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数字金融助力全球经贸发展"分论坛昨天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各领域嘉宾齐聚一堂,围绕数字金融展开讨论。
数字金融的到来,能让财务造假无所遁形。在昨天举行的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数字金融助力全球经贸发展"分论坛上,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副院长陈钊教授抛出的这一畅想,引发与会者深思。
在精密运转的大模型下,即便高明的财务专家也难以凭经验篡改个别数据。复杂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流程,大幅降低人为干预因素,也让现实市场更趋近于经济学理论中描摹的有效市场——交易更公平,投资者更添信心。
在区块链、大模型等新技术加持下,数字金融正迈向发展新阶段,这是与会专家学者的共识。他们认为,从业务电子化、渠道线上化到嵌入更多垂直细分领域,真正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数字金融正不断改变着全球资本市场的运行逻辑,成为贸易投资的新热点。
作为全球数字金融的主要市场之一,中国的数字金融发展面临着艰巨的新考验,包括加快数字场景共建、加速促进业务规则的国际对接等。由此,以数字金融赋能实体经济,助力全球数字贸易之路越走越宽。
从技术突破到商通
全球一张小小的海运提单,背后涉及复杂环节、多元主体。信息量大、交易方多,如何在漫长的流转环节确保信息真实、唯一、不可篡改,成为不少海运企业的现实痛点。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数字化转型本部副总经理王维回忆,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就诞生了第一张电子提单。过去数十年来,大量海运企业仍严重依赖纸质提单。对于传统海运来说,数字转型路漫漫。
改变源于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诞生。中国远洋海运集团邀请数家全球知名航运企业联合组建非盈利技术联盟——GSBN(全球航运业务网络)。由此,全球航运的各参与方通过区块链网络实现电子化提单及无纸化放货。一组数据生动量化此举对供应链的深远影响——以往以天计的进口换单放货流程就此缩短至约4小时。
自试点以来,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累计签发电子提单30万余单,其中今年以来超18万单。"技术瓶颈的突破,让电子提单使用率呈现加速增长趋势,数字金融在航运领域的应用迎来爆发式增长。"王维说。目前,该企业的电子提单已成功服务全球2万多家客户。
从电子提单到商通全球,陈钊认为,这充分彰显出数字金融的重要特征——更智慧。更多创新主体聚焦垂直细分领域的需求"定制"更实用高效的产品,让原来无法想象的事情变得敢想敢做。
从需求牵引到千人千面
数字金融的到来,不仅改变着面大量广的大宗贸易和运输,也切实改变着每个存在于经济社会的小微主体。
今年进博会上,不少来自金融领域的参展商迫不及待地展陈最新智慧应用。而在会场内,能提供"千人千面"服务的智能投顾成为话题中心。根据宏观经济指标、客户既往交易行为以及社交媒体信息,智能投顾能从浩瀚的"数据海"中拼凑出精准的企业或个人用户画像,构建起因人而异的智能模型,并为其推送更适配的金融产品。
在中国银行董事长葛海蛟看来,这类精准化、定制化的产品与中小企业本身特点十分吻合。以往,中小微企业需求多样、高频,传统商业银行很难精准、迅速回应其金融服务需求。如今,智能投顾等智慧金融应用的出现,有助于破解传统金融服务中两方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难题,更好降低融资成本、提升融资效率,引导金融资源精准滴灌中小微企业。
愿景蓝图虽好,但陈钊认为,目前数字金融距离目标实现还差一口气——模型构建。大数据的特点是数量庞大、多源异构、动态产生,其缺点是碎片化。这意味着,找到合理有效、精准适配的数据模型几乎是"可遇不可求"。目前,部分率先试水的金融机构虽在应用层面有所创新,但在模型选择时仍大多基于传统知识架构,缺乏跃变式创新。在他看来,数字金融想进一步发展,其背后起到支撑作用的是复杂交叉学科的进步。一方面,数学、统计学、计算科学等多学科需创新互动,另一方面,科学理论要充分与经济金融等垂直领域的现实需求有机耦合,在大量实践中碰撞出好用管用的数据模型。
作者:王嘉旖
文:王嘉旖 图:袁婧 编辑:刘力源 责任编辑:顾一琼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