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马克思生活哲学本质内涵探赜

0
分享至

马克思生活哲学本质内涵探赜

郭瑞科

(河南理工大学,河南 焦作454003)

新世纪之初,马克思生活哲学快速发展,获得了国内学界的高度重视和认可。但关于马克思生活哲学的本质内涵,始终存有重大分歧,结果使得马克思生活哲学的问题向度、理论架构、研究路径及关照生活世界的方式未能有效确立,甚至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其学术交流并使之陷入研究困境。鉴于此,辨析其三重内涵,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马克思生活哲学是一种“哲学观”。哲学观是如何“观”哲学,是关于哲学的总体性看法,主要回答哲学“是什么”、“干什么”。哲学观是哲学的首要问题,任何哲学家都无法回避,并决定了对哲学其他问题的思考,属于哲学的元问题。以“哲学观”来诠释马克思生活哲学,源于马克思哲学在哲学观上的重大变革。以往的哲学是思辨的、纯粹解释世界的“形而上学”,始终在哲学的抽象世界逗留,完全遗忘了人的生活世界。其必将在理论上陷入哲学呓语,在现实中无力化解人的生存危机。马克思把哲学作为人类解放的精神武器,以对生活世界的回归、对世界实践本质的揭示、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追求,赋予哲学以现实性、实践性和革命性。马克思哲学消解了“本质主义”、“客观主义”、“理性主义”和“实体主义”的思维方式,推动了“科学主义世界观”向“生活世界观”的转变,宣告了“哲学的终结”。该“终结”实质上也是对传统“形而上学”哲学观的彻底颠覆、是对生活哲学的开启,实现了近、现代哲学视野的置换。

马克思生活哲学是一种“研究范式”。哲学范式是哲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和路径,主要回答“如何研究哲学”、“研究哲学的哪些内容”,涉及到哲学研究的功能、对象、思维方法及基本观念和理论等。哲学的时代发展离不开哲学范式的转换,哲学范式的转换具有全局性与根本性意义。哲学家既要善于捕捉时代重大问题,并要勇于转变研究范式。马克思生活哲学作为一种新范式,是对新形势下马克思哲学研究的深刻反思和重新定位。马克思哲学研究之前出现过诸多范式,如实践哲学、历史哲学、经济哲学、政治哲学等等,这些范式自有其时代背景和积极意义。总体而论,它们仍以追求普遍知识、建构思辨理论体系为宗旨,并未彻底摆脱意识哲学范式的窠臼,也未实质性兑现对人的价值、意义的呵护及对生活世界的回归,甚至有曲解或肢解马克思哲学的嫌疑。把“生活哲学”作为研究范式,旨在全景式把握马克思哲学的科学精神、价值追求、实践特性、研究方法等理论精髓,避免学术研究的知识化、形式化和教条化;是彰显“生活”的本体论、价值论和认识论意义,把研究植根于当下群众生活实践,坚持理论与实践、逻辑与历史的辩证统一,突出哲学的问题意识和革命性,切实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解放。

马克思生活哲学是一种“生活观”。哲学无不以特有方式关照生活及生活世界,不同的是,古代哲学倾向于用自然来解释生活,把生活世界理解为自然世界;近代哲学倾向于用理性来解释生活,把生活世界理解为理性世界;马克思哲学则倾向于用实践,即劳动来解释生活,把生活世界理解为通过人的实践活动而不断生成的现实世界。作为“生活观”,马克思生活哲学就是以马克思哲学“观”生活,是对生活“根本”的哲学审视。此审视不是对生活世界显在结构的静态感性直观,而是对其内在本质、深层结构及运动规律的辩证历史追问和探究。以“生活观”理解马克思生活哲学,有其合理性。因为马克思从未提出“生活哲学”概念,马克思生活哲学的构建只能来自对马克思哲学基本原理的理论挖掘和实际运用。在此意义上,马克思生活哲学就是“马克思生活观”。再者,马克思哲学的“实践”、“生活世界”等概念确实可为构建生活哲学提供理论支点和研究路径。另外,提出马克思哲学生活观,贴近马克思哲学的本真精神,更能体现马克思哲学的人类价值和时代意义,可为人之生活主体性的发挥提供精神支撑和理论导向,也可为哲学走进生活世界深处及马克思哲学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供新视角和现实途径。

马克思生活哲学体现了“马克思哲学”与“生活哲学”的相互融通。“生活哲学”属于现代西方哲学思潮,与胡塞尔、海德格尔等人“生活世界”理论有着深厚渊源。这是马克思生活哲学出场的重要理论背景。相对而言,以“生活哲学”视角观“马克思哲学”,可以给研究带来新意和启发,但现代西方哲学的唯心主义、个人主义也会渗透于马克思哲学“哲学观”、“研究范式”或“生活观”之中,生活哲学问题也会不自觉归结为意识、语言、交往及个人生活问题。以“马克思哲学”观“生活哲学”,马克思哲学的科学性、价值性、实践性和社会历史性自然会灌注其中,无疑使生活哲学提高了站位、扩大了格局、升华了境界,具备了现实基础和崇高旨趣。两种截然相反的诠释视角,赋予马克思生活哲学以不同意蕴。然而,实现人自由和发展,需要生活世界的根本改变,也需要个体的自我救赎,两种视角不能替代、却可互补。因此,把握马克思生活哲学的本质内涵,必须坚持“马克思哲学”与“生活哲学”的双向贯通。

马克思生活哲学体现了马克思哲学“体”与“用”的辩证统一。马克思哲学是“体”,以马克思哲学关照生活及生活世界为“用”。仅以“哲学观”诠释马克思生活哲学,强调了其精神实质、基本原理和哲学变革,只是停留于“体”之层面,颇具哲学的思辨性,实际上对生活世界难以产生影响,本质上仍属于马克思批判过的“经院化”哲学。把马克思生活哲学仅理解为“生活观”,强调了其“用”,忽略了其“体”,虽具有现实性,但缺乏哲学的思辨性及革命性,易陷入功利主义和庸俗化。把马克思生活哲学的“体”与“用”有机结合起来,必然需要发挥“研究范式”的中介作用。因此,创新“研究范式”是打通“哲学观”思辨性与“生活观”现实性的关键。

综上可见,马克思生活哲学具有“哲学观”、“研究范式”、“生活观”三重内涵。相对而言,它们分别属于哲学本体论意义上问题、方法论意义上问题和应用层面之问题。这三重内涵具有逻辑上的上下贯通,即“哲学观←→研究范式←→生活观”,体现了“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良性互动”的现实过程和客观规律。因此,只有全面把握这三重内涵,才能使马克思生活哲学富有立体感、开放性和生命力。

学科分类:哲学

作者简介:郭瑞科,男,汉族,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河南省统一战线理论学会理事,博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地址:河南省焦作市世纪路2001号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邮编:454003)

电话:13384027637 邮箱:grk119@126.com

基金项目:河南理工大学 2024 年度研究和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项(思想政治工作专项)习近平文化思想及其原创性贡献研究(SKSZYB24-01)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大象新闻
大象新闻
河南广电官方网易号!
28829文章数 25927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强军之路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