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理论研究 | 石晓冬:首都规划视角下的北京中轴线申遗

0
分享至

导读

2024年10月26日,第21届中国城市规划学科发展论坛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员会总规划师石晓冬院长发表主题演讲“首都规划视角下的北京中轴线申遗”,系统梳理了北京中轴线保护理念的历史演进过程,探讨规划视角下北京中轴线的价值认知,并介绍中轴线申遗保护的规划策略与具体实践。

本文字数:1907字

阅读时间:6分钟


石晓冬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员会总规划师

1

中轴线保护理念的历史演进

1

中轴线的提出与发展

1940年,朱启钤先生成立队伍,对北平中轴线古建筑进行首次全面测绘,之后的1951年4月,梁思成在文章中使用“中轴线”一词,使得中轴线首次被完整细致的描述。而回溯北京历版城市总体规划,可看到随着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念的不断提升与完善,对中轴线的保护也在逐步系统、全面,并得到了不断传承和发展。

2

中轴线与老城保护

在持续40年的北京老城整体保护实践探索下,北京老城的保护对象逐步扩展、保护数量逐步增加,历史风貌逐步强化,为中轴线提供了更加完整、更加协调的遗产环境,也为中轴线申遗保护打下了扎实基础。

3

中轴线申遗历程

2011年12月,政协北京市常委会会议提议开展中轴线申遗准备,随后的2012年,北京中轴线被正式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经过漫长的研究与不懈的努力,2024年7月27日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此次申遗成功是展示大国形象,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标志性事件。

2

规划视角下的北京中轴线价值认知

1

中国传统礼制的映射

中轴线是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重要例证之一。中轴线见证了北京自元至今7个世纪以来的变迁,它不仅是一条线,更是一种独特的空间秩序,集中表达了中国传统礼制在空间上的映射。

2

统领老城整体风貌

中轴线统领的北京老城整体空间格局与城市风貌,是塑造大国首都形象的重要内容。在保护的过程中,不仅要保护遗产构成要素,也要保护为中轴线提供完整遗产环境的北京老城。

3

反映传统都城规划理念

中轴线体现了形胜、择中、礼乐的都城营建理念,是中国传统都城规划思想的生动实践。其选址展现出中国古人对“天人合一”的认识,并遵循《周礼·考工记》中描绘的理想都城进行规划建设。

4

展现首都建设发展成就

以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为代表,中轴线充分体现出新中国对民族文化基因的创造性继承,集中反映了首都规划建设的重大成就。同时,中轴线也承载着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是富有生机的活态遗产。

3

中轴线申遗保护的规划策略与实践

1

识别遗产保护管理对象

依托老城整体保护,明确中轴线遗产环境的构成要素,将能够烘托并强化中轴线整体空间秩序的遗产环境要素纳入缓冲区进行整体保护,具体包括:四重城廓、棋盘路网、景观视廊、第五立面、历史水系、传统地名等。

2

解读世界遗产保护管理要求

依据《世界遗产公约》及《操作指南》所提出的遗产保护管理要求,应着重从保护遗产真实性与完整性两个层面开展保护管理,为此需从规划管理层面将真实性与完整性加以分解,形成不同的规划管控重点。

3

建立以实施为导向的规划体系

围绕中轴线遗产价值,形成以保护管理规划为纲领,整治规划、风貌导则和三年行动计划为指导的规划体系,从价值、目标到要求、措施,再到任务、方案进行逐层、逐项传导,确保申遗保护工作落实落细。

4

中轴线申遗保护的具体实践

制定加强遗产的真实性保护,保持遗产原有的丰富性与多元化,以及依托老城整体保护,持续提升遗产的完整性两大核心规划策略,并结合先农坛文物腾退保护、万宁桥文物环境整治、前门大街南段御道环境提升、钟鼓楼至景山景观视廊整治等实践案例展示实施效果。

4

“两轴”引领首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展望

1

中轴线构建城市发展新轴线

20世纪90年代初,侯仁之先生提出“北京城市规划建设的三个里程碑”,都立于中轴线之上。未来,立足北京“山-水-城”格局,规划将以63公里长安街及其延长线、90公里中轴线及其延长线为骨架,推动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持续传承和发展。

2

“两轴”构建城市治理新未来

中轴线和长安街是中国古代与近现代建设集大成所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伟大见证。同时,“两轴”也串联着首都重点功能区与战略性发展地区,对于持续强化首都战略定位、总体把握城市运行节奏有着重要意义。

5

总 结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以中轴线遗产保护为首都规划建设提供经验借鉴。“纲维有序,礼乐交融”,以两轴统领首都规划建设秩序。以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为新的起点,通过遗产保护推动城市治理,助力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本文来源: 城市规划学刊upforum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牟利。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行业动态 | 第21届中国城市规划学科发展论坛成功举行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学术报告 | 石晓冬:良法善施,惟实惟用——全面推进首都规划实施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理论研究 | 石晓冬:区域跨界协同的空间规划考量——通州北三县当前的工作重点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知规划动态、晓行业前沿
4525文章数 192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强军之路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