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报道提到,截至2022年,中国GDP总量已达到1978年的三百倍。
而同期的美国和印度,一个才上涨11倍,另一个上涨25倍。相较之下,中国的经济发展的速度,堪称“光速”。
这种速度有时快得让人有一些恍惚,就像昨天我们还在课堂上听到老师讲,“中国要赶上美国,还要花一百年”,但是到了今天,中国已经稳坐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的宝座十几年了。
如今的中国,又在互联网领域异军突起,以“一步跨越千里”的态势成为经济领头羊。
照这个发展速度,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相信也用不了多长时间。
因此,“中国在二十年内必将超越美国”这个说法,并不是复旦大学的张维为教授第一个提出来的,它其实在网络上早就存在了。那么
这种说法,有没有什么现实的依据呢?
一、优秀的语言文字代表了文明的生命力
张维为在一次演讲中,从中西方语言的角度出发,对这一论断阐述了自己的意见。他在演讲中引
用了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的话来说明——“语言是存在的家园”。
正如同《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把人类的社会的诞生,归结于“故事”的诞生一样。一种文明之所以会诞生,是因为他们使用了同一种语言。
而说着同样的语言的人群,往往有着相同的思想行为模式,相近的三观。所以
一种优秀的语言文字,就决定了它所代表的文明的生命力。
张维为说,他有一次与一位新加坡学者谈到亚洲文明对世界的影响时,双方大部分的意见都是相同的,但是只有一个问题出现了分歧,那就是关于汉语和英语到底哪一个更好的问题。
与张维为交谈的这位学者,是新加坡的马凯硕。马凯硕指出,印度最近十几年的发展势头很猛,这和他们中的精英分子从小就接受英语教育有关。
而事实上新加坡本身,就是一个受益于英语教育的国家。新加坡位于马六甲海峡附近,欧洲的商船要运输东西到亚洲来,就必须通过这个港口,给他们交“保护费”。
为了发展海港经济,新加坡人必须和欧美人打交道,所以他们早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起就把英语确定为“母语”。这样一来,当地人与欧洲人做生意的确是方便、快捷了很多。
不过
基于地理、历史原因,依托英文教育带来的好处,并不能证明英语本身优于汉语。
张维为也指出了英语的一个弊病,那就是从小学习英语,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思维模式。
关于这个问题,张维为提到了现代人学习汉语,只需要掌握三千汉字,就能随意组合成词汇,应付社会生活中绝大多数场景的需要。
但是使用英语却需要至少要熟练掌握二万个单词,才能勉强读懂当地的报纸。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中国汉字是“求同”的。
例如:当中国人写到与水有关的汉字时,就会以偏旁的方式用“氵”写出来,这样既形象又好记。即使一个人完全不认识这个字,但是通过“氵”字旁,也能猜出它与“水”的相关性。
其实汉语不光在造字的时候,刻意运用了这种“求同性”,在造词的时候更是如此。
比如我们有一个词叫“楼梯”,它在中国古代本来是指一种木质的,一阶一阶地向上排列的工具。
后来到了现代,
高楼大厦里出现了能通过“升降”的方式运输人的工具,它的造型和“楼梯”完全不一样了,但是功能是一致的,于是中国人给它起名叫“电梯”。
基于这种原因,即使是没有见过“电梯”的人,一看到这个词,就可以判断出它是用“电”的,作用和“楼梯”一样。
中国的汉字和词汇,之所以可以像这样采用很简洁、很形象的方式传达信息,完全是因为我们有“求同”的思想,这种思想是扎根于我们的文明的。
所以
中国人说话、办事时,都会有意去和别人寻求“共同的利益”
争取双赢。但是西方人不一样,他们要“求异”
。所以他们每出来一个新事物,就要用一个新的单词去记录它。
二、中华文化的“求同存异”
当然,“求同”与“求异”各有各的利弊。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中国人又提出了一个观念,叫做“求同存异”,因此中国文化是一种讲究“包容性”的文化。
印度人向英国人学习,从小就学英语。他们国家的尼赫鲁,一遇到国家大事,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去请教英国人。
我们中国人就不会这样,毛主席很早就意识到,中国的革命不能完全学习苏联。
向先进国家取经,也要懂得变通
一切都应该以符合我们的国情为前提。
1840年以后,中国曾经有很多学者因为国家剧变,对我们的汉字和文化产生了偏见,激进地想要“废除汉字”,让中国全盘西化。
但是后来的事实却证明了,
毛主席、邓小平平时工作都根本不会讲英语,一样能治理好这个国家。
因为我们保留了汉字,后来汉字也通过“与时俱进”,并在互联网时代,在网络上展现出了自身的优势。
在中国如今的视频网站上,几乎所有的视频都被加上了“弹幕”。
网友们可以一边看节目,一边针对视频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交流。
有一些网友表示,其中一些视频的内容并不怎么精彩,让人追看下去的动力,就是因为有“弹幕”可以和网友交流。
但是后来大家发现,在欧洲国家的视频里是不加弹幕的。
为什么外国人的视频上面,不加弹幕呢?答案就是他们的单词太长了。
我们汉字打十个字,用英语来表达,弄不好就得敲出五六行单词才讲得明白
。这样一来,视频的内容就全部被英文挡住了。
另外,张维为还指出,汉字输入法如今比英文输入法需要的时间也更短。
使用汉字交流的中国人,与人聊天欲望更加强烈
我们有了社交软件以后,动不动就能拉起一个大群,几十或者几百人一起开聊。
这种现象在英语系国家就很难产生,因为你要拉群,还得一个一个取得他们的授权。
最后,汉字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形象。很多时候在网上只要打出一个“哭”或者一个“笑”,就能很快地传递人们的情绪。
最近几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很多欧美人都跑来学习汉语了。一旦学习汉语的年轻人开始变多,那么汉文化传播自然就有了土壤。
于是受汉语的影响,“求同存异”的思想会逐渐占据主流。
大家都选择和中国站在一起,争取合作双赢,世界的未来必将属于中国。
关于这个好处,其实从今年的一系列事件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出端倪。比如前一阵有新闻就报道说:
在中国的主持下,沙特和伊朗这两个曾经争战多的国家,终于达成了和解协议。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英美国家那种弱肉强食,只会以拳头说话的思想必将会被抛弃。中国“求同存异”、“合作共进”的思想,则会在世界上大放光芒。
大家都仰慕中华文明,并虚心向中国学习。而中国也因为公平、公正、公开的态度,而受到所有国家的拥护。
届时大家都来和中国人做生意,中国想不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都难。当然,中国想要成为世界第一强国,仅仅依靠汉语以及它背后的文化传播还是不够的。
事实上,中国这四十多年来的经济高速发展,还有赖于一些别的因素,比如我们的“人口红利”,以及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社会竞争中的“公平性”等等。
不过,勤劳肯干只是让中国在强敌环绕的国际社会生存下来的基本条件。而
传统文化带来的影响力,则可以成功“输出我们的价值观”
最终,
再以讲“中国故事”的方式,再造世界经济大格局,最终让我们的民族复兴旧业,重返汉唐时期那种巅峰。
结语
其实看现在的欧洲,以及美国接二连三的银行倒闭事件,就可以发现美国国家经济早就百孔千疮,只待“毒发身亡”了。
在这种情况下,知道的说这就是美国,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印度呢。继续保持这种状态,中国经济超过美国,也许并不需要等上二十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