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外国侵略者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相继开放了广州、上海、宁波、福州、厦门等五处通商口岸,供外商居住和贸易。这些口岸,也叫“商埠”。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又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等。对外开放的口岸,由原来的“五口”增加到“十六口”,外国侵略者由沿海进入内地。特别是随着营口的开埠,外国侵略势力很快深入东北地区,也为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东北丰富资源打开了通道。
鸦片战争
清初的营口,旧名没沟营。它位于辽东半岛北侧,濒临渤海湾,是辽河下游入海处。水陆交通便利,自然环境良好,它成为东北地区重要的港口之一。每年东北这里生产的大豆,由船或车装运至营口,然后分销关内各地。
营口与关内各省的贸易往来也十分密切,从关内贩来的商品有京师的毛兰、足青布、江南的机织布、江浙的茶叶等。东北的土特产,如人参、皮毛、木耳、蘑菇、木材等也运销各地。
不平等条约
营口的被迫开埠给东北经济发展也带来好处,由于东北的丰富资源,不仅深受国内商人的注目,更使外国侵略者垂涎三尺。
1858年6月,英、法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开放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湾(后选定台南)、淡水、潮州(后改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牛庄被迫于4月3日正式开埠。由于清政府的软弱,英国于1861年6月11日强行在营口设立领事馆。并将通商口岸由牛庄改为营口,但对外仍使用牛庄旧名。从此,营口成为甲午战争前东北地区唯一的通商口岸。
抵御外侵
营口开埠对东北具有深远意义
两次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者进一步地侵犯了中国的领海权和内河航行权。营口开埠后,外国势力迅速地向东北内地伸展,从而使东北地区的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巨大的变化。帝国主义对东北实行了殖民统治,东北地区被纳入世界资本主义轨道。营口开埠通商后,外国资本主义大肆向东北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使东北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自然经济日益解体。资本主义在营口开设洋行,进行资本侵略。
营口西炮台遗址
总之,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虽然东北地区开埠较晚,但营口的开埠通商,使东北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也被拖入了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东北人民的反封建、反侵略斗争也走向高涨。所以营口的开埠对东北具有深远的影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