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理人传媒旗下《中国保险家》杂志融媒体中心 文/林森
如今,网购已然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消费之中。在双十一这一购物狂欢节期间,众多“剁手党”纷纷忙着“囤货”。除了传统的柴米油盐等生活物资外,消费者们还希望为家人储备一份“健康”。然而,恰逢双十一这样的特殊时刻,部分保险产品的价格“迷雾”却让消费者们感到困惑,是真打折还是营销噱头?
打五折OR不打折
张女士一直希望为家人购置一份健康险。随着双十一的临近,她满心期待能找到一款性价比比较高的保险产品。习惯于网购的她向互联网保险公司——小雨伞保险经纪公司和大童保险服务的保险专员进行了在线咨询。保险专员明确告知她,双十一期间,保险产品并不会直接打折。不过,小雨伞保险经纪也给出了另一种优惠方案:虽无法直接打折,但购买特定产品可以累积积分,这些积分能在商城中兑换如京东卡或话费等实用礼品。
张女士并未因此放弃,她又打开了平安车险的APP,“双十一保险狂欢节”的页面非常抢眼,宣称全场保险五折起。她迅速联系了保险规划师,详细询问关于健康险的优惠情况。规划师向她推荐了一款百万医疗险产品,并称这款产品是新推出的产品,所保的内容和旧产品保的内容是一样的,但是价格少了一半,相当于五折优惠,产品还特别选择在双十一期间推出,且随后一整年都能以该优惠的价格购买。
面对各家保险公司众说纷纭、五花八门的推销方式,张女士感到十分困惑。
针对这一现象,记者致电了业内专家。专家指出,这些其实都是保险公司为了吸引顾客而采取的营销策略。在双十一期间,保险公司会推出各种优惠政策,如折扣、返现、赠送服务等,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部分保险产品可能会享受限时折扣,或者购买达到一定金额后就能获得额外的增值服务。
同时,保险公司会紧抓双十一这一消费热潮,推出全新产品或对现有产品进行升级优化。这些产品既包括了年金险、增额终身寿险、分红险等一系列储蓄型保险产品,也涵盖了健康险、意外险等众多保障型产品,选择在双十一期间发布这些产品,也是希望借助这一购物狂欢节的巨大热度,有效提升产品销量。
打折?——不可能
保险产品作为一类特殊商品,在特定节日是否真的能享受折扣?为此,记者连线了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的资深律师谢强,谢强律师剖析指出,从本质上讲,保险是一种金融契约,其定价机制需严格遵循监管要求,并向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报备审批,意味着保险公司不能擅自调整保费或进行打折促销。
据业内专家介绍,保险产品的开发是一个严谨且复杂的过程,涵盖创意构思、产品设计、测试验证、初步成型、精确定价、合同条款制定直至最终成品等多个阶段。随后,还需精算部门依据生命表、疾病发生率等大数据进行科学定价,产品部门则负责细化合同条款。这一系列流程完成后,产品还需通过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备案或审批关卡,方能面市销售。
鉴于如此繁复的诞生历程,保险产品直接打折几乎不可能实现。市场上所谓的“五折优惠”,往往是保险公司对既有产品进行重新包装,改头换面之后,再以“五折”的噱头重新推向市场。
因此,在双十一这样的消费高峰期,面对保险公司琳琅满目的促销活动,消费者应保持清醒头脑,理性消费,切勿被“限时疯抢”“限量秒杀”等营销话术所迷惑,盲目购入不符合自身需求的保险产品。
此外,在决定购买前,消费者务必仔细阅读保险合同条款,明确产品的保障范围、免责条款、赔付条件等关键信息。如有任何疑问,应及时向保险公司或销售人员咨询,确保自己对合同内容有充分的理解和接受。
在保险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今天,如何确保消费者能够真实、准确地理解每一份保险合同的内容,已成为亟待解决的行业课题。根据《保险法》的相关规定,保险公司应秉持诚信原则,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充分履行对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告知义务,并确保索赔程序的透明度。
最后,我们提醒广大消费者在配置保险产品时,应围绕“解决实际问题”的核心理念,而非单纯追求价格优势。毕竟,在商业策略面前,消费者的“小九九”往往难以匹敌商家的精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