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
伟大的周恩来总理,他从战争炮火中走来,为人民鞠躬尽瘁。他是百姓心中的好总理,这样一个让我们深爱的总理,他死后没有墓穴,将自己完全融入祖国的土地。
祖国没有忘记周总理,人民也没有忘记周总理。1976年底,周恩来总理逝世一周年前夕,人民日报准备三篇悼念文章,以此述说对周总理的深切思念,并将文章送给周恩来的夫人邓颖超审阅。
几天后,人民日报社接到一通电话,电话另一头传来邓颖超的声音......
图|周恩来邓颖超
周恩来逝世
1976年1月8日上午9时58时,周恩来躺在病床上,停止了呼吸。
邓颖超回到西花厅休息,接到周恩来病情突然严重的消息后,她急匆匆地就往医院赶,等到了医院,却见不到周恩来最后一面。
邓颖超悲伤难抑,泪水不断从眼眶中溢出来,她扑到周恩来的病床前,望着已然安静睡去的爱人,边哭边喊道:“恩来,恩来,我来晚了......”
病房里的大家听着邓颖超的哭声,眼泪直流,整个房间充满了啜泣、痛哭的声音。
图|周恩来
邓颖超忍着失去爱人的强烈悲痛,向组织提出了三点要求:
第一,不用保留骨灰;
第二,周恩来的后事不需要特殊对待,不用超过任何人;
第三,不开追悼会,不搞遗体告别。
周恩来是那样伟大、那样深得民心的总理,他的逝世,不仅是亲朋好友的伤痛,更让举国人民流尽了眼泪。
倘若没有一个告别、纪念周恩来总理的方式,那一定是全国人民所不愿意的。在领导人们的商量决议下,邓颖超提出的三点要求并未被全部同意,组织决定仍然要为周恩来总理举办遗体告别仪式、追悼会。
邓颖超的态度是服从组织安排。
图|怀念周总理
自从1月8日周恩来逝世当天起,天安门广场上国旗半垂,只为悼念周恩来。
所有布店里的黑布都被售光,百姓们纷纷在自己家里摆上周恩来总理的照片。实在没有周总理的照片,就从老报纸上剪下周总理的相片,作为遗像,表达对周总理的怀念。
周恩来逝世后,整个西花厅也失去鲜艳的色彩,一眼可以望得到的所有物品,全部被换成了素色,但即使这样做了,也抹不平周恩来离世的悲痛。
邓颖超有时候会和孩子们抱头痛哭,倾泻心中难过。哭过后,她努力让自己坚强起来,叮嘱孩子们:“不要哭,不要哭,我们要化悲愤为力量,化悲愤为力量......”
周恩来的悼念活动上,很多亲朋好友来送他最后一程。周恩来曾教导大家,不希望孩子们有特权,或者抛头露面,所以在告别仪式中,亲属们都站在不显眼的地方。
妇女们一个个眼泪滴落,带着嘤嘤哭泣的孩童,老人们拄着拐杖,硬汉男儿们偷偷地抹去眼泪,一家几口哭成一团,万千百姓们无言诉说,只能用泪水表达怀念与爱戴。
图|十里长街送总理
1月11日是个特殊的日子,这天,周恩来的遗体要被送往八宝山火化,然后归于山川大海。灵车载着周恩来遗体去八宝山的路上,北京长安街上便出现了那为人震撼的一幕。
十里长街,沾满了群众,男女老幼,默默垂泪,这是一条充满着眼泪与悲伤的长街。邓颖超坐在车里,担心群众们受寒受冻,一路担心着到了八宝山。
到了与周恩来告别的时间,邓颖超再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情绪,她扑到棺木的玻璃罩上,失声痛哭:“恩来,我们就要永别了,让我最后再看你一眼吧,以后我再也见不到你了,就让我痛痛快快地哭一场吧。”
邓颖超一哭,大家也跟着痛哭起来。火化的时间来临,众人依旧哭得难以控制。大家努力平复自己的情绪,送别周恩来总理最后一程。
图|邓颖超在周恩来的追悼会上
三天的吊唁活动后,周恩来总理的追悼会于1月15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
当晚,当无数群众簇拥在长安街时,一架载着周恩来忠魂的飞机飞向天空,在周总理生前卫士张树迎、高振普的陪伴下,周恩来总理的骨灰被洒向祖国大地。
