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危机是2013年底由于亲俄总统亚努科维奇中止与欧盟的政治和自由贸易谈判,试图加强与俄国关系导致的一场危机。2013年11月22日,亲欧派走上基辅街头举行示威,要求重启对欧谈判,亚努科维奇下台和提前举行大选。2014年2月22日,乌克兰议会罢免亚努科维奇,并宣布当年5月25日重新大选。2014年3月,克里米亚议会通过了克里米亚独立宣言,脱离乌克兰。2014年4月,顿涅茨克亲俄力量宣布独立,并拟定通过公投加入俄罗斯。4月30日,乌克兰临时总统图尔奇诺夫宣布乌克兰武装力量进入全面战备状态,决定征兵。5月12日,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宣布独立,成立“主权国家”。5月25日,乌克兰举行总统选举。5月27日,乌军方称夺回顿涅茨克机场。乌克兰危机使俄与美欧关系恶化,西方对俄施加经济制裁,而乌克兰与格鲁吉亚则寻求加速进入北约。”
这一段是某书上的名词解释。怎么说呢?首先,时间线就是不够的,现在已经2024年了,书也是2024年出版的,还在用2014年的新闻和理解去混弄,就有点不合适了,而且中间的2014-2020年的僵局没有说,2022年前俄国对西方的总通牒也没有讲,2022年的开战更没有说,至于战况的发展也就更没有谈;其次,对于意义和定性都没有说,例如“复杂的历史经纬”“合理的安全关切”“北约东扩”“欧盟东部伙伴计划”这些要素都没有提,而且当时不是“政治和自由贸易谈判”,本质上是加入欧盟的联系国谈判,这些定性和描述性语言都不准确,做的也不好;最后,乌克兰冲突对世界的影响也没有谈,眼光只是局限在欧洲那么一小点空间内,顶多扯到了欧美与俄罗斯的关系,这就顶天了。
按照名词解释的一般内在逻辑,首先应该确定的是总的过程,其次是远中近三层背景,最后是远中近三层影响和未来发展趋势。
(1)乌克兰危机,是2013年底至今,发生在以俄罗斯一方和乌克兰与西方一方之间的所有政治事件与武装冲突等活动的总称。(首先进行最简要的概述)
(2)乌克兰危机的背景:
①俄罗斯与西方在冷战结束后三十多年间积累的政治、经济与安全矛盾不断激化。政治上,西方在意识形态、欧洲一体化等议题上一直排斥或边缘化俄国,并配合美国挤压、蚕食俄国的势力范围,削弱俄国在乌克兰等东欧国家的影响力;经济上,欧盟忌惮美国而迟滞俄欧能源合作,引发俄罗斯不满;安全上,北约并未与华约一同解散,反而持续东扩,甚至涉及乌克兰、格鲁吉亚等原苏联加盟国,触碰到俄罗斯的安全底线。
对乌东独立,绿反对,黄中立,紫支持
②乌克兰地域、民族和文化矛盾愈演愈烈。乌克兰东部俄罗斯族较多,信奉东正教,工业相对发达;西部乌克兰人居多,除东正教外,还有大量信奉天主教的人口,经济已农业为主。苏联解体后,一方面,乌克兰经济衰退,但东部地区与俄罗斯经贸联系仍然密切;另一方面,西部地区则迫切希望加强与欧盟的经贸合作。乌克兰的地域差异、民族和文化矛盾上升为政治矛盾,体现在亲俄、亲欧两种发展道路之上,双方长期对立,埋下了不和的种子。
③俄乌矛盾不断发展,以致不可调和。历史上,俄乌虽同宗同源,但因蒙古西征与波兰扩张相互分离数百年,形成了一定差异,其中西乌克兰出现了分离主义倾向。苏俄建立初期,乌克兰一度出现“乌克兰人民共和国”“中央拉达”等分离主义组织,造成了不良影响。苏联时期,大饥荒与大清洗等历史事件加深了乌克兰对俄国为主体的苏联的不满情绪。独立后,俄罗斯试图维持自身在原苏联范围内的影响力,而乌克兰处于维持独立、发展经济等因素等考量,试图加强与欧洲联系,以平衡俄罗斯的影响;2005年“栗子花革命”颜色革命发生后,亲西方的尤先科、季莫申科等领导人在天然气供应、塞瓦斯托波尔军港租借等问题上与俄龃龉不断,加剧了两国关系的紧张。波罗申科、泽连斯基等后任总统不断强化加入北约、欧盟的政治目标,甚至将其写入宪法,引发了俄国的强烈不满。
