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日起辽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进入实地调查阶段,截至9月9日,完成复查“三普”不可移动文物2312处,新发现文物517处。
辽宁第四次文物普查,普查范围是辽宁境内地上、地下、水下的不可移动文物,对已认定、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复查,同时调查、认定、登记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普查主要内容包括普查对象名称、空间位置、保护级别、文物类别、年代、权属、使用情况、保存状况等。
“四普”新发现文物中,朝阳、阜新两地占辽宁省新发现文物总量的86%。其中阜新市“四普”新发现的294处文物涵盖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青铜时代和辽金时期遗址各个时期。
海棠山摩崖造像就是其中之一,这里被誉为“藏传佛教摩崖造像艺术名山”。海棠山摩崖造像位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大板镇大板村西北海棠山上,山上的摩崖造像造型精致。佛像身上的染料是海棠山上的植物配制而成,经历一二百年的时间,仍色彩不退。
摩崖造像始雕于清朝道光八年,从山间到山巅,在大小不同的花岗岩石上,处处雕刻着千变万化的佛像,种类繁多,有些佛像龛上刻有蒙、满、藏、梵和汉文字。
每一尊造相,考古部门都单独进行了数据收集,发现现在一共有190尊的造像,造像大小各异的,从最高5米多到最小只有20多厘米,时间跨度也特别长。
此次“四普”实地调查工作,对各类文物线索进行了现场研判和确认,摸清了文物资源家底,为辽宁省下一步的文物保护和利用奠定了基础。
看看新闻记者: 任彬源,孟雷
编辑: 孟雷
责编: 丁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