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外地学生参与可致人晕厥甚至丧命的危险游戏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湖南益阳的一个孩子在玩“死亡游戏”时险些危及生命。
这一在20年前已被教育部明确禁止的问题,又重新出现在世人眼前,针对这一话题,新快报记者兵分多路,与学校老师、医生、未成年人保护专家对话,共同探讨应对之策。
“死亡游戏”究竟是什么?
资料显示,“死亡游戏”又称“心跳游戏”或“闭气窒息游戏”,还被称为“梦回大唐”“死亡三秒”。游戏最早源于东南亚等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传入我国。
参与这一游戏的核心点在于,让参与者快速达到窒息缺氧的状态。
传言称,人在窒息片刻出现幻觉,可以“看见童年场景”或是“目睹梦幻景象”,甚至重温了“前世记忆”。对于充满好奇心理的未成年人来说,往往会禁不住诱惑,忍不住想去“体验”。
早在2004年底,教育部就对此明确表态,“死亡游戏”极易损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坚决制止此类游戏在学生中传播、蔓延。同时要求中小学校进一步加强管理,保障广大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2005年,教育部再次发文,要求国内所有网站删除有关“死亡游戏”的介绍。不过在这么多年后,这一危险游戏再次出现了。
在接受媒体电话采访时,湖南益阳参与“死亡游戏”的孩子家长表示:“我儿子这一次这条命真的算是捡回来的,被他同学压住心口以后很快就晕倒了,在晕倒之前,他也发出那种很恐怖很大声的尖叫。直到第二天早上,我儿子还是感觉头痛。”
医生说
能否“回大唐”不知道
但窒息感不宜“上头”
眩晕感、窒息感、胸口受压感、幻觉……游戏者描述的这些“回大唐”的感觉,在医学专家眼中,并不能与游戏的愉快感画等号。相反,是生命受威胁的信号。
心血管内科医生张培东既是南方医院心内科副主任,亦是致力医学知识传播的科普达人。他近日也从有关报道了解到“梦回大唐”“窒息游戏”“死亡游戏”的信息,并表示担心:“如果游戏者是准确描述了体验感的话,这些感觉放在心内科临床,是属于‘心脏骤停’的症状。”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一系列的动作行为,让大脑供血不足,迷走神经兴奋增强,造成人为的脑缺血晕厥感觉。
他表示,学生追求这种奇怪感觉,除了猎奇,与成人追求醉酒、醉茶、醉咖啡因等“上头”感觉有关。“当中的危险因素就是‘度’的问题。一旦没有掌握好度,严重可能引发死亡。”
此外,还要考虑游戏者的身体状况是否适合这样玩乐。“有的人也许‘上头’劲儿一过就没事,但医学界做过筛查,100个孩子里,总会有零星的人存在心电图异常。若心脏有基础问题的孩子,这样玩耍‘玩’过头,造成致残,甚至死亡等不可挽回的悲剧,伤害的是一个家庭。”
另一个危险因素,是从急救角度考虑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急诊科杨正飞主任指出:“突然晕厥的情况下,如果游戏者存在饱食的状态,就容易导致反流误吸,引起喉头水肿风险,进一步加重缺氧感。而倒地的一刻,也有造成颅内损伤的风险。更关键是,孩子若在校园场所发生这些游戏意外伤害,导致昏迷不醒,就要进行非常专业、标准的急救措施。比如摆平躯体、监测生命体征、紧急心电图等,若昏迷原因涉及摔到头,还要马上拍CT,查找是否存在颅内伤……这些紧急救治的举措,是一定要及时送院、得到专业处理的。”
实际上,“梦回大唐”再次在校园出现的消息经过网端传播之后,除了引起医生关注并表示担心之外,广东省卫健委也已通过官方公众号“健康广东”发表健康科普文:《回不回大唐不知道,回西天机会比较大》,以作紧急提醒。
新快报记者走访多家医院急诊科、心血管内科等专科,科室主要负责人表示,近年尚未遇到过因“死亡游戏”“憋气游戏”而送院救治的患者。但是,专家提醒,这种游戏的玩法并不健康,应该杜绝。
官方说
广州市教育局:多次发布提醒防范
由于“死亡游戏”极易损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广州市教育局多次发布通知,要求各区各校要摸查防范,提醒家长加强监督、提高警惕。
据悉,广州市教育局已于11月2日针对该类问题发布工作提醒:近期,一种名为《梦回大唐》的危险类游戏流行于学生之间,游戏的玩法很简单……,此游戏会导致体验者瞬间晕厥甚至危及生命。一是各区各校要高度重视,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学生辨知危险的能力。二是请各区各校立即开展摸查,一旦发现要批评教育、严肃处理。三是加强家校联动,提醒家长加强监督、提高警惕,及时关注孩子的行为动向,发现有此类现象时应立即制止并宣讲其危害。
11月4日,广州市教育局再次发出通知,要求各区各校加强针对此类“游戏”的摸查防范,报送排查情况。目前暂未发现广州市校园存在此类情况。
老师说
开展“文明游戏”班会课
“目前我们学校从多条线收到了关于这项游戏的提醒通知,包括教育局、媒体、公众号等等,目前我校还未出现危险游戏的苗头。”广州大学附属小学德育副主任、心理老师冯妙然表示,老师们对于此类消息非常敏锐,在教育局发布通知之前校内行政部门和德育部门就做了相关提醒。
冯妙然提到,学校一方面防微杜渐,德育部门组织各年级班主任制作了相关班会课主题,在全校开展了“课间文明游戏”的系列宣导活动,另一方面学校有教师值日制度,课间值日老师都会和孩子们在一起,可以第一时间起到干预指导作用。
孩子可能会因为“好奇”“寻求刺激”等原因去参与危险游戏,家长和学校应该如何去引导?冯妙然建议,日常做好生命教育,在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内容,教授学生基本的安全知识,掌握一定的判断能力,正确判断哪些是可以玩的哪些是不能尝试的。
冯妙然指出,作为家长、老师,要做“孩子信任的人”,要走近学生,了解他们最关心的、感兴趣的内容,“尤其是高年级同学,接触互联网多,会在同伴间出现一定的从众效应,一旦发现应该尽早加以疏导”。
在校学生应该多参加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远离危险游戏。图为学生在进行武术表演。新华社资料图。
专家说
生命教育不能流于形式
在广州市政协委员、广东省律协未保委主任郑子殷看来,未成年人身心尚未成熟,喜欢探索和模仿,容易被不同寻常的游戏所吸引。但是,很多游戏非常危险,甚至是致命的,因此必须重视针对未成年人的生命教育。
根据《民法典》,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义务。其中,教育义务包含要保障孩子受教育权以及对孩子实施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促进法》也明确规定了父母要“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导其珍爱生命”。因此,家长对未成年人实施生命教育责无旁贷。
今年11月1日开始施行的《广州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条例》,再次强调规定了学校和中小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针对孩子不同年龄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珍爱生命教育。
郑子殷认为,在家庭教育中,校家社协同尤为关键,学校也应当依法将生命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作进行开展,并将生命教育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予以重视,依法落实。而教育部门一方面应当依法压实学校对生命教育的职责,同时研究如何通过家长学校或者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赋能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实施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千万不能流于形式,一是要通过研究走深走实;二是要强调未成年人参与、以孩子自己出演情景剧等形式,让孩子入心入脑。可以说,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孩子、家长、老师、学校和教育部门,甚至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郑子殷说。
采写:新快报记者 高京 李斯璐 邓善雯 通讯员 刘文琴 韩羽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