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火电企业大亏!因市场化交易中年度交易量太低而亏损面达到50%以上,导致11家大亏火电企业向主管部门联合要说法!
近期,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南方分公司、国家电投集团广东电力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国家能源集团广东电力有限公司、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华润电力投资有限公司华南分公司等广东省内11家发电公司联合向广东省能源局、国家能源局南方监管局致函,表示:
“当前市场机制难以支撑火电企业发电成本的回收,当前电价无法回收固定成本,无法实现火电“压舱石”的基础作用,导致‘主要发电集团亏损面达50%以上’。”
11家火电企业指出,当前年度市场呈现出两大矛盾:
一是部分售电公司罔顾发电成本因素,频频下探零售用户价格,通过中长期错配方式谋图高额利润;二是由于当前现货、月度、年度价格偏差巨大,市场用户更倾向签约联动合同,大幅增加用能成本巨大波动风险。在此影响下年度零售固定价格已经呈现出更进一步走低的态势。
因此,这11家发电企业提出了两点建议:
一是要落实国家文件要求,保障年度中长期交易稳定。建议零售用户,固定价格电量比例不低于实际用电量的80%;售电公司(含批发用户),年度交易电量(不含年内交易窗口)应不低于代理用户实际用电量的80%,不足电量部分以月度为周期,按年度市场成交均价与月竞均价价差(为负时置零)的1.1倍进行收益回收,为负时置零,相应收益回收电费由发电机组按照市场电量比例分享。发电机组,年度交易电量(不含年内交易窗口)应不低于年度交易上限或上网电量的80%,不足电量部分以月度为周期,按月竞均价与年度市场成交均价价差(为负时置零)的1.1倍进行收益回收,相应收益回收电费由售电公司(含批发用户)按照用电量比例分享。
二是优化月度供需比机制。月度供需比为价差模式下的产物,在现货模式下,发电侧已在现货市场进行了充分竞争,并且还是单边竞争,在中长期市场中,发、售两侧根据月度及现货价格制定交易策略,只有双方对等的交易上限电量及考核约束,才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市场公平。
11家发电企业建议:现阶段在现货模式下,有序缩小月度市场供需比,将发电侧月度中长期交易上限修改为:售电侧月度需求上限*90%+售电侧月度需求上限*10%*1.02(测算年度成交比例为80%时,月度供需比为2.02)。
11家火电企业联合告状的背后,是一个难以掩盖的现实:投资煤电代价很大,收益却不划算。
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煤电装机容量约11.7亿千瓦,约占全国电力总装机的40%;约占全球燃煤发电总装机的55%。机组平均利用小时数约4685小时,远未达到5500小时的设计标准,造成相当比例的无效投资。
关于煤电的投资风险,早在2020年年中,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发布的《新发展理念的中国能源变革转型研究》、《中国“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研究》两份报告就指出:我国煤电投资逆势大增,如果继续投资新建煤电,将来资产损失越大。
报告认为,我国煤电加速退出迫在眉睫,如果继续投资新建煤电,将来资产损失越大,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越难发展,受到国际攻击和压力越大,代价巨大,难以承受。必须下定决心,加快煤电达峰并逐步退出。如果煤电装机峰值达到13亿千瓦,预计在2050年前,煤电强制提前退役导致资产损失高达2万亿元。
报告指出,当前每新增1亿千瓦煤电机组,将产生三大方面重大负面影响:一是未来将增加超过3000亿元资产损失;二是2030年前将累计减少清洁能源装机约3亿千瓦,挤压2万亿元清洁能源投资;三是到2050年将累计增加碳排放150亿吨,相当于2018年我国全部碳排放的1.6倍。
然而,面对众多警示,2021年以来,在保障能源安全大环境下,我国煤电投资大幅增长——“十四五”以来全国新核准了2亿多千瓦煤电。中电联预测,到2024年底,我国火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4.6亿千瓦,包含煤电12亿千瓦。
根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上半年我国就有161个火电项目正在各地拟建/在建/投产,其中,有9个火电项目新获得核准批复,26个项目正式开工建设,21个项目投入运行。因此,如果限制火电增速,新核准的项目就不能开工,但实际挑战难度非常大。
分集团来看,2024年上半年,五大发电集团和中煤集团仍是投建火电项目的主力。其中,国家能源集团拟、在建的项目数量最多,共有25个项目拟建、在建,其中9个项目核准、开工;紧随其后的是大唐集团,上半年共有14个火电项目拟建、在建;国家电投12个火电项目拟、在建。此外,中煤集团上半年迎来开工潮,3个大型煤电项目开工;陕煤集团也有两个百万千瓦火电项目核准、开工。
分地区来看,广东、安徽、陕西、浙江、内蒙古、新疆6个省份均有10个以上的项目拟、在建,而此次被11家火电企业联名控诉的广东高居首位。2024年,广东省继续发展“气代煤”、“煤改气”工程,上半年,广东省内在建项目中天然气发电项目占比高,多个气电项目启动运行:肇庆鼎湖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大亚湾综合能源站项目、东莞高埗燃气热电联产项目等实现投产、投运。
既然未来风险极大,为何仍有众多企业继续投资煤电?
2021年全国一度出现“碳跃进”,导致能源安全难以得到保障,新能源暂时无法成为主力电源,煤电仍然需要承担能源安全“压舱石”作用,从当时形势看,迫切需要煤电兜底。
但是煤电的投资效益并不乐观,且竞争愈发激烈的电力市场放大了煤电的投资风险,以五大发电集团旗下煤电板块上市公司为例,其业绩压力非常明显。
伴随新能源占比越来越大,煤电让渡电量空间给新能源,自然伴随自身发电量减少。目前全国煤电平均利用小时数已从“十二五”时期的5000小时降到4300小时左右。叠加煤价近几年始终高位运行,以及为了弥补新能源带来的波动性,煤电更多承担调峰任务,甚至部分地区需频繁启停机,导致煤电成本升高。
在“电量减少+成本升高”的双重压力下,煤电企业经营状况持续承压。即便全国已出台煤电容量电价补偿等激励措施,但煤电转型过程中仍面临较大的经济压力与效率损失。
火电利用小时数显著下降
因此,重新厘清我国煤电定位,为我国能源安全、能源变革转型提出了一套可行性方案迫在眉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