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9日是美籍华裔作家张纯如逝世20周年纪念日。日前,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原副所长、国家记忆与国际和平研究院研究员孙宅巍在《江苏文史研究》2024年第4期发表文章《我所认识的张纯如》,回忆张纯如来南京走访幸存者、查阅南京大屠杀史料,以及在美国追寻到《拉贝日记》、写作出版《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让西方社会了解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的经过。
01
离宁前夕 她发着烧仍坚持做访问
孙宅巍有写日记的习惯。他把与张纯如交往的经过记录在日记中。今年,他根据这些日记记载的内容整理成回忆文章《我眼中的张纯如》。文中,他写道:“纯如来南京调查有关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的暴行时,在南京没有一个熟悉的人。我是受托在南京这片土地上接待她的第一人。”
所托之人是美国南伊利诺大学教授、国际著名南京大屠杀研究专家吴天威。1995年6月,他在给孙宅巍的信中写道:“最近将有一位美籍华裔学者张纯如小姐来宁调查南京大屠杀暴行,她准备用英文写作一本向西方公众介绍南京大屠杀真相的著作。”孙宅巍约请了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王卫星和江苏省行政学院杨夏鸣协助张纯如调查搜集资料。王卫星熟悉南京大屠杀史实,并能阅读日文资料,杨夏鸣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同时,还约请时任纪念馆副馆长段月萍陪同张纯如访问幸存者,走访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与丛葬地。
1995年7月23日,孙宅巍、王卫星、杨夏鸣三人在南京上海路西苑宾馆同张纯如见面。张纯如告诉他们,1937年时,她的外祖父就在南京做教师,曾经目睹了日军飞机的狂轰滥炸,后来在南京城沦陷前,逃到了宜兴。一年前,她在美国加州的一个小镇上,参观了一个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展览,那些血淋淋的资料,唤起了她对祖辈在南京遭遇的记忆。她暗下决心,要将记录南京大屠杀的悲惨事实当作自己的一份历史责任。
那年7月25日,孙宅巍与杨夏鸣、段月萍陪同张纯如去南京大屠杀遗址调查。他们包租了一部的士,马不停蹄地走访了挹江门、中山码头、煤炭港、草鞋峡、燕子矶、东郊、普德寺等南京大屠杀遗址和遇难同胞丛葬地。“每到一地,纯如都用她随身携带的摄像机,将纪念碑与附近的景物,以及我们的介绍,认真地加以记录。从她沉重的表情上看得出,这一桩桩集体屠杀暴行,在她心灵上都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此后,张纯如用了差不多半个月的时间,在王卫星、杨夏鸣和段月萍的协助下,调查、搜集了有关南京大屠杀的档案资料,参观了纪念馆,访问了唐顺山、夏淑琴、潘开明、陈德贵、侯占清、李秀英、刘芳华、刘永兴等幸存者。
8月10日,张纯如离宁前夕举行晚宴,感谢几位专家。餐后,她又向孙宅巍询问了一些调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如:造成南京大屠杀的原因、南京大屠杀遇难人数的求证、南京人民在屠杀中的抗争,等等。“就这些问题,我一一作了理论上和实证上的阐述。当时的操作是纯如用摄像机全程录下我讲述的全部内容,我每讲一段,由夏鸣先生用英语翻译一段,纯如则努力地用英文进行记录。我们大约工作了两个小时,直到晚上10点多钟方才结束。”孙宅巍写道:“直到专访结束我才知道,纯如当天正在发烧,体温达到38℃。她那疲惫的面容,使我们既心疼,又感动。”
△张纯如与南京研究南京大屠杀学者合影,自左至右:徐志耕、段月萍、张纯如、杨夏鸣、孙宅巍、王卫星
02
她在美发现《拉贝日记》
1995年8月中旬,孙宅巍应邀赴纽约出席“对日抗战胜利50周年国际研讨会”。会后,他前往美国洛杉矶小女儿处小住。在那里,他邀请当时也住在洛杉矶的张纯如到家中作客。这是他们第二次见面。
9月20日,张纯如驾车前往。她告诉孙宅巍,从南京返美后,她便夜以继日地整理在南京搜集的各种资料。交谈中,她还提出了一些不太清楚的史实,由孙宅巍一一作答。
△1995年洛杉矶,张纯如与孙宅巍
临行前,张纯如将自己精心查找、翻印的1000多页美国档案中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资料送给孙宅巍,其中包括美国国家档案馆1994年9月解密的部分日本外交文件、魏特琳日记的部分原稿、东京审判的部分速记录等。