④美西方等外部势力的干预加剧了矛盾。苏联解体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就在乌克兰不断投入资源,培养亲西方非政府组织,为乌克兰提供各种附带“民主转型”等意识形态色彩的援助,引导乌克兰加入北约、欧盟等西方主导的国际组织提供的各类项目,促使其西化。2005年、2014年先后煽动栗子花革命、广场革命等颜色革命活动,以非法形式扶持亲西方政客上台。2022年乌克兰冲突爆发后,美欧又开始大量提供军事援助,升高武装冲突。
(3)乌克兰危机经历了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3年11月至2014年9月):时任总统亚努科维奇中止与欧盟的政治和自由贸易谈判,转而寻求提升俄乌关系,引发了亲欧派的不满。2013年11月22日,亲欧派在基辅举行反政府示威游行,要求亚努科维奇下台,重启与欧盟谈判,并提前举行大选。2014年2月22日,乌克兰议会罢免了亚努科维奇的总统职务,并宣布于5月25日举行总统选举。2014年3月11日,克里米亚议会发布独立宣言,同年4月7日,顿涅茨克亲俄力量宣布“独立并拟公投决定加入俄国”4月30日,临时总统图尔奇诺夫宣布乌克兰进入全面备战状态,决定征兵。2014年5月12日,顿涅茨克、卢甘斯克州宣布独立成为主权国家。5月25日,乌克兰举行总统选举。5月27日,乌政府宣称夺取顿涅茨克机场,但在2015年1月再度丢失。此后,乌克兰与东部民间武装进入战争状态,直到9月第一次明斯克协议签订,双方暂时进入停火状态。
第二阶段(2014年10月至2022年1月):乌克兰先后经历了波罗申科、泽连斯基两届政府,在2014—2019年波罗申科执政时期,虽然交战双方在德法俄乌四边的“诺曼底模式”下两次签署《明斯克协议》(2014年9月和2015年2月),乌克兰政府也在2014年给予了东部地区特殊地位,增加其自治权,但仍然保持对该地区的主权。但是,乌军在东部仍继续用兵,但损失较多,成效不大。泽连斯基当选总统后,先后于2019年9月和2022年1月两度参加诺曼底模式会议,重申了支持第二次《明斯克协议》的态度,但会议均未取得实质性成果。2022年2月,俄罗斯出兵乌克兰,诺曼底模式会议中止。
第三阶段(2022年2月至今):2022年2月,俄罗斯承认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独立;俄军由北、东、南分三路突入乌克兰境内,北路一度突入基辅市郊,东路进入哈尔科夫和南顿涅茨克,南路由克里米亚北上攻占赫尔松。但由于准备不足,俄军被迫于4月退出北路、东路攻占的一些区域,此后,战争逐步进入僵持状态,重心回归东部地区。2022年5-6月,俄军先后攻占马里乌波尔、北顿涅茨克和利西昌斯克等东部重要城市;2022年9-10月,乌军在哈尔科夫州发动了“夏季反攻”,收复了一定领土,11月,随着西方军援力度加大,在精确制导武器打击下,赫尔松的安东诺夫大桥屡遭破坏,俄军补给困难,被迫撤退,乌军再度收复赫尔松,一度夺取了战场主动权。
