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自己的皇位却一直有个备胎在陪跑

分享至

宋仁宗赵祯,年富力强时继承了父亲宋真宗的江山,可谓人生赢家。然而命运往往难料,就在他登基不久,一连几个皇子相继夭折,皇室陷入了继承人缺失的困境。为避免重蹈宋真宗被找备胎的覆辙,仁宗拒绝了群臣的建议,希望自己还能生出储君。可惜天不从人愿,多年过去他的皇后和宫妾们无一有喜,最终还是不得不从宗室中选继承人。就这样,仁宗的一生被一个不速之"客"牵制着,时时盼望他离去,时时又惶恐他来临。这位舞台中央的主角到底会怎样应对?皇室储备人选的选拔又将如何进行?宋朝这一世纪最后的皇帝会是谁?一切的谜底将在下文展现......



仁宗赵祯年少有为,当之无愧的储君

熙宁七年正月里,宋真宗龙驭上宾,薨于上元殿。随即大臣备加威逼,册立十岁庶长子赵祯为帝,尊号"仁宗"。这一年,诗人欧阳修写下"尔年方虚度兮,儿始生谦受"的诗句,无疑是对仁宗年少登基的生动写照。

赵祯自幼襁褓中就备受宠爱,在真宗的万千疼宠下渐长。他天资聪颖,好学勤读,颇有大儒风范。官家将他教授四书五经、兵法经济,他无不如饿把子般汲汲地吸收。宦官郑谅赞不绝口,称赞"殿下昭明有过人之才"。

登基后不久,赵祯面临了一大考验——绍圣寺叛乱。叛军胁迫朝廷交出仁宗,意欲焚香陷害。危难时刻,宦官郑谅急令禁军护卫仁宗逃往外藩。逃亡路上,仁宗一行多次遭遇杀身之祸,屡遭穷追猛打,有惊无险。最终靠着大将赵元款的力挽狂澜,才得以安全抵达分宁。一路艰险,仁宗表现沉着冷静,出谋献策,赢得了文武大臣的赞赏。

此役平定,赵祯重新开始了宫庭生活。不过前车之鉴已令他日渐成熟,思虑周全,做事雷厉风行。权贵宦官如韩绛、汪藏器等私造恶势力,均被当机立断,尽数肃清。同时,他大量延揽人才,重用贤良,力图建设自己的好朋友圈。结果不出所料,宋朝由是踏上了一条新的复兴之路。

在位期间,仁宗勤于政事,颇有作为。他采纳王安石的"改革新法",上尽力使之获得通过,同时遏制了守旧党人的反扑;他孜孜不倦治学,亲撰《周易》、《礼经》、《左传》等著作,其中许多流传至今;他勤恳用心于诗词书画,尤精于词,创下"豪健词"一流;他奖励耕桑,振兴经济,全国粮尽收丰。在仁政开明的统治下,宋室声誉有增无减。

无怪乎汪藻有诗"铅华封彻,永为霸缙"来颂扬仁宗的建树。一代明君,真是后嗣当之无愧。

子嗣断绝,皇室陷入继承危机

仁宗皇帝登基之初,朝野虽有叛乱阻力,却也勃勃生机。太子赵绍兴出生,恩荫大千,赐名"博容",寓意包容天下。赵祯亲自为其撰写简介,殷殷希冀有朝一日能把江山稳稳交予赵绍兴。谁料祸不旋踵,赵绍兴方周岁便夭折了。第二年,皇后张氏又诞下一子,赐名赵煜,仁宗欣喜不已,视如掌上明珠。不曾想赵煜亦未捱过周岁便归西去。朝野震惊,上下为之扼腕。

绥宗二年,内宦遭杀害,疑云重重,气氛凝重。皇后张氏再诞一子,仁宗名之"赵浥",希冀此子能辅佐年迈的自己。谁知半载后,赵浥竟也夭亡,仁宗痛彻心扉。自此,皇储失所踪,朝野焦虑四起,皇亲宗籍相继进宫受宠。

