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一些国家在芯片等领域没少卡我国脖子,相对应的,在我国稀有金属战略资源上面,也做出了管制出口的回应。
可这一管制,让一些境外组织着急了,在11月4日,国家安全机关会同有关部门处置了一起境内外人员,为谋私利,互相勾结,企图偷运金属镓出境的案件。
然而,明知我国管制非常严格,还在利诱下决定铤而走险,却在行走一半中被抓获,真是罪有应得!
“卡脖子”
现代生活中,我们习以为常的每一个科技产品,背后都有数不清的基础资源在支撑,而有一些资源,因为产量稀少、难以替代,渐渐成了“卡脖子”的关键点。
镓就是这样一种低调却重要的金属,不少人可能连它的名字都没听过。然而,它却出现在我们每天接触的无数科技设备中。
从手机充电器、LED灯,到军用雷达、5G基站,镓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镓的独特性质,使其在半导体、光电子和太阳能电池等领域大显身手。
金属镓
镓特别之处在于它低熔点、高导电性和稳定的化学性质。正是这些特性,使它成为高性能芯片和雷达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材料。
同时,镓还有一个重要用途是制作氮化镓,这是一种用于高性能电子设备的化合物。氮化镓能承受高温和高电压,在5G通信、军事雷达和新能源应用中具有关键作用。可以说,掌握了镓的供应,就等于在科技战场上获得了制高点。
在过去几年,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变得日益紧张,在半导体、芯片等高科技领域,美国对中国施加了一系列限制措施,企图遏制中国的科技崛起。
面对这一局势,中国开始在一些稀有金属资源上实施出口管制,以此保障国家安全和资源自主,镓和锗,这两种“沉默”的资源,成了中国对外反制的重要工具。
镓的出口管制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多年来资源博弈的结果,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镓生产国,产量几乎占全球总产量的70%。
对于美国等依赖进口镓的国家来说,中国的这一管制政策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压力,一些国家的军事工业、芯片制造都严重依赖镓。没有足够的镓供应,先进的战斗机、导弹和雷达设备就难以维持生产,更不用说升级换代了。
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在我国管制之后,一些境外组织坐不住了,开始了铤而走险。
走私
走私镓金属的事件层出不穷,成为当前资源保护的隐忧,近年来,多个稀有金属走私案件相继被曝光,一些国内外不法分子联手,试图绕过中国的出口管制,将镓偷运出境。
令人好奇的是,这些案件的操作手法、人员构成和背后的动机,几乎没有哪个案件简单粗暴,每一个都带着精心设计的痕迹。
总是有外籍买家悄悄接洽国内的“内线”,然后再通过看似无关的人试图将镓偷运出境。这些幕后的买家,绝不会亲自现身,而是借助层层中间人,将自己伪装得滴水不漏。
就再前几天,国家安全就接到了举报,一个名为杜某就想要将国家管制金属镓携带出境,国家安全立刻行动,将其制止。
经过询问后得知杜某是某金属材料公司人员汤某得嘱托,将金属镓携带出境,可是没想到还没有开始就被识破,当地抓捕。
其实,中国对镓的管制并不是为了对抗某个国家,而是为了保障本国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要知道作为全球最大的镓生产国,中国在这一领域有绝对的优势。
但是,近年来国内外对镓的需求快速增长,中国必须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保护自己的资源储备。
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后,中国逐步意识到稀有金属在科技和经济竞争中的重要性,于是开始在资源管控方面加强力度。
中国的资源安全政策,并不仅仅局限于镓,稀土、锗等其他稀有资源的出口也逐渐受到控制。此举看似对国际市场造成了一定影响,但实际上,这也是一种资源战略的优化。
通过合理的资源管理和管制,中国不仅能保障国内的供应,还能在国际博弈中保有一张底牌。镓的出口管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各国也想在半导体和新能源领域,研究新材料和新工艺,降低对镓等稀有金属的依赖,而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的镓供应国,也在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寻找替代资源。
通过自主研发,优化制造工艺,中国希望减少对镓资源的消耗,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同时,中国也在加大科研投入,推动新材料的研发,以期在未来降低对单一资源的依赖。科技自主不仅是中国应对资源安全问题的策略,也是实现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