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发现,近期院线可看的电影越来越少,不少网友都在讨论影视寒冬的风又来了。
其实关于影视寒冬的说法,几乎年年都有人提,但今年给人的感觉的确有些不一样。
一方面,院线电影票房持续走低,线上剧集爆款少之又少。
另一方面,影视项目延期、停工、换人的消息越来越多,资方更谨慎了,投资更难拉了。
有人调侃,在这样的环境下,你担如果还有剧要播,还能进组,就说明其实还不错了。
嗯,好像有那么点道理。
事实上,再寒冷的冬天也有花朵能够傲然绽放,影视行业再低迷也有好的作品能够脱颖而出。
今年最好的例子,还是《唐朝诡事录之西行》。
承前,它比“唐诡1”的口碑还要好,数据还要高。
启后,在它热播之际,“唐诡3”——《唐朝诡事录之长安》就定下了,网传10月份即将开机。
我认为,“唐诡”系列的火,说明了一个道理。
在如今这个时代,有没有流量演员,是不是顶级大制作,都不是一部影视作品成功的关键。
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剧情好不好看,够不够精彩,是人物写得好不好,演员能不能诠释到位。
毫无疑问,在所有的相关环节中,作为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剧本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人们常说“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可既然如此,为什么这些年来内娱好像都不怎么重视剧本的创作?
今天这篇图文,咱们就简单聊聊这个话题好了。
纯粹一家之言,如有不同想法,欢迎理性讨论。
在我印象中,早些年的内娱还不叫内娱,叫文艺圈。
那时从业人员的私德如何、有没有违法行为咱们姑且不论。
但在影视创作方面,重视剧本的人还是不少的,资方也不怎么干涉剧本的创作。
写历史剧,那就去考据各种资料,研究古人的言谈举止,把故事写得符合古人的行为逻辑。
当看到演员在镜头前的一言一行,观众会感觉他们仿佛真的是从古书里走出来的一样。
写现代剧,那就真真正正地去体验生活,用心感受小人物的欢喜忧愁。
因此,创作出来的故事往往充满人间烟火气,人物则真实自然接地气。
那时的编剧不会坐在办公室里,被甲方薅秃了皮,看着网上的热搜,编一些狗血、离谱的桥段,不会出现演员假扮“穷人”的尴尬。
是什么时候开始,剧本在内娱越来越被忽视了?
我的结论还是老答案,以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资本开始全面掌控整个影视产业链的上下游之时,即:2014年。
时间上来看,2014年刚好对应了流量时代的到来。
这一年,被业内外人士普遍认为是内娱的“流量元年”。
以某些法制咖为代表的小鲜肉,正是在这一年开始迅速走红,站在了内娱食物链的顶端。
与此同时,内娱的饭圈文化逐渐盛行,且愈演愈烈,惊天动地的应援、撕番现象层出不穷。
彼时,资本用互联网思维改造着内娱。
它们认为得流量者得天下,于是用大量的资源去力打造和力捧流量演员,严重挤压了其他演员的生存空间。
至于演技,还讲什么演技,人家哥哥往那一站,还愁没人看吗?
资本随之抛弃了传统的影视制作模式。
之前的大多影视作品,要么是纯粹的原创剧本,要么是严肃的小说改编。
两者都属于慢工出细活,来钱慢,太耗时,而且不能够批量生产,并不符合资本的逻辑。
对于如何快速增殖,资本的选择是买网文IP。
首先,网文IP的剧情是现成的,可以不花过多时间打磨剧本,随便找些编剧改改就能用。
第二,网文本身就有不少书粉,能够保证有足够的关注度。
第三,各大文学网站、小说APP有着海量的网文IP,想要走量的话可以管够。
如此,有了网文的受众+流量的粉丝的双重保险,资本基本可以稳赚不赔,形成可持续生产的商业模式。
不可否认,并不是所有的网文改编剧都是烂剧,所找的演员都是流量演员。
其中也不乏一些令人上头的剧,比如,《琅琊榜》《庆余年》第一季等等。
但即便如此,整体来看这些年来,资本给观众喂的翔,要远远多于好吃的粮。
如果说《花千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这样质量尚可的作品,让人们见识到了IP+流量模式的巨大爆发力。
那么,《择天记》《孤芳不自赏》这类粗制滥造的剧集,则让我们看到了IP+流量模式令人发指的某种下限。
特别是《孤芳不自赏》,简直是离谱到逆天。
很多时候,男女主只要不露脸,那似乎就是替身在完成表演。
而只要露脸了,那就是抠图后放进去的,而且抠的非常不走心,和外部环境完全是两个图层。
我很好奇,就这么一坨,制作方是怎么好意思把它端到观众面前的?
