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百态最能体现一个时代的整体面貌。百姓生活的状况能反映出一个朝代是不是昌盛,民生是否安定。我们虽然身处距离过去100多年后的现在,但可以借助老照片回顾往昔的点点滴滴,寻找过去的只言片语。
咱们身处高新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晚清这个功绩和非议都有的时期,实在让我们好奇得很。那时候的人啊,生活各有不同,达官贵人养鸟赏花,穷苦的人却天天为生计忙个不停。在晚清这样生活差距极大的时期,人们到底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晚清有个三口之家,看起来特别幸福。看照片就能知道,这家人日子过得很富足呢。他们穿着打扮干净又整洁,身后的花草也打理得很不错,男女主人长得都挺好看的,在晚清的时候,这样的长相就算是高颜值啦。
最需要留意的是,这个女子没裹小脚。在裹小脚之风盛行的那个时候,她还能这么自在,估计她在家里接受的教育相当不错。晚清的很多照片记录显示,大部分女子的表情都特别呆滞、木讷,可这张照片里的女子,脸上带着一丝淡淡的笑,姿态也特别自然。
晚清有一批商人正在运货呢。照片里能看到,有三个人挑着货物,另外好几个男的都走在最前面,还有个男的站在货物旁边,跟着挑夫一块走。这就是以前人们运货的方式,货主在前面走,后面往往跟着个管家或者能干的人,来保证货物安全。
还有些很名贵、值钱的货物,有些主家会雇镖师护送,好保证安全。这伙人所在的地方也差不多是城外,当时河边的房子一般都在城外或者郊外。从这张照片看,晚清的景色还是挺好看的。
晚清的时候,有旗人女子正在逛街呢。真得说一句,晚清真实的生活和清宫剧里演的那种规整又繁华的样子差别可太大了。在电视剧里啊,哪怕是普通老百姓,头上也都戴着钗环。可实际上呢,在真正的晚清,能整天头上戴着钗环的普通百姓那是少之又少。
就算是富家小姐,也大多是簪花比较多。那时候,家里父母得出去干活儿,所以经常是姐姐带着弟弟妹妹出门。照片里的这个女子就牵着自己妹妹呢,小女孩看镜头的时候还有点害怕,她们身后还有卖糖葫芦的。
那时候的糖葫芦一支比较长。当时讲究物美价廉,性价比超高。晚清的时候,要是卖价格虚高的东西,被人告到知府衙门,就会被抓。所以那时的人都只赚点小钱,够补贴家用就行了。
晚清旗人家里看着还挺富有的。这女的当时穿得可华丽了,特别是她每天头发都梳得又漂亮又整齐。在那个时候,能有丫鬟专门伺候就很不容易了,她旗头上还插着朱钗之类的东西呢。
并且这姑娘在旗人里那长相是相当出众的,身材瘦瘦的,眼睛又大又圆,脸看起来也特别富贵祥和。她旁边站着伺候她的丫鬟呢,主仆二人虽说年龄差不了多少,可处境差老多了,主子啥活都不用干,丫鬟却得天天洗衣服干活儿。
这张照片是晚清时候在上海拍的。当时上海那些地方贸易往来特别快,所以建设就比别的城市强不少。哪怕是晚清时期,上海都已经有黄包车了。而且街市的管理也很规范,招牌虽说大小和样式都不一样,但都在同一侧,看起来整洁又干净。
这张照片里还有个印度人呢,他正拿着一本书在学习。实际上啊,清朝的时候就有不少外国人到中国来了,大多是来经商、求学或者开展文化交流的。晚清的时候,上海、两广这些地方有很多洋人,本地居民见了都习以为常了。
晚清的时候废除了不少残忍刑罚,像凌迟就被废除了。不过呢,还是有好多刑罚,搁现在看那是相当残忍,甚至很不人道的,“阄流刑”就是其中一种。照片里的这三个男的都被施了这种刑罚。为啥说它特别残酷呢?因为受了这种刑罚之后,几乎没几个人能活下来。
这种刑罚呢,是先给犯人用宫刑,之后再流放。宫刑的时候没有麻药,好多人疼得受不了就活活疼死了。就算顺利受了宫刑然后被流放,在路上要是没有钱去“孝敬”官差的话,也很难活着走到目的地。
