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小懿
老涵
前言
说到唐朝,我们都想到那个让人喜悦又充满心酸的朝代,那里有“云想衣裳花想容”的杨贵妃玉环;也有“无言,独上西楼”的悲情诗人李煜;还有“一代天后”武则天。
今天我们要谈起的是一位皇帝,我称呼他为“苦命皇帝”。我为什么叫他苦命皇帝呢?听我细细讲来。
做皇帝的等待
是什么原因让封为太子的李诵谨小慎微的做人呢?
在唐朝当太子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人们通常说是“入主东宫”,在我看来,更像是半步脚踩入皇权的争霸,象征着皇权的宫殿自古以来都是高大且凄凉,孤独的。
李诵是老皇帝的嫡长子,在他19岁的时候被老皇帝封为太子。李诵看到了历代太子与皇帝之间的尔虞我诈,只好谨小慎微的等待,等待自己成为天下之主的那一刻。
据记载,李诵在太子时期可以说是,才华无限。相传他写字十分好看,让老皇帝十分满意,每次老皇帝作诗要赐给别人的时候,就会让李诵抄写。
而且他各种学术都有涉猎,佛经典藏也很有研究。足以看出李诵才华的优越。
也有人叫他“顺利太子”,为什么这么说呢,是因为:李诵,成为太子的过程十分顺利,做太子时也很顺利,尽管他一直谨小慎微。
李诵本身的素质也是十分高的,和他同一个时代的大文学家,韩愈对他的评价也是十分高的,评价李诵,仁慈孝顺,又与人宽厚,又不优柔寡断,也喜欢艺术。
好像一切的一切都让李诵命中注定做皇帝。皇帝和大臣对他寄予很多希望。
但是据史料记载,李诵在位太子期间,他一直是闷闷不乐,心情不好的样子。
甚至最后卧病在床,这个被寄予很多希望的年轻人,为什么不紧凑的梳理正业,为登上皇位做准备,而是一直闷闷不乐呢?
而这一切的原因,都是因为一个女人。
她就是郜国公主李氏。贞元三年八月的郜国大长公主之狱,险些把李诵推向灭顶的深渊,只因为她的女儿是当时李诵的皇子妃。
李氏仗着自己皇子妃生母的特殊地位,经常自由出入东宫,在她老公去世之后,更是生活十分放荡。
当时的皇亲国戚都很嫉妒她,就向老皇帝拆穿了她,她还使用巫术,为自己的儿子祷告。皇宫之中最是厌恨这种东西了,这样一来数罪并罚,直接被流放了。
皇帝经历了这个事情十分生气,立刻把李诵叫了过去,并且狠狠的批评了他。李诵被皇帝责骂的不知所措,就效仿其他太子,当即和自己的皇子妃离婚。
这个事情发生之后,老皇帝想要改立太子,召来了自己的心腹大臣,商量如何做。不料大臣却说,此时改立太子容易引起,太子起义,害的朝堂不得安宁。这样才让皇帝打消了念头。
此时郜国公主也被赐死,因为这个原因,本来就谨小慎微的李诵,变得更加谨小慎微了。
人生导师与一生挚友
每天谨小慎微的活着不免让人觉得苦闷,变得压抑,这样不说话,那他心里的烦闷怎么处理呢,这里就要提到他的人生导师,和一生的宝贵财富。
正是因为他们,李诵才会顺利的当上皇帝。
李诵和王叔文的这种情谊是从一次棋局开始的。王叔文是朝中的“下棋管事的”,说白了就是陪皇帝下棋的,并没有实际的权利。只是在皇帝左右。
王叔文并不是名门出身,只是浅浅读书,而且能说会道而已。我们也知道皇帝身边向来不缺这样的人。
可是偏偏他下得一手好棋,这让他的名声,一飞千里,这才引起了老皇帝的注意,立马把他召入宫中侍奉自己左右。
就这样,王叔文从社会底层小百姓,摇身一变,成为朝廷的一位命官。
在和皇帝下棋的过程中,王叔文经常发挥自己能说会道的特长,和皇帝一同讨论治理国家的方法,表现自己对国家事务的积极心态,这让老皇帝刮目相看。
这种能力持续到,皇帝把他赐给李诵的时候。
有这样一个故事,太子和追随者们,讨论当时朝堂上出现的问题,讲到激动地地方,李诵说:“
我要把这些利弊都告诉皇帝!
底下的追随者们全都叫好“
好好好!
太子说的对!
殿下真是直言进谏的明君!
”只有王叔文不说话。
等到遣散了大家之后,李诵单独叫他留下,问他为什么不说话,王叔文说:“
你把这些事情告诉皇帝,皇帝在位时间这么久,万一小人挑拨陛下,这对你的损失是万万不可逆转的。到时候你怎么办?