那一晚,邓颖超彻夜未眠,等待张树迎、高振普第二天早上回来,张开双臂紧紧抱住他们,三人眼泪纵横。
后来,邓颖超还悉心整理了周恩来的遗物,并将一些旧衣服送给孩子们,让他们有可以寄托思念的东西。
而她自己,将对爱人的深深不舍,将她与爱人之间经历过的事情,都默默藏于心底。开满海棠花的西花厅里,有邓颖超对周恩来的无声思念。
图|邓颖超与张树迎、高振普
要知道,伟大领袖周恩来的逝世,不止戳中全国人民的泪点,更是一件引起全世界关注的事情,而且,周恩来多年处理国家事务,结识了很多的国际友人。
天安门广场的国旗为他而降,为致敬这位令人敬仰的开国总理,联合国特意为了下半旗,表示哀悼。我们都深知,能得联合国如此待遇的人并不多。
联合国秘书处高官到一般的工作人员,都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周恩来总理的缅怀。
有警卫专门走到我国代表团面前,立正敬礼,神情严肃地说:“周恩来先生去世了,我们感到很难过,特地来向你们表示哀悼和敬意。”
接下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大家都沉浸在周恩来总理逝世的悲痛中,同年朱德、毛主席的相继离世,更加剧了大家的悲伤。
人们常说,只要不忘记,你想念的人便会永远活着。伟人如斯,周恩来总理逝世后,关于他的纪念活动大大小小就有很多。
图|周总理
邓颖超亲自指正文章
1976年底,周总理逝世一周年前夕,体恤到人民对周总理的怀念之情,人民日报社特意推出一个版块,计划发表周总理的悼念文章。
文章重提那些斑驳岁月里的往事,悼念文章完成后,人民日报社安排工作人员将其送到邓颖超的手中,交给邓颖超审阅。
要知道,邓颖超不仅仅是周恩来总理的爱人,也是一位对工作严肃认真的卓越领导人,她对待每件事情向来很认真。
还记得1967年的夏天,周恩来邓颖超住在钓鱼台国宾馆,服务员看见烤盘有3个萝卜丝饼,那是周恩来爱吃的,但平时很少吃到。
服务员将萝卜丝饼包好,欣喜地向周恩来的房中走去,路上正好偶遇邓颖超,服务员说:“我从外宾楼拿来3个萝卜丝饼,咱们给总理换换口味吧。”
“外宾楼的东西怎么可能随便拿,这不是占公家便宜嘛?”邓颖超严肃地说道。
即使是小小的饼,也绝不能拿一分一毫,邓颖超和周恩来一样很认真,她当即算了萝卜丝饼的钱,就连盘中的冰块都算了钱,这才给周恩来送去。
以细微之处见良好品质,邓颖超就是这样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好同志。
图|周恩来与邓颖超
而这次对于周恩来的悼念文章,邓颖超依旧秉承着严谨的态度,这既是对周恩来的尊重,也是对人民的尊重。
1976年12月30日,人民日报社机要秘书室接到邓颖超打来的电话,对于文章中提及的旧事,邓颖超一一进行指正。
第一,文章中讲:“西安事变期间,周恩来与蒋介石、张学良谈判,蒋介石抱头大哭。”
1936年为挽救民族危亡,张学良、杨虎城向蒋介石发起兵谏。应张学良、杨虎城之邀,以及中共中央的委派,周恩来前往西安,以更快促成国共合作抗日的局面。
1936年12月24日晚上,在宋子文、宋美龄的陪同下,周恩来见到蒋介石,他躺在床上,看上去仿佛还有点紧张。
周恩来率先开口:“蒋先生,我们已经有十年没有见面了,你显得比从前苍老了。”
“恩来,你是我的部下,你应该听我的。”蒋介石先是点头,然后叹了口气,对周恩来如此说道。
周恩来向蒋介石表示,只要他能停止内战,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国共合作一同抗日,不仅他可以听蒋介石的话,就连红军也能听蒋介石的指挥。
共产党的深明大义,让蒋介石着实惊讶许久。
图|蒋介石与张学良
空气中沉默了好一会,周恩来严肃地问他:“我们要求停止内战,你为什么不停?”
