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过草地其实仅用五六天,巨大非战斗减员源自哪里?有何隐情?

分享至

谈起中国近代史,红军的两万五千里长征是绝对绕不开的重要转折点,这场历时两年的战略大转移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长征的成功标志着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端。



无论是翻雪山、过草地,还是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这些发生在长征过程中的经典战役如今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在故事的背后,红军战士遭遇的艰难险阻却鲜为人知。



其中,在过草地的时候,红军战士仅用了五六天时间,队伍却遭遇了极其严重的人数减员,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伟大征程的开始

在距今已89年之久的1934年10月,面对国民党军队的数次疯狂“围剿”,为了保存革命力量,中国工农红军开始进行战略转移,正式拉开了这场举世瞩目的伟大壮举的序幕。

次年8月,红军队伍来到了四川省阿坝州北部的松潘草地,进入了面前看似风平浪静实则险象环生的“死亡世界”。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食是行军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在进入草地之前,红军战士们已经预料到了即将面临的艰苦环境,想尽一切办法筹集粮食。

在那个年代,牦牛、马匹制成的肉干是补充身体能量最好的食物,但对当时的红军战士来说却是奢侈品,更多更常见的是将青稞碾成面粉炒熟,制成“干粮炒面”。

在当地藏民热情的帮助下,红军战士们还挖掘了许多野菜以备不时之需。



虽然名字叫松潘草地,可它的海拔却在3500米以上,气温常年处在零下,来去无常的雨雪风暴是这片高海拔草地的常客,其中更是遍布着大片的沼泽地,是名副其实的“死亡世界”。

面对草地严寒的气候,红军战士们还准备了烧酒和辣椒,以备在风雪降临的时候提高身体温度,抵御严寒。

但当时红军战士们面临的严酷环境是难以想象的,即便是有着当地藏民的大力支持,每个战士身上储备的粮食最多只有8斤,甚至大部分人只有3到4斤。



而他们要面对的,是为期数天残酷大自然环境的考验,粮食严重短缺,是红军战士们付出大量生命代价的重要原因之一。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主席的诗句将红军战士们不畏艰难险阻的雄浑气魄挥洒的淋漓尽致,但其中的“难”恐怕只有亲身经历过那段岁月的人才最清楚。

松潘草地的“死亡世界”的真实情况是什么呢。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