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3年5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所部被清军一路尾追到彝族聚居区紫打地(即安顺场)的大渡河边,此时连日暴雨河水暴涨,要从紫打地直接过河十分困难。
大致在5月21日,太平军试探性地从安顺场渡河,但遭到对岸清军反击,无功而返。
当时石达开有两个选择,一个是从紫打地走小路北上泸定桥,走山路经天全进入成都平原,还有一个是从越巂北上,于大树堡渡河,渡河后经富林也可以到成都。
石达开认为大路上清军布防一定严密不好走,于是用重金贿赂当地彝族土司,打算从松林河绕到泸定桥,走小路去成都。
但彝族土司收到了清朝政府送来的数量更大的金钱之后变了卦,转而与石达开为敌,太平军在5月29日来到松林河边时,遭到土司王应元率众堵截,连攻5日未能渡河。
当年的松林河宽达100多米,也非人力可以强渡,一开始王应元一方只有200多人,但石达开在松林河东岸让部队休整了一天,第二天对岸的敌军已有2000多人,再过河就很难了。
太平军渡河失败后只好折回三面临河的安顺场,但由于石达开错失了从泸定桥过河的机会,在大渡河使得清军能够在河对岸从容布防,最终太平军因无法过河全军覆没。
此时,一个十八岁的少年宋大顺在大渡河边目睹了太平军覆灭的全程,后来他考了清朝的秀才,又目睹了清朝的灭亡,72年后,宋大顺已经是九十岁的老人了。
此时,宋大顺等来了毛主席率领的中央红军,此时的红军同样面临当初石达开的选择,到底是走大路还是走小路?
派去走大路的部队已经出发了,而且先头部队还过了大渡河,只是船只极少只有四艘,根本无法让几万人的红军快速渡河。
宋大顺见到毛主席后,详细叙述了当年石达开在大渡河边全军覆没的过程,并建议红军一定要兵贵神速,全速走小路过泸定桥。
于是,毛主席当即拍板命令第一师和干部团由安顺场渡河,沿大渡河东岸北上,主力部队沿大渡河西岸北上,同时直取泸定桥。
而主力部队又以刘伯承为先遣司令,有惊无险地穿过了彝族聚居区,不仅没有受到阻拦,反而还获得了不少支持。
最终,红四团由杨成武、黄开湘率领,一日一夜行军240里山路飞夺泸定桥,确保三万余众在大渡河边有惊无险地冲出重围,从此红军如蛟龙入海再也难以羁勒。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可以说,但凡在毛主席《长征》中占到一个关键词的人物,都是可在新中国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似乎是冥冥中自有天意,宋大顺在河边守了72年,终于等到了真正的“天命人”,完成了老天交给他的任务。而“送大顺”这个名字也让人浮想联翩。
网友甚至为宋大顺杜撰台词称:“天命人,我在此恭候你多时了。”
七十多年来,宋大顺的后代子孙一直都是“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的副馆长,向一批又一批来访的游客们讲述当年的传奇故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