赵祯已不再年轻,宫中妃嫔连年无孕。惟有陈氏尚存一线生机,仁宗悉心呵护,历九年之久,才终于诞下一子赵昕。此子出生虽然迟缓,却也好景不长。五岁那年,赵昕病重而终,凄惨之极。再无母后有孕,便彻底失去了黎元酥凊的希望。

为填补储君空缺,朝野上下展开积年的您来我往。徽宗及其党羽自有心人选,相与窥探,时时刁难;民间亦充斥着各种谗言谰语,皆指向内宦侍从而发。两党相互角力,终于达到了白热化的地步。

仁宗颇受其扰,渐感身心俱疲,不堪重负。他自知恐怕难以待到帷幄重开,惟恐朝局一旦动荡,燕王燕妃血流漂杵。左右无策,终于被迫从另辟蹊径。

仁宗执迷不悟,拒不立储备人选

仁宗暮年愈发自负,深信自己的一身体质定能传宗接代。毕竟他自小就气质过人,连真宗亦对之青睐有加。况且自己的健康状况并无大碍,若能虔心祈祷,上天未尝不会开恩。

因此,每当朝野大臣进言需立储君以绥民心时,仁宗总是婉言谢绝。甚至指责他们"多心杞忧",还冠以"野心家"的污名。偶有过激之徒,便被斥为"无知浅陋",不理睬之。

大臣奏请无果,便四处散布谣言,意在煽风点火。惟仁宗视而不见,对于这些行为熟视无睹。他自恃高高在上,深以为皇族内部决不会出现重大动荡,哪怕一时没了储君,大家亦必继续效忠朝廷。

可是,面对无孕怀胎的窘境,仁宗自己也日渐焦虑了。他不断暗中给各宫嫔施加压力,让她们务必孕育子嗣。每逢例假未至,仁宗必亲自查看,次次望眼欲穿。奈何上天无路,再无皇孙呱呱坠地。

终于有一天,仁宗忽然恍然大悟,想起了当年赵允让那出人命的遭遇。他不禁感慨万千,竟重蹈了亲生父亲的覆辙。正所谓人生无常,谁也难料。

虽然表面上仍装聋作哑,拒不立储,但仁宗暗地里已经开始酝酿新的储君方案。他默默下令宦官们,暗访各藩镇世家子弟,物色人选。毕竟眼下除了他这一脉,朝廷已无其他皇胤可以传位。

经过反复挑选,仁宗将目光投向了允让府中。这个曾入宫读书的外甥,如今已是堪州刺史,人缘极好,受朝野钦佩。仁宗打算循序渐进,先授予他们一些显赫的爵位,培养声望;日后若真有后顾之忧,再择其中佼佼者入主儲胄。



皇家又现怀孕喜讯,仁宗重燃希望

天圣三年春季,宫闱传来喜讯。宫娥刘氏有了分明的孕象,日渐孕肿,引得仁宗振奋无比。他亲自为刘氏择吉筮日,又请太医孟钰调护悉心。太医一再吩咐内宫侍从,务必三餐温补,住处通风阳光充足,生怕稍有闪失。

刘氏当真是珠胎暗结,日渐腹大如钟。仁宗心急如焚,频频临幸她的宫苑,盼能尽快见到皇孙降生。太子太孙之虚位已悬空太久,即便老天开恩,再给最后一次孕育良缘,他也万分珍惜。

与此同时,仁宗暗中布局的另一路人马亦开始行动。允让家族的翁同年等人被赐予更高的官爵,稳步推进入朝为官。朝野对此颇有微词,但仁宗并不在意,继续笼络同年为太子。

宗人中的野心家亦开始蠢蠢欲动。他们暗中勾连宦官,时刻窥视太子人选走向。一旦仁宗真有突然夭逝,他们必将趁乱插手,为自己一派谋求太子之位。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