2023年5月,俄军在“瓦格纳”雇佣军、乌东部民兵和车臣地方部队等武装的支持下夺取乌东重镇巴赫穆特,但在6月,由于“瓦格纳”与俄正规军之间矛盾激化,雇佣军首领、原普京亲信普里戈金发动兵变,率兵北上逼近莫斯科,在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的调停下才放弃了进入莫斯科的计划。“瓦格纳”叛乱导致该雇佣兵组织濒临消亡,俄军高层与南部军区也出现重大人事调整,大批将领遭到审讯和撤职,普京总统威信也受到一定动摇,但并未严重影响前线战局。普里戈金后因飞机失事被宣布“死亡”,“瓦格纳”成员大部分并入俄正规军和车臣地方部队,少部分留驻白俄罗斯或前往非洲。2023年夏季开始,乌军加大力度进攻俄军占领的扎波罗热、赫尔松等亚速海沿岸地区,试图切断克里米亚与乌东和俄本土联系,并牵制俄军在乌东的进攻。然而,在“苏罗维金防线”的阻碍下,乌军损失了大量西方援助的重武器,2023年11月,乌军总司令扎卢日内被迫承认战争陷入僵局。
2024年2月,俄军夺取阿夫杰耶夫卡;4-6月,夺取恰索夫亚尔。此后俄军陆续在南顿涅茨克战线上夺取据点的数量、速度不断加快。2024年8月-10月,为缓解东部战线压力,乌军在东北部攻入俄库尔斯克州,一度夺取超过一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但此后攻势不振,并被俄军逐步挤压到接近俄乌边界的地带。与此同时,俄军在东部、南部战线持续推进。2024年,乌克兰军方也进行了较大调整,原总司令扎卢日内被泽连斯基调离军职,陆军司令西尔斯基接任其职务。外长库列巴等高官也被先后解职。
(4)影响:
①乌克兰国家、民族撕裂,丧失了大片领土,约占其总面积的五分之一。战争还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②一方面,俄罗斯受到了西方长时间、多种类、高烈度的各类制裁,军费开支上升,通胀压力增大,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对中亚等原苏联空间的掌控能力下降,战争也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加剧了俄罗斯人口老龄化和性别结构不均衡的问题。另一方面,俄罗斯与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加强经济合作,能源、外贸重心逐步东移,大大降低了对西方的依赖,加强了本国的经济安全;俄罗斯大力推动非西方化的外交和政治举措,以削弱西方的影响力,缓解自身在乌克兰的压力;
③欧洲国家与俄罗斯经济“脱钩”,但并未达到预期效果,俄罗斯经济并未崩溃,而西方特别是欧洲经济,却因为失去廉价能源而出现高通胀等问题,不利于疫情后的经济复苏;
④美国借助乌克兰战争巩固了其在北约中的领导地位,并将欧洲整合到美国遏制中俄两国的战略框架之中。美欧炒作中国援俄信息,削弱 中国 经济影响。利用俄欧经济脱钩,在中亚等原苏联空间继续推行削弱俄罗斯影响的政策,进一步对 中 俄两国渗透、包围。
⑤全球供应链受到严重冲击,粮食和能源价格升高,全球通胀压力加大,世界经济复苏乏力,非洲不少国家还因此面临严峻的人道主义危机;
⑥无人机等新兴技术被应用于战场,极大的改变了战争样式;深化了各国军队对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制空权、制海权和制电磁权等权力重要性的认识;
⑦战争恶化了欧洲的安全形势,加剧了东西方的对立,造成国际社会的分裂。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俄罗斯发动战争,削弱了联合国的威信,受到西方的孤立,国际形象受损。美国则趁机加强了在欧洲的军事存在,利用长臂管辖等非法举措粗暴干涉别国内政和正常的经贸往来,瑞士等欧洲中立国家或金融机构冻结俄罗斯账户资金,参与美国发起的经济制裁,损害了中立国的形象,国际社会的惯例、秩序与规章受到破坏,为多极化的发展与建立政治经济新秩序蒙上了阴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