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探索基层治理“最优解” 走出“枫桥经验”新路径 北京市昌平区法院“双诉双融”共治机制见成效

0
分享至


昌平区城北街道松园社区“双诉双融”共治工作站调解员在法院指导下现场调解一起居民纠纷。 受访单位/供图

记 者|张晶

责 编|郭新磊

通讯员|王宇新

正文共3191个字,预计阅读需9分钟▼

2023年7月,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和昌平区城北街道联合成立北京市首个“双诉双融”共治工作站。随后,昌平区法院不断探索多元解纷新模式,助推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双诉双融”共治工作站在辖区相继铺开。1年多的时间里,“双诉双融”共治机制成绩如何,又有哪些经验做法?

“截至目前,累计调解纠纷773件,成功率77%,靠前化解重难点工单1381件。”近日,昌平区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潘幼亭向本社记者晒出“双诉双融”共治机制“成绩单”。

据潘幼亭介绍,该院已联合辖区10个乡镇(街道)建立“双诉双融”共治工作站,通过“诉”前调解与接“诉”即办工作精准对接、12368诉讼服务热线与12345市民服务热线“双向融合”,形成解纷合力。一方面,针对12345热线工单中的涉法涉诉问题,及时开展联席会商、联合调解,促进纠纷就地化解、源头化解;另一方面,针对基层治理难点问题,充分整合解纷资源,构建多元治理模式,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助推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该机制入选2024年全国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优秀案例典范,是北京市唯一入选案例。

党委领导、多方联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昌平区法院主动融入‘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多方参与、齐抓共管’的基层治理大格局,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推进‘双诉双融’工作协同开展。”潘幼亭说。

在昌平区委、区委政法委的领导下,昌平区法院与镇街联合出台《关于建立“双诉双融”共治工作机制的实施方案》,界定成员单位责任分工,明确调解方式、调解流程,纵向织密“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网格”四级矛盾调解网络,横向与相关政法单位、行业主管部门等建立联动响应格局,形成“问题发现—任务分办—协同处置—结果反馈”工作闭环。

与此同时,该院与辖区乡镇(街道)共建功能型党支部,通过科学整合党员队伍及党建资源,提升服务群众的效率和能力。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依托“群众点单、支部派单、党小组接单、党员办单”工作模式,实现理论联学、队伍联抓、难题联解。依托12368热线“一号响应”机制,积极回应基层治理主体的司法需求,总结形成“双诉双融”对接接诉即办工单办理流程指引,实现源头解纷“有的放矢”、司法支持“精准发力”。截至目前,12368热线对接“双诉双融”涉法涉诉类工单办理满意率为100%。

分层过滤、多元调处,创建矛盾纠纷化解新模式

“双诉双融”共治机制充分调动多元解纷力量,建立了“网格员初步调—村(社区)进阶调—工作站深入调—法院诉调对接”的分层过滤模式。具体而言,乡镇(街道)12345专班收到涉法涉诉工单后,由网格员、接诉即办工作人员负责摸清情况、讲透情理,实现简单问题就地化解;若诉求无法解决,则由村(居)干部介入调解;仍无法解决的,将案件委派至所在乡镇(街道)“双诉双融”共治工作站,由工作站调解员开展调解。上述过程中,法院立足自身专业优势,做实指导调解法定职能,做好诉调对接工作,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

对于重点领域多发纠纷或有紧急情况、有危险苗头的事项,法院通过12368热线响应基层治理需求,提出法律论证建议,共同分析研判、排查风险隐患,避免形成大规模诉讼,由“事后诉”向“事前防”转变。

若调解过程中涉及具体法律适用问题,“双诉双融”共治工作站调解员可拨打12368热线联系法院指导调解。法院通过推送典型案例、法官远程视频指导调解、指派法官助理或驻院人民调解员现场参与调解等方式提供法律支持,由“单一调”向“多元调”升级。

对调解成功的案件,应当事人申请,法院根据调解结果进行司法确认或出具调解书。对调解未果的案件,指导调解员固定事实、证据,留存当事人信息,引导当事人依法解决诉求,同时工作站依托网格化管理优势协助法院做好调查勘验、法律文书送达等工作。此外,对于部分在拨打12345热线同时已提起诉讼的纠纷,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以委派调解的方式分流至“双诉双融”共治工作站,联动各方力量加大矛盾化解力度,由“多环节”向“一站式”整合。