1996年,张纯如在美国耶鲁大学神学院图书馆查阅南京大屠杀资料时,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发现,即发现了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拉贝的一些文献资料,还打听到了拉贝的一个外甥女莱因哈特仍然健在。“在她与莱因哈特取得联系后,得知拉贝有一部关于日军暴行的日记。”孙宅巍回忆道:“我与纯如在斯坦福大学校园开会见面时,她兴奋地告诉我,将于12月12日去纽约出席一场关于发现拉贝日记的新闻发布会。我说:‘拉贝日记的发现对于研究南京大屠杀来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您,是这一伟大发现的核心人物。她谦逊地说:‘在这件事情上,莱因哈特夫人和北美纪念南京大屠杀受难同胞联合会首任会长邵子平先生才是关键性的人物,我不过是做了一点力所能及的工作。’”邵子平曾在德国留学,能讲德语,在帮助张纯如寻找拉贝资料下落及其亲属沟通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后来,纽约的新闻发布会如期举行,并在国际社会引起了轰动,几乎全世界的主要报纸、电视和广播电台都对此作了重点报道,纯如和邵子平、莱因哈特的名字,也因此而引起世人关注。
△ 1996年12月,拉贝先生的外孙女乌尔苏拉·赖因哈特女士在美国纽约公布了尘封近59年记载有关南京大屠杀的《拉贝日记》,该日记共8卷2460页
03
她将东方的“南京大屠杀”介绍给西方社会
张纯如经过刻苦努力,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著作中、英文版终于在1997年12月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60周年之际出版。该著作一经出炉即热销,使张纯如一下子成了国际名人。她不停地奔波于美国纽约、加拿大多伦多等地,为热心读者签名售书。
美国《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上不断发表宣传与赞扬《THE RAPE OF NANKING》(中文名《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又名《南京大屠杀》)一书的文章。尤其是该书英文版,因为是将东方的“南京大屠杀”暴行,介绍给西方社会,使欧美人士知道了发生在60年前的中国人的惨痛经历。著名作家肯·林格尔饱含深情地在《华盛顿邮报》上发文点赞张纯如:“1937年发生于南京的事情一向少有人知,但它却灼痛着一个女人的灵魂。”该书在英文版的首发式上被抢购一空。在加拿大多伦多的签售仪式上,书店里已经一书难求。此后,这本书连续10周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排名前15位。
孙宅巍写道:“纯如英文版《南京大屠杀》一书的问世,对南京大屠杀的宣传和伸张人类的正义与良知,作出了杰出的、无可替代的贡献。”1999年11月,孙宅巍应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亚洲论坛”的邀请,出席以“南京大屠杀”为主题的国际学术讨论会。与以往会议有一个最大的不同点,就是与会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许多白皮肤、黑皮肤、棕皮肤的人们参加了进来,“他们有的还带着纯如的英文版《南京大屠杀》著作与会,就60多年前的南京大屠杀悲剧,提出种种的问题和自己的见解。”
04
她有三方面重要贡献
2004年11月9日早晨,张纯如在自己白色轿车内,用手枪向头部开了一枪,结束了自己36岁年轻的生命。
由于时差和传播关系,中国公众知道这一噩耗是在11月11日。在孙宅巍的印象中,张纯如落落大方,善于同人交流,又事业有成,似乎不该患抑郁症,更不该走上这条不归路。他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余肯定纯如为杰出的华裔女性,富于正义感的勇士与踏实工作、成果卓著的学者。认为其有三方面的重要贡献,一是出版首部英语南京大屠杀著作,二是发现拉贝日记的关键人物,三是坚决与日本右翼势力作斗争。”
张纯如的母亲张盈盈教授回忆,张纯如总是说:“生命将消逝,但书和文字可以流传。”
孙宅巍在回忆文章的末尾写道:“纯如短暂而辉煌的一生,正是为了替千千万万冤死的生命寻求公道与正义而度过的。”
谨以此文致敬张纯如!我们永远怀念她!
·编 辑:俞月花
·校 审:李 凌 李雪琦
·本文参考 《江苏文史研究》2024年第四期《我所认识的张纯如》孙宅巍 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