蒋介石答:“我等你们到西北来。”
周恩来紧接着说:“我们已经到了西北一年多了。”
蒋介石当即无言以对。
那个晚上,周恩来详细地向蒋介石阐明了共产党的政策,支持当下形势,联合抗日的必要性,最终蒋介石作出口头承诺:停止剿共,联红抗日。
在周恩来、张学良等人的努力下,西安事变最终得到解决,也因此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可以说,选择停止内战、联合抗日,是蒋介石在权衡利弊下的选择,他根本不会在周恩来面前抱头大哭,倾诉内心。
邓颖超也作出指正,西安事变期间,根本没有这件事。
图|西安事变纪念馆
第二,文章中讲:“重庆谈判期间,李少石被国民党特务谋杀。”
1945年10月8日,毛主席、周恩来、张若飞等人受邀参加张治中主办的宴会,当晚参加宴会的就有上百余人。
宴会间隙,周恩来获知一个消息:他的英文秘书李少石被枪杀。
李少石是在从沙坪坝坐汽车回曾家岩的路上被杀害,周恩来找来宪兵司令张镇,责令他查明真相。周恩来还专门电告蒋介石,希望他能尽快查办此事。
当时关于李少石事件流传着一种说法,就是国民党特务的目标原本是周恩来,李少石的粗眉毛与周恩来相似,所以将他误认为周恩来谋杀。
蒋介石不希望“李少石被国民党特务谋杀”的传言流传开来,这样会使得国民党处于被动地方,影响他将内战之因安在共产党身上的计划,蒋介石下令,要戴笠尽快查清事情原委。
图|李少石廖梦醒全家福
很快,李少石出事当晚的肇事士兵被抓到,他说出了李少石被杀的过程:
“那晚,李少石乘坐汽车回曾家岩,司机开得很快,路上撞到了一个国民党士兵,司机怕惹事,没有停车查看,直接开走。这个举动刺激了被撞到的士兵的班长,班长直接对准汽车开枪,子弹穿过工具箱,打中李少石。”
所以邓颖超对人民日报社文章的回复是:李少石出事属于意外事故,不是谋杀。
后来,周恩来去医院看望被撞倒的伤兵,表示可以负责他的医疗费用。李少石去世后,周恩来很关心他的家人,尽可能地提供给其家人帮助。
图|周恩来
第三,文章中讲:“住在红岩期间,周恩来邓颖超夫妇经常与战士们一起浇水、种菜、浇粪。”
周恩来邓颖超曾在红岩生活很长一段时间,在动荡不安的革命岁月中,那是这对革命夫妻难得的团聚,两人有了更多交流的时间。
红岩条件艰苦,邓颖超回忆,他们只是偶尔与战士们一起做些浇水、种菜、浇粪的事情,并非经常。
报刊文章中的说法有渲染夸大的意思,邓颖超专门指正,无需为他们夫妇如此塑造形象,这样实事求是的行事风格实在令人肃然起敬。
图|周恩来邓颖超在红岩
第四,文章中讲:“周恩来邓颖超一起去了三次大寨。”
大寨,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的一个山村,陈永贵带领大寨农民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将贫困大寨建设成为全新的大寨,关于大寨的成长故事很快传到领导人毛主席、周恩来的耳中。
1965年,周恩来陪同阿尔巴尼亚政府经济代表团,第一次来到大寨。
村民们敲锣打鼓,欢迎国家领袖、以及外国友人的到来,陈永贵陪同周恩来一行参观大寨各处,吃大寨的家常饭,探望大寨的父老乡亲。
周恩来的初访大寨之行,收获颇丰,也让大寨的人民记忆深刻。
图|周恩来在大寨
1967年,周恩来第二次来到大寨,与他同行的是陈毅、越南总理。
看到大寨的全新变化,周恩来不禁感叹:“变化真快啊,与我第一次来的时候已经大不相同了。”
当时陈永贵注意到,周恩来总理的头上又添了几许白发,这让陈永贵有些心疼。
临离开大寨前,周恩来专门带走了一些当地的烤面饼,他说,要带回去给其他的领导人们尝尝。送别周恩来一行时,大寨的百姓们是万分不舍的。
图|周恩来与大寨的孩子们
1973年,周恩来、邓颖超、以及墨西哥总统路易斯·埃切维里亚·阿尔瓦雷斯及其夫人一同来到大寨,而这既是周恩来第三次来大寨,也是最后一次。
父老乡亲们已经是周恩来的老朋友了,他们专门准备欢迎节目,迎接周恩来一行的到来,周恩来高兴地带领众人参观日新月异的大寨。
这次离开大寨前,周恩来跟陈永贵说:“我老啦,可能不会再有希望来啦。”他向村民们承诺,只要身体允许,他会回来看望大家的。
可他终究没能实现自己的诺言,1976年得知周恩来逝世的噩耗,大寨的百姓们泣不成声......
邓颖超说,文章中提及的他们夫妇一同去过三次大寨,这其实是不对的,去过三次大寨是周恩来,邓颖超只是第三次的时候,陪伴在爱人身旁。
图|周恩来与邓颖超
这些指正之处中,有的是较大的事实出入,有的则是小细节,邓颖超都认真对待,一一都提出意见。
与人民日报社同期发表文章的还有新华社,邓颖超表示:“把新华社的稿子也拿来看一下,要一致起来,不能一个这样说,一个那样说。”
在邓颖超的帮助下,人民日报社、新华社等报刊上,关于周恩来总理的悼念文章得以顺利发表。
在一件件往事的述说中,百姓们再次忆起伟大的周总理,深感怀念!在之后的许多年里,人们从来没有忘记缅怀周总理。
图|周恩来与邓颖超
1988年,周恩来去世的第12年,邓颖超提笔写下一封信《从西花厅海棠花忆起》,这封信,是她写给周恩来的。
“你不在了,可是每到海棠花开放的时候,常常有爱花的人来看花。在花下树前,大家一边赏花,一边缅怀你,想念你,就仿佛你仍在我们中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