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的课本上,有一篇革命启蒙类的文章——《朱德的扁担》。
这篇影响了无数孩子的优秀文学纪实作品,一直是以没有署名的形式出现的。
它的作者是谁?为什么对朱德如此了解?为什么对井冈山如此熟悉?很多人可能都对此有过疑问。
拨开云雾见青天,该篇文章的作者朱良才,是从土地革命时期走来的老前辈,是朱德的老战友,更是共和国的上将。
他的笔触,将一个平易近人的朱德描写得十分生动形象,但人们对他本人的了解,却相对甚少。
他一生只公开发表过4篇文章,每篇都家喻户晓;他与谭政是红四军军部第一任秘书,是一位能文能武的儒将;
他是首位退出领导岗位的开国将军,知名度略低也比较正常。
毛泽东同志称他为“军之良才”,良才在哪?还得从他儿时开始说起。
众所周知,红军将领从小识字念书的人只占少数,一位有学识的人参军,那就是部队里的宝藏,成为中、高级将领是很有可能的。
以前提到过谭政,谭政家世代书香,祖父是晚清的秀才,所以他成了朱毛红军的第一任秘书。
同一时期和谭政担任同一岗位的朱良才,家境也不会太差。
据朱良才的儿子朱新春的回忆,父亲出自书香门第,所以文韬武略样样精通。
其他资料显示,朱良才出生于富农家,读书读到了中学。
相同的是,两份资料都讲到了,毕业后的朱良才在家乡——湖南省汝城县外沙村任教。
从这一点来看,能够达到教别人的水平,想必自己确实不会太差。
故,朱良才是有文化底子的早期红军将领。
生于1900年9月27日,25岁在本村担任农民协会的委员,27岁加入中国共产党,28岁跟随湘南起义军登上井冈山。
朱良才在17、18岁的青年小伙子居多的队伍里,知识、眼界都更开阔,够格当领导。
部队在井冈山停留的时间不长,敌人频频来袭,粮食、供给不足的情况下,找寻新根据地的事情变得急迫起来。
于是,他又跟着红四军下了山,在朝着赣南、闽西挺进的路途中,参加了大柏地、长岭寨、龙岩、上杭等战斗,还于1929年出席了古田会议。
他的一生,和大多数红一方面军的将领轨迹相差无几,翻过了一座又一座的大山,经历了历次反围剿、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大型战役。
不得不说,老一辈人打江山时流下了不少汗水与泪水。
我们后世在缅怀他们的时候,功绩也许几行字就看完了,但是亲历者却需要很多的勇气去面对。
1931年秋季,朱良才在第三次反围剿中,率第九师作战时,不幸被子弹击中右臂。
由于当时的部队医疗条件差,没有手术设施和对应的药品,他的伤势久未痊愈。
医生采取的是土方法接断臂,耗费的时间太长,一度让朱良才感到不安。
他想去前线打仗,不愿继续养伤,就缠着绷带上了战场。
周恩来在他的恳求下,调任他到十五军当政委,在他的带领下,这支部队成长很快,打起仗来如猛虎一般。
第四次反围剿中,他与陈伯钧配合得当,击溃国民党军第59师前卫及大部队,立下战功,获得了一枚二等红星奖章。
长征中,他坚定革命立场,在懋功会师,队伍混编后,他与张国焘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战斗,做战士们的思想工作,为朱德、任弼时等人增添了一份力量。
抗日战争时,他依旧在政治方面不遗余力,调查、宣传,很多事情他干起来,都越发地得心应手。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狼牙山五壮士》。
这些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事迹年岁久远,却未曾被人遗忘,还被编入了教材里,供后世瞻仰,这离不开朱良才的努力。
陕北会师后,他为了巩固自身的政治修养,入中共中央党校进行学习。
学成后就去了晋察冀军区第3分区当政委,在职期间他较为突出的政绩,就是弘扬烈士们的光辉过往、革命情怀。
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就是他宣传出去的,而有了第一步,才会有后来的一传十十传百。
除了这,还有民兵英雄李勇、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的故事,都给战士、人民以鼓舞。
毛泽东同志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其实红军、八路军、解放军能够建立人民自己的国家,首先靠的不是枪杆子,而是笔杆子。
朱良才既打仗,也管意识形态方面,写一篇宣传,发一篇报道,民众看到了才知道这支部队在做什么,不然哪来的彼此信赖?
解放战争时期,朱良才已经有了将近20年的战斗经验,这是弥足珍贵的。
叶剑英看好他,两人彼此协助,创办了华北军政大学,朱良才一如既往地担任政治部主任一职。
这所院校培养了很多有名的干部,储备了大量的军事人才。
一路看过来,可得出结论,朱良才的战功主要集中在土地革命时期,更为集中在井冈山时期,也难怪他对井冈山有着非同一般的感情。
后来的大型战役,他虽然也参加了,可指挥战斗却并不多,但是这并不影响他授予上将军衔。
国内解放军首次授衔是在1955年,持续了10年,一直到1965年。
期间,大多数的将领在职位上有所升降,可是主动请辞的人却很少。
在授衔的后三年,也就是1958年,朱良才因病归隐,选择离职休养。
那时,他刚刚好58岁。
如今的人都是60岁退休,且是在没有经历过大风大浪的情况下。
而老将军呢?他半生戎马,早年因战事落下了不少毛病,一直都身体欠佳。
这样的战争一打就是一辈子的四分之一,劳累了那么久,退居二线,实在是情有可原。
不止他,还有他的家人也对革命怀抱赤诚,他与妻子李开芬从延安缘定,相伴一生,两人都是久经考验的党员干部。
他退出领导岗位,开了一个好头,日后,也有不少开国将军,不慕名利,主动把机会让给年轻的战士。
书香四溢,四篇佳作流传于世,读过《这座山,它革命》、《朱德的扁担》、《练兵与御寒》、《一根灯芯》的人,才知道朱良才将军如何看待自己这一生,而毛泽东同志所言的“军中良才”,他也的确配得上。
本文由大荟师红色文化【刘尚悦】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