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吻甜蜜的吻,叫我思念到如今……”11月3日上午,邯郸磁县讲武城镇滏阳营村的爱心小屋内,传来阵阵悦耳的歌声。今年59岁的陈玉文,利用周末正在带着孩子们学唱歌。讲台下,十几双眼睛望向陈玉文,他们都是当地的乡村儿童。13年来,陈玉文创办的爱心小屋就像一盏明灯,点亮了孩子们的成长之路。
陈玉文的父母就有一副热心肠,在她的记忆里,自家饭桌上经常出现父母出手救助的人。“小时候,我总好奇地问父母他们是谁?”陈玉文说,每当这时,母亲就会悄悄告诉自己,“他们是谁不重要,只要他们需要帮助,咱能帮一把是一把。”父母的善举,在年幼的陈玉文心中埋下了一颗乐于助人的种子。
1986年,陈玉文来到讲武镇滏阳营小学教书,她经常给家庭困难的学生买文具、缝衣服。陈玉文看到不少年轻的父母去外地打工,年幼的孩子只能留在老人身边生活。“在孩子的教育方面,许多老人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就影响到了他们的成长。”陈玉文说,她有了创办一个爱心小屋,帮助孩子们走上成才之路的念头。
说了算,定了干。2010年年底,陈玉文自掏腰包在滏阳营村盖了5间平房。房子盖好后,她又买来桌椅、粉笔以及图书等。2011年1月,陈玉文的爱心小屋正式对外开放了。虽然爱心小屋仅有300多平方米,但建有教室、图书室、午休室和食堂等场所。
刚开始,为了让家长和孩子们知道爱心小屋,陈玉文骑着自行车挨家挨户地入户做家访。她用了3个多月时间,跑遍了讲武城镇的26个行政村。渐渐地,来爱心小屋玩耍、学习的孩子越来越多。每到周末、寒暑假,陈玉文都会在爱心小屋辅导孩子们作业,陪他们一起阅读、跳舞以及做游戏。每到饭点,陈玉文总会变着花样给孩子们做饭吃。
刚上初中一年级的妮妮(化名),她的父亲患有癌症,母亲也瘫痪在床不能自理。平时,妮妮一直跟着亲戚生活。前段时间,陈玉文发现原本活泼开朗的妮妮,突然变得不爱说话,她赶忙去了解情况。“妮妮的亲戚想让她照顾父母,我劝了半天都没用。”陈玉文说,为了让妮妮完成学业,在征得其家人的同意后,她将妮妮的母亲送到当地一家养老院。“住养老院的费用全部由我承担,我没事儿也过去看看妮妮的母亲,说什么也不能耽误孩子上学。”陈玉文说。
一顿顿热乎的饭菜、一次次暖心的问候、一节节生动的课堂……13年弹指一挥间,陈玉文已经培养出了180余名孩子。其中,有近20名孩子踏入大学校园。“我从不会主动联系那些从爱心小屋‘毕业’的孩子,他们都是主动和我分享自己的故事。”陈玉文说,自己只是这些孩子生命中的一位过客,不想过多地打扰他们,也不求任何回报。“只要蜡烛不灭,我就一直发光。”陈玉文说,她希望自己能给更多乡村儿童一份爱。
来源:燕赵老年报
记者:张可心 李晨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