通常呢,流放的时候大多是酷暑或者寒冬。在这个时候,官差得走很远的路,心里可烦了。这种情况下,犯人的命能不能保住就很难说了。而且因为天气的关系,犯人长途跋涉后伤口会不断感染,甚至会坏死,这就危及性命了。这种刑法啊,一直到清朝灭亡之后才没了。
晚清的时候,罪行已经有比较明确的规定标准了。那时候,对那些犯了较轻罪行的罪犯,常常直接给戴上枷锁。而且晚清有不少贪官污吏,所以哪怕是受了刑罚,只要不是很重的罪,也能用钱来减少受刑的时间和减轻处罚。
照片里这四个人,瞧着衣着打扮都还挺整洁的,所以家里应该也不是特别穷。而且这四个人犯的都不是啥大罪,跟后面被关在牢房里的犯人比起来,他们还有人身自由呢。对着给他们拍照的人,他们的表情也特别麻木、发愣。
这四位贵妇都生活在两广地区呢,她们坐在正堂里。看她们家里的装修就能知道,家境特别富裕。尤其是她们身后那三个座钟,这可不是普通富裕家庭能买得起的。那时候这种座钟是洋货,得有特殊途径才能买到。
那时候人们穿的衣服都比较宽大,这样一来,身体和脸的比例就显得不协调。她们手里拿着纸扇,看着还多了些贵气。但很可悲的是,这四位贵妇都是小脚女人。在那个时候,裹小脚对女人的折磨和束缚特别严重,就算是生活在富贵人家,也躲不过这种身心的折磨。
载沣他们家在晚清可是权力的中心呢,日子过得相当舒坦。虽说溥仪登上皇位没多久就被赶下台了,载沣也被撵出了自己的王府,可他之前捞了不少钱,所以生活没多大改变。哪怕落魄的时候,家里伺候的人都还有70多个呢,这可真是应了那句“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啊。
溥仪登基的时候才三岁,这时候载沣就当上了“监国摄政王”,可以说站到了权力的最高峰。为了不让大权被别人拿走,载沣把他弟弟载涛安排到宫里,让其担任禁卫军大臣,他弟弟载洵则担任海军大臣。
早先看到溥仪的样子时,好多人都觉得他随他爹。可看这张载沣和他两个弟弟的合影就不难发现,他们父辈这一家子长得都很出众。当时载沣利用自己的权力把弟弟们弄进宫里,不过载洵和载涛的能力确实很不赖。但即便这样,也没法阻挡清朝走向灭亡。
看清宫剧里老百姓过得安逸舒服,是不是就觉得清朝到处风景美如画呀?其实啊,清朝好多地方都是土路呢,就连紫禁城里头也有土路,石砖路也就宫里或者庙宇里才有。这些土路就跟照片里一样,来一阵风或者跑过一匹马,都会扬起灰尘。
所以在那个时候,大多数人都是灰头土脸的。有些富贵人家出门的时候,都会雇马车,这么做就是为了不让自己的衣服和头饰变脏变乱。可是普通老百姓差不多每天都得在这样的环境里出行,所以那时候有不少人因为呼吸方面的疾病就去世了。
城中这样的土路到处都是,这种路有个很大的毛病,一下雨,本来就尘土飞扬的土路就变得特别泥泞,走起路来非常困难,走的时候还得小心下一脚会不会陷到泥里去。
照片里的马车陷在淤泥里,走不了啦。哪怕两匹马一块儿使劲儿,也拽不动马车。从照片能看到,前面那匹白马全身都在用力拉呢,后面还有好些人在拽车轮子,可都没什么用。
其实呢,早在南宋的时候,杭城就开始用砖石来铺路了,污水也有专门的管道负责排放,城市建设得特别规整。到了明朝,国都也铺设起了石砖路,看起来很有大国的样子。可到了清朝就不行了,那时候内忧外患的,列强老是欺负咱们。这时候啊,就连古城墙、古建筑上的砖石,都被一些老百姓弄回家去砌墙或者当灶石了,地面上的砖石就更不用说了。
晚清的时候,这种大碗茶特别常见。街市上有不少这样的茶摊呢,用大壶把茶泡好,再用大碗盛着。路过的人只要花一文钱就能喝上一碗。到了夏天,这些茶摊会先把茶泡好,等放凉了再卖,大热天的,喝上一碗凉茶可舒服了。
晚清的日子里有不少无奈之处,不过这也很符合那个朝代的特点。大家虽然整天提心吊胆的,可还是积极地过着日子。但是不管怎样,晚清已经懦弱到没法挽救了,新的时代必然会取代它。在中国很多先辈的努力下,以前沉睡的雄狮现在已经醒过来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