回应需求、提供指导,激活联系群众“神经末梢”

从12368热线对接“吹哨报到”、群体性欠薪“绿色通道”办理,到涉农地纠纷“一揽子调处”等,昌平区法院在开展“双诉双融”共治机制过程中进行了有益的司法实践。

该院立案庭与城北街道开展支部共建,联合成立“双诉双融”功能型党支部,针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下设党小组,法院党员干警落实“吹哨报到”机制,及时回应司法需求,提供调解指导,激活联系群众“神经末梢”。

在一起小区漏雨纠纷中,昌平区法院与城北街道依托“党建+双诉双融”促成了漏雨纠纷和安全隐患双化解。2023年7月,某小区多家住户出现漏雨,其中周先生家墙面渗雨,他向物业反映后未得到维修。2024年5月,周先生担心雨季来临后再次发生漏雨,便通过12345热线提出维修诉求。社区工作人员依托“双诉双融”共治机制拨打了12368诉讼服务热线,向法院“吹哨”寻求法律帮助。

昌平区法院立案庭党员干警与城北街道党员共同前往现场勘验,发现某通信公司在楼顶建造的设备房和墙体保温层开裂是导致漏雨的原因,且设备房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因此,拆除设备房并对楼顶整体做防水才能彻底解决问题,但是物业公司和通信公司均不想承担相关费用。

在“双诉双融”调解工作会上,街道组织各方代表展开调解。会前,街道向法院提出指导调解的需求,法院干警向街道工作人员讲解了相关法律规定,并分别释明了违法建设、漏雨造成财产损失引发纠纷的法律风险。最终,通信公司同意自行拆除设备房,物业公司则对楼体进行维修,这起工单圆满解决。

在接受本社记者采访时,昌平区城北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芮磊介绍了该街道作为“双诉双融”共治机制先行者的“城北经验”。截至目前,城北街道建立“双诉双融”共治工作站、12个管区级工作分站、51个社区(村)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共治工作体系,努力实现“大事不出街道,小事不出社区”。2023年7月至今共调解矛盾纠纷404件、调解成功298件,调解成功率73.8%。

延伸职能、优化服务,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新动能

为将“双诉双融”共治工作站打造为基层治理的有力支点,昌平区法院积极延伸司法职能,综合运用法律咨询、普法宣传等方式提供法治保障,推动治理效果从“化讼止争”向“少讼无讼”转变。

针对诉讼高发领域、新类型纠纷以及12368热线发现的社会治理热点问题,深入分析纠纷类型、成因,细致研判治理节点、方法,通过发布审判白皮书等形式,促进相关部门科学决策、疏堵补漏、规范行为。

搭档“普法驿站”,为乡镇(街道)定制司法服务“组合套餐”,依托“京法巡回讲堂”等开展“订单式”普法宣传,围绕婚姻家庭、相邻关系等基层多发类型纠纷,坚持调前讲法、调中明法、调后析法,努力实现“化解一案、教育一片、稳定一方”的良好社会效果。

对群体性、复杂性纠纷,法院干警根据乡镇(街道)需求指导其做好实地调查、证据固定等工作。为网格员、调解员等开展集中培训、示范调解,通过微信群推送法律专业知识、调解技巧和相关典型案例。截至目前,各工作站累计培训指导30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基层调解力量的解纷能力和水平。

“‘双诉双融’共治工作站推动了法治、德治、自治力量的深度融合,提高了诉求满意度,实现了多方共赢。”昌平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仇哲介绍,“双诉双融”共治机制推行1年多来,昌平区受理12345市民诉求同比下降9.87%,“双诉双融”共治工作站调解量较大的讨薪类、物业类问题接诉即办平均成绩比去年1-10月分别提高1.86分、1.18分,降量提率效果显著。

基层社会治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写好这篇大文章,需落子布局后的精耕细作,也需重点突破后的全面开花。今后,昌平区法院将继续以满足人民群众多元解纷需求为着力点,推动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在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中积累更多“昌法经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民主与法制时报原创新闻 incentive-icons
民主与法制时报原创新闻
全国最有影响的法制媒体之一。
5741文章数 5219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强军之路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