根据网上的消息,导演鞠觉亮也很无奈,钱都花在演员片酬上了,除了妥协他也没有办法。
我想,这大概也是所有被IP+流量模式裹挟的从业人员的心声吧。
除了古偶,现偶也是IP+流量模式的重灾区。
让我印象最为深刻,就是当年“大火特火火出圈”的《我的人间烟火》了。
该剧改编自玖月晞小说《一座城,在等你》,原小说本身就有着抄袭、融梗的争议。
《我的人间烟火》播出后,女主许沁和是男主宋焰的人设也纷纷遭到质疑。
不过最为逆天的,还是剧中那些完全经不起审视的扯淡情节。
最不能忍的,作为消防员宋焰竟然带着许沁玩灭火器,还整出了“甜甜”的氛围!
你们爱搞浪漫不是不行,可是也不能毫无常识吧!
请问拿灭火器来发工业糖精,是不是有什么大病???
就这剧情,按照常理,但凡一个编剧有脑子,他都写不出来。
但凡制作方多重视一下剧本,都不可能让这样的剧情通过。
不过,我倒不认为制作方是真的没有脑子,根本原因是人家可能就没把剧本当回事。
他们或许只觉得这IP+这流量播了肯定能爆,其他的也就无所谓了。
毕竟,就算再怎么糊弄,再怎么糟糕,也有足够的观众愿意为之买单。
总的来说,经过资本这些年的折腾,好的古偶和现偶不是没有,但整体而言剧本越来越差了。
古偶主打一个千篇一律,玄幻剧、宅斗剧、重生剧,每个类型都很同质化,剧情都差不多。
现偶走向虚无和悬浮,充斥着异想天开和粗制滥造,不懂生活更不懂浪漫,内核苍白而浅薄。
肉眼可见的是,简单粗暴的IP+流量模式,这两年已经开始不得人心了。
特别是今年,大半年过去了,大部分的现偶和古偶,似乎都没冒出什么水花。
很多剧你一看剧名和简介就提不起兴致,几乎可以直接判定不播则已,一播必扑。
根据媒体总结的云合数据,早些年的古偶,集均有效播放量能够达到3000w+,去年则下降到了2000w+的水平。
今年上半年呢,很可惜,连2000w都达不到。
像《祈今朝》《仙剑四》《狐妖小红娘·月红篇》这种备受瞩目的剧,也就勉强1500w左右。
究其原因,演技、魔改、特效、服化道都都不行,剧情更是烂得一塌糊涂。
其中,《狐妖小红娘》连拍了三部,但由于《狐妖小红娘·月红篇》蔫了,其他两部估计一时半会儿估计也不会抬上来了。
我相信,但凡《狐妖小红娘·月红篇》的剧本给点力,都不至于播放效果远低于预期。
当然了,根据爱奇艺发布的2024Q2财报,《狐妖小红娘月红篇》创造了爱奇艺原创剧集IP授权收入历史新高。
钱,人家倒是还真赚到了。
有意思的是,传闻在这次的影视寒冬里,受影响最大的就是古偶剧,很多项目被暂缓,开机时间被延后。
说实在的,资本是逐利的,在看不到回报的情况下,砍掉一些古偶项目并不意外。
不过,在我看来,这仍然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不一定能够治标,更不会治本。
导致一部剧扑街的原因很多,但绝对不是它的类型。
不拍古偶拍现偶,然后还是现在的制作逻辑,剧本拉胯得一批,真的会有用吗?
该难看还是难看,该扑街还是扑街啊。
繁花散尽,应该返璞归真。
既然寒冬来了,我倒觉得资本和业内人士可以趁着这个机会,重新把剧本重视起来。
不是不能改编IP,是改编后的剧本必须足够优质。
不是不能用有流量的演员,是除了流量以外,他的演技必须够用。
如此,再加上好的导演、摄影、灯光、剪辑、服化道,不可能拍不出一部好剧。
而只要剧够好,宣发靠谱,火起来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就像《唐朝诡事录之西行》一样,这两年,我们已经看到了非常多正面的例子。
最后,有哪些剧曾让你追得欲罢不能,一刷再刷?
评论区里说说你的私藏好剧吧。
今天就到这里!
拜了个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