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神舟十八号返回舱成功在东风着陆场着陆,我国三位航天员在太空待了192天后,终于回家了!
神舟十八号在回到地球的途中会面对三大挑战,分别是什么呢?值得注意的是,在神舟十八号发射之时,神舟二十号就在基地待命了,这是为什么?
进入大气层
今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出发,与我国太空站中的“天和核心舱”合体,执行了舱内外设备安装、调试等各项任务,又和地面科研人员相互配合完成了航天医学、空间生命科学等大量空间科学实验。
11月4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圆满完成任务,从太空返回地球。
神舟飞船返回地球的途中需要解决三大挑战,稍有不慎可能会发生危险的后果。
第一个挑战是“进入返回程序”,也就是进入大气层。
目前,世界的航天技术还无法达到能让飞船随心所欲直接返回地球,无论是进入太空,还是返回地球都需要对准“相应轨道”才可以顺利进入大气层。
以前,我国的神舟飞船都需要绕地球11圈才能找到合适的机会进入大气层,但自从2022年,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采取“快速返回技术”后,神舟飞船只需要绕地球5圈就可以了。
不过,这5圈也不是随便绕圈就可以的,在绕地球飞行时,飞船要通过标定不断对飞船的轨道进行精确的校准和修整。
在进入大气层之前,飞船还需要对姿态和方向进行调整,达到最佳的状态才能通过大气层。这一阶段也是极其容易发生事故的。
若是出现飞船进入角度过大或过小的情况,则可能导致飞船烧毁,或是无法顺利进入大气层。还可能会让航天员承受巨大的压力,出现问题。
据央广网报道称,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是延续了神舟十二号的制导方式,也就是“校正双环制导方式”,这是什么技术呢?
早些年里,我国的神舟飞船采用的是“标称弹道制导“,这种方式比较繁琐,它要求神舟飞船要沿着设定好的路线返回,若是在返回的途中出现了偏差,那么就需要重新折回到返回路线,可以简单理解为”再走一次“。
“校正双环制导方式”就没有那么麻烦,它提高了返回舱弹道的规划能力,也提高了返回再入的控制精度和可靠性。让神舟飞船不必沿着设定好的标准路线返回,只需要直接朝落点飞去,飞船会主动调整。
减速
我国的神舟飞船是以约7.8米/秒的速度从太空返回地球的,如此快的速度在返回时也会受到相对应的阻力,这也是飞船需要调整姿态才进入大气层原因之一。
当神舟飞船进入最后一圈绕地球时,便要开始减速了,返回舱和推进舱会离开轨道舱,紧接着返回舱、推进舱会旋转90°。
大约150秒左右,第一次减速便会结束。随后,返回舱和推进舱会自由下降,在距离地球只有145公里时,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返回舱继续下降,推进舱则被烧毁。
在距离地面10公里左右,返回舱的降速伞等设备会接连打开,飞船速度会再次降低。距离地面1米左右,反推发动机便会向下点火,再次减速,最终使返回舱以每秒1-2米的速度着陆。
而在这一阶段中,返回地球的飞船还会面临一个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呢?
黑障区
在返回舱进入大气层之后,航天员会进入到“黑障区”。
简单来说,这是因为返回舱速度太快,与大气层发生了摩擦,导致返回舱的表面会形成一个等离子体,在这段时间内,返回舱是处在“失联”状态。
所以这一挑战当属返回地球中最危险的环节,毕竟在“失联”的状态中,若是发生什么事情,地面难以在第一时间解决。
不过,我国在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时,就对“黑障区”有了解决方案。
当时,我国科研人员从雷达和光学两个方面下手,研究出了在“黑障区”内跟踪测量的方法,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我们已经具备了在“黑障区”内稳定跟踪飞船的能力。
在我们欢呼神舟十八号顺利回家时,有网友发现,在神舟十九号发射之前,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曾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神舟二十号正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待命,一旦有需要就可以迅速转入发射状态,执行空间站应急救援任务。
为什么要让神舟二十号待命呢?
“发一备一”
我国在航天领域,采取的“发一备一”、“滚动备份”的发射模式。
只要我国空间站里有航天员工作、生活,那么我国的卫星发射中心就必须有一枚发射火箭和飞船进行应急救援的值班。
一旦太空站发生问题,或是航天员出现问题,值班火箭和飞船就会立即执行太空任务,把航天员接回地球。
而这种方式在神舟十二号时就已经采用了,当年神舟十二号发射,神舟十三号就处在随时待命的状态,以此类推,神舟十九号发射,自然是神舟二十号待命了。
这次,我国“发一备一”模式又被提到,是因为有记者在神舟十九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到了美国2名宇航员滞留太空的问题。
对于我国来说,我们在发射之前会对飞船和火箭展开常态化各项复核复查,确保不会带着问题飞入太空。
我国的“发一备一”发射模式也最大程度的确保航天员的生命安全,若是出现问题,我国会以最快的速度把航天员带回家。
我国航天事业虽然起步晚,但在无数先辈和航天人的努力下,我国的航天技术在全球名列前茅。
前不久,嫦娥六号从月球背面带回土壤就足以说明我国的航天实力更上一层楼了,领先世界水平。我们对浩瀚宇宙的探索才刚开始,未来会有更多好消息传来。
参考资料:
[1]新华网 《神十五乘组凯旋,哪些“神器”护航?》 20230605
[2]澎湃新闻 《返回舱着陆现场独家:航天员怎么回?飞船落在哪?谁来接?》 20210917
[3]澎湃新闻 《以约7.8公里每秒的速度启程, 航天员如何“精准到家”?》 20231031
[4]澎湃新闻 《中国为什么总有一艘载人飞船待命?始终把航天员安全摆在首位》 20241029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