李诵听完之后,茅塞顿开,在此之后把王叔文纳入自己的核心地位。
王叔文本人也是十分有野心的,在李诵的支持下他把自己的治国的方法全部投身于实践之中。
还为太子招募了许多志向相同的人,至此,李诵为底牌的王叔文集团就这样形成了。
这支队伍潜伏在东宫之中,就等老皇帝死了好直接即位。
没过几年,李诵突然生病,丧失讲话的功能,也许正验证了他谨言慎行的性格特征。
老皇帝派了许多有名的医生为李诵诊治,可都是无功而返。
同一年冬天,老皇帝身体也不好了起来,大臣们纷纷前来探望。可是李诵无法讲话也不能走路,导致在探望的人群中,从未见过李诵。
就在李诵认为,他和其他皇子一样一辈子登不上天子之位时,老皇帝却突然去世了。传旨让李诵即位。
圣旨一来,生病卧床的李诵突然痊愈,站了起来,有人说李诵是假装生病,不然的话为什么突然好了起来?
但是我个人认为李诵并不是假装,李诵每天小心翼翼的生活,兢兢业业,还有妻子母族的事情也让他彻夜难眠,长期的精神压力让李诵抑郁成疾,这才生病起来。
虽然皇帝是他的父亲,但是天家无父子,老皇帝的离世自然让他心里最大的石头落地,这样一来,突然变好也是十分有可能的。
变革中的皇帝
李诵登基了,王叔文所在的东宫集团的机会终于来了,可是病重的李诵再也无法像正常人一样处理家国大事了,对于一直看好李诵的王叔文无异于当头一棒。
同为李诵手下的王伾帮了大忙,给了王叔文一条向李诵传递消息的渠道,就是王伾——李诵亲信太监李忠言——李诵最爱的妃子牛氏。通过这个渠道一直联系着李诵。
在此期间王叔文团队已经取得朝堂的决策权与财权,在朝中有一定的影响力。
王叔文发布了一系列新政策,开启了新变革不减轻了百姓的负担,还废除杂税。为老百姓做了一件又一件好事。
他们集团还解放了将近一千号宫女,和官妓,以节省宫中开支,还彰显了自己的气量。
但是好景不长,王叔文团队为百姓做了好事没曾想却触碰了宦官团队的利益,为了扩大朝中势力,在朝中各个部门安插自己的人,也触怒了守旧官僚团队。
在他们共同的敌人面前宦官团队和官僚团队联合到了一起。
他们并不直接对付拥有皇帝支持的王叔文团队,而是让李诵立太子(当时的广陵王李纯),然后架空李诵。
不知道王叔文是不是出于想要维护自己的利益,并不支持李诵在自己年轻的时候立下太子,所以和李纯的关系变得不好起来。
可还是胳膊拧不过大腿,李诵还是立了李纯为太子。随着太子的即位,这一切好像又回到了原点,王叔文好像看到曾经的自己。
在李纯的册封典礼上,大家都表现的十分喜悦,只有王叔文不说话,脸色暗暗的。
尽管王叔文心情糟糕透顶了,却还是在和他们抗争,他想要掌控当时的军队,掌握实权。
可这一切都被官僚团队和宦官团队洞悉,在最关键的时刻,王叔文被请出了翰林院。失去了掌握大权的机会。
在宫外,拥有“狗鼻子”的藩镇节度使嗅到了王叔文集团大势已去,开始轮番上书,甚至倒向太子一边,职责他们颓败江山,祸乱朝纲,要求太子掌权。给了王叔文团队新的沉重的打击。
同样有着“狗鼻子”的军队却倒向了官僚,倒向了宦官。就这样王叔文借着为母亲守丧的机会。离开了令人心酸的京城,放弃了这把事业。
失去王叔文的团队,彻底乱了方寸,再也没办法制定计划对付反派。同年王伾病了。王叔文团队彻底失去了战斗能力。
王叔文团队从一开始的成功,到节节败退,到最后的失败。
李诵对王叔文团队寄予厚望,但别的团队都实力十分的强,无论从哪个方面,都拼不过老旧团队。
王叔文团队的失败,意味着李诵时代的结束,官僚和宦官团队趁火打劫,让李纯直接监国。
没过多久,就在封建势力的推动下传位给了李纯,年纪轻轻的李诵当上了皇帝的皇帝。
李诵的时代彻底结束了,李纯上位之后,对王叔文团队进行了贬黜把核心人员都降为了司马。
变革当然会触及一些人的利益,李诵不是不知道,但是变革可以慢慢来,身体却没办法变好。
李诵去世前留下遗书,由于老皇帝的墓穴建筑好没多久,不想耗费国力,下令自己的陵墓制度一切从简。
关于李诵的死,也是十分有争议的,一面说他是病死,另一面说他是被谋害。
不过我们说李诵的身体一直都很差劲,从一开始谨小慎微,沉默寡言的活着就已经埋下他人生的伏笔了吧。从郜国公主到变革失败,一次一次的打击也必然对他的病情没有好处。
宦官当道,自己还年轻,儿子已经当上了皇帝,李诵心里应当十分委屈屈吧,身体上的病哪比得上心理上的。
可是李诵的死确实让人觉得迷惑,一个对谁都没有威胁的人,突然死亡,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秘密呢,我们也不得而知。
谨小慎微的在太子位子上待了二十多年,却换来这样一个结果。也许是生错了年代,在那样一个时代怎么实现自己的宏图大业。
也许是投错了胎,最是无情皇家人,李诵的性格本就不适合皇家争斗,明明才华横溢却好像总是缺了点什么,我想应该是成为皇帝的狠厉吧。
乱世总有这样的事情发生,生不逢时,真是令人觉得心酸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