有一些老惠州人似乎不太喜欢这一条商业街,感觉它的出现破坏了水东街原有的古朴气质;我的观点大概有些许的相反——如果这一条商业街可以带动惠州的旅游和消费,那么所产生的收益也可以很好地反哺被保存下来的老街区,有可能是一个双赢的策略;而且,这其实才是水东街更加早的模样。作为明清两代在东江流域的重要商埠,这一片区域见证了无数商贾的兴盛与衰落。那时候的水东街,商业兴盛,人口稠密,骑楼沿道路两侧宛如盘龙一般蜿蜒,茶肆、酒楼、杂货铺、金号银楼林立,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只是随着历史的变迁,它逐渐地褪下了昔日的华美袍子,街市的喧嚣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市井生活的烟火气息,慢慢归于平静。现在的水东街,又吸引了无数的年轻人过来小酌或者聚餐,只是回到了历史的原点罢了。
说水东街,当然就不得不提到苏东坡。相传,他在绍圣三年,公元 1096 年,于此处购置了房子,并且在次年迁入,又写下了“前年家水东,回首夕阳丽”(《迁居》),水东街的地名由此而来。苏东坡居住期间,不仅采纳了罗浮山道士邓守安的建议,在西枝江修建了东新桥,还在合江楼写下了许多诗词,让这一片地方至今都仍然是苏东坡文化的重要载体。虽然今天的东新桥和合江楼都是重新修建的,但诸君若是想要重走苏东坡走过的道路,感受他所看到过的风景,亦不失为一次难得的体验;从水东街出发,沿着东湖环岛绿道走,还可以去到东坡祠,瞻仰苏东坡的故居所在地。据说,以前的惠州府和归善县的官员到任之后,都必须要拜谒东坡祠,不知道是真是假。
回到水东街,尤其是老街区,扑面而来的,是惠州过去几十年以来的人情味的沉淀。我也不是完全赞同开辟新街,在惠州生活十余年,又怎么会对这一片土地的过去没有感情呢?只是你看,一排排的骑楼,裸露的墙砖附着着沧桑,一家家日用品、玩具店、服装店,覆盖了一层昏黄的滤镜,街上行人寥寥,唯有一些小吃店还保留着些许的人气。“喜帖街”的道路两旁,老人家坐木椅,一边扇扇子,一边对着路面发呆,身后的房屋传出来一阵又一阵电视机所发出来的声响。回头望过去,偶尔还会有几个穿着时髦的年轻人走过,历史和现实在这儿完成了重叠。特别特别可惜,这样子的景象好像也快要不复存在了,旧城改造的度到底在哪儿,对于惠州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我自己以前对水东街的印象倒是不算很多,从小到大都没有去这儿住过,也因此而认为水东街是一个很遥远的存在。不过,小时候贪玩,喜欢买玩具,妈妈便会开车带着我去那一边的玩具批发市场买学校门口的小卖部会卖的玩具,一整个一整个的买,便宜很多,什么抽小武器的,还有什么抽弹球的。脑海里面总是闪过那一些日子的画面,一个昏黄的下午,难得能够“跋山涉水”,来到离家“遥远”的水东街,深入玩具店的灰暗角落,慢慢地找自己所想要的东西,妈妈就站在外边,车也停在外边,时间走得格外的慢。
这一些画面早已经由现实化作了回忆的残卷,听说这一些玩具店到现在都还在,也有说已经拆完了,不管怎么说,水东街正在经历变化,而我自己离开得也实在是太快了。
作者简介
何展鹏,青年作者,惠州市作家协会会员,香港都会大学创意写作硕士,曾经出版个人专著《马戏团》,作品见于《文学月报》《今日文艺报》《东江文学》《青年文学家》等刊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