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年李济深被迫“靠边站”,毛主席闻讯怒斥:我只认他,他不能动

分享至

革命风云启征程,结伴共寻路

1948年冬,香港李公馆内暗流涌动。面对中共的多次邀请,民革主席李济深始终犹豫不决。直到一个平静的圣诞夜,在何香凝和潘汉年的精心安排下,李济深秘密登上驶往大连的苏联货轮,开启了他人生的重要转折。此后,他积极投身新中国建设,为国捐献房产,甚至将儿子送上抗美援朝战场。然而,1957年,这位与毛泽东相识三十余载的老友却遭遇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波。正当李济深陷入深深的思想困扰之际,毛主席得知消息后震怒斥责:"在民革中,我就认李任潮,他不能动。"这场风波虽然平息,但两年后李济深便与世长辞,让毛主席深感惋惜。

1924年的一天,谭延闿家中迎来了两位重要客人。一位是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长的李济深,另一位是来向谭延闿辞行的毛泽东。在谭延闿的引荐下,这两位日后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人物,就此结识。

次年广州革命政府改制,两人的命运再次交汇。李济深升任革命军第四军军长,而毛泽东则被委任为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一个领兵打仗,一个从事宣传工作,两人却常常聚在一起煮茶论道。



他们谈得最多的是如何推动革命前进。毛泽东对农民运动推崇备至,但李济深却坚持认为只有靠革命军人的努力,才能取得最终胜利。观点不同归不同,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两人的友谊。

北伐战争打响后,李济深麾下的第四军战功赫赫,被誉为"铁军"。而毛泽东则奔赴上海,主持中央农委工作。临行前夕,李济深特意为老友饯行,谁料这一别竟成为两人关系的转折点。

此后的岁月里,因为政治立场的差异,这对曾经的挚友走上了不同的道路。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沦陷,国民党内部矛盾激化。李济深反对蒋介石独揽大权,支持孙科组建新政府,并出任训练总监。

然而好景不长,由于孙科新政府无钱无兵,很快就被蒋介石和汪精卫联手推翻。面对蒋汪合流,李济深愤而奔走呼号,四处联络反蒋力量。他南下劝说陈济棠,北上游说张学良,却都未能如愿。



1934年,李济深领导的福建人民政府成立,这是他政治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被推举为政府主席,兼任军事委员会主席。李济深试图扩大战果,打回广东,进军浙江,但无奈实力不济。

在蒋介石军队的围攻下,福建人民政府很快土崩瓦解。李济深被迫解散政府,辗转逃往香港。多年后,毛泽东评价这次福建事变时,仍然感慨地说这是一次"痛失良机"的遗憾。

从谭延闿家中的初识,到广州的煮茶论道,再到北伐战争时的生死相托,李济深和毛泽东的友谊在动荡的革命年代中写下了动人的篇章。尽管后来因为理念不同而分道扬镳,但这段情谊却在新中国成立后,得到了新的升华。

登船离港赴使命,建国大计献忠心



1948年的香港,风云变幻。国共内战进入最后阶段,各方势力都在密切关注局势的发展。

这一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召开新政协的号召,邀请各民主党派人士共同建立新中国。毛主席亲自给李济深发去秘密信件,诚邀这位老友北上参与政协筹备工作。

面对中共的盛情邀请,李济深却迟迟未作回应。在此期间,他还频繁接触国民党和美国政府代表,这种举动引起了民革内部的猜疑。

香港的李公馆内,一场关键性的会面正在进行。何香凝在潘汉年的陪同下拜访李济深,开门见山问道:"任公为何还不走?"



参加新政协是民革的既定方针,李济深的犹豫不决让人颇感困惑。潘汉年从旁提醒,军统已派杀手潜入香港,李济深的处境并不安全。

关键时刻,周恩来隔空送来温暖问候,并为李济深的北上之路做好了周密安排。这让李济深终于下定决心。

圣诞节次日的夜晚,李公馆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潘汉年亲自到访,邀请李济深前往邓文钊公馆与何香凝共进晚餐。

就在李济深准备取外套时,潘汉年拦住了他。这个细节表明,一场精心策划的秘密行动即将展开。



李济深悄然离开公馆时,对面的特务还在紧盯着窗口挂着的外套。这个巧妙的障眼法,成功掩护了他的出走。

一群人簇拥着化装成商人的李济深,登上了一艘苏联货轮。经过十二天的海上航行,他终于抵达了大连。

北平和平解放后,新政协筹备会决定在此举行。李济深率先抵达北平,受到了当地党政军各界的隆重欢迎。

七届二中全会结束后,毛主席率领中央机关北上。抵达西苑机场时,李济深、黄炎培等各民主党派领导人早已在此迎候。



当毛主席走下车,看到站在最前排的李济深时,立即大步走去。两位老友在众目睽睽之下热情相拥,这一幕成为了新中国建立前夕最动人的场景之一。

在此后的日子里,李济深积极投身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他向毛主席建议在军队中实行工资制,这一提议得到采纳并在全国推广。

朝鲜战争爆发后,李济深带头支持出兵援朝。为了支援前线,他不仅卖掉了在香港的房产,还将自己的儿子送去参加志愿军。

身为国家副主席的李济深始终保持着朴素作风。他要求子女不得搞特殊化,更不许在外透露家庭背景。他希望后代们学习技术,投身建设,而不是从政。



这一切,都展现出这位革命元老对新中国的赤诚之心。在他看来,能够参与新中国的建设,就是对自己最大的褒奖。

巨浪袭来难动摇,主席亲为解疑惑

1957年的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暴,打破了李济深平静的生活。一些人突然对这位国家副主席、民革主席展开批判,要求他"靠边站"。

批判者们翻出李济深的历史旧账,指责他曾是军阀,在战争年代杀害过共产党人。有人甚至质疑他投身民主革命的时间太短,不该担任如此重要的职务。



面对这些指责,李济深选择了沉默。他把自己关在家中,不见外客,不问世事。日复一日的压力,让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难以入眠,饭也吃不下。

消息传到中南海,毛主席闻讯大怒。他严厉批评了相关人员,掷地有声地说:"在民革中,我就认李任潮,他不能动!"这句话不仅是对一位老友的维护,更体现了对革命元老的尊重。

毛主席深知李济深的为人和贡献。他让人翻出了当年福建事变的档案,指出如果不是当时党内"左"倾错误,李济深领导的福建人民政府完全可以与江西苏区形成呼应之势。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