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上蔡李乡郭庄村东面,有一处岗地,俗称龙岗。2004年12月15日凌晨,岗地上接连闪现出两条耀眼的红色火光,紧接着“咚咚”两声巨大的闷响让熟睡的人们猛然惊醒。
上蔡,古时候称为蔡地,西周初年武王封他的弟弟叔度为侯,在此建立蔡国。此后历代王侯,都把陵墓建在了自己的封地上。因此,就在这片土地下,埋藏着许多高规格的王陵。地下有宝,自然引得不少盗墓贼前来光顾。经调查,2004年12月15日凌晨,发出两声爆炸正是盗墓贼所为。
马俊才
10天后,时任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第二研究室副主任的马俊才,接到上级通知,前往郭庄乡去调查被盗古墓的情况。就在探勘的时候,马俊才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探铲打入地层深处之后,带出来泥土中有不少黄色的细沙。
探铲(又名:洛阳铲)
不仅如此,马俊才还发现了一个深达15米的盗洞,洞里面也全都是沙子。难道盗墓贼搞错了,还是这里根本就没有古墓?为了弄清真相,马俊才找来了几位当地的村民,询问后得知,在距离考古现场200米的地方是一个古河道,古河道沉积有大量的泥沙。马俊才分析,考古现场极有可能就是古河道的一部分。如果真是这样,那这里就不可能有墓葬。因为古人不可能把墓穴挖在河里啊!
古河道泥沙采样
细心的马俊才将古河道的沙子和考古现场的沙子,分别取样带回实验室,进行了仔细地对比。结果证实,虽然古河道出土了三种不同的沙子,但没有一种与考古现场的沙子相同。也就是说,考古现场并不是古河道的一部分。那么,黄沙之下究竟有没有古墓呢?马俊才决定,对现场再次勘探。
三天过后,考古现场的填土整体下挖了一米,一座规模庞大的墓室轮廓呈现在大家眼前。整座墓室东西长25米,南北宽17米,从墓室的整体分布看,这是一座呈“甲”字型的大墓。
甲字型墓结构
一般来说“亚”字型、“中”字型大墓必为天子之墓,而“甲”字型墓只比“中”字型墓低一个档次。因此,从这座墓的形制,大致可以推断出墓主人是当时楚国分封在蔡国的高级贵族。
随着墓室越挖越深,沙子也越来越多。在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后,一个念头逐渐在马俊才心中浮现,这座大墓会不会是一座积沙大墓呢?积沙墓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墓葬形制,也就是墓主下葬之后,不用泥土充墓穴,而是用大量的沙子。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防盗,因为当盗墓者挖掘盗洞时,沙子就会从四面流入把盗洞堵住。这样一来,盗洞挖不成,盗墓贼也就无法进入墓室。
郭庄大墓发掘现场
因为积沙墓工程浩繁、花费巨大,所以积沙墓极为罕见,截止到2005年,全国只发现了11座,他们的墓主大多是财力雄厚的王室贵族。如果这座郭庄大墓真的是一座积沙墓,那将是考古史上又一次重大发现。
郭庄大墓发掘现场
当考古队员挖到封土以下四五米深度的时候,厚厚的黄沙层终于出现。果不其然,这的确是一座举世罕见的积沙大墓。可就在这个时候,马俊才在墓室的西南方发现了一处异常。现场出现了许多块木板,而且这些木板呈人字型架设在一起。
经过仔细观察和参阅古籍,马俊才终于弄清了这些木板的用途。原来,这竟然是盗墓贼精心设计的一个盗洞。他们利用木板架设巷道的方式,搭建出一个空间来抵挡流沙,再将木板内部的沙子清理干净。这样一来,就可以搭建出一条从墓外通向墓内的通道。想到这里,马俊才不由得惊出一身冷汗,这座积沙大墓还不会已经被盗一空了吧?
现场的工作人员沿着这个人字形巷道一层一层往下挖,可就在掘进七八米之后,大家发现这个巷道竟然塌陷了。经过清理,原来这块木板是被墓中的大石头给砸垮的。马俊才赫然发现,这不仅仅是一座积沙墓,而是一座更为高明也更为罕见的积石积沙墓。
可以说这是一场建造者与盗墓贼之间的斗智斗勇,建墓者千方百计防盗,盗墓者也是想方设法盗墓。那么,这座千年古墓,最终是否完整保存下来了呢?关注“湖北卫视大揭秘”头条号,明天继续为您解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