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学设备是构建临床诊疗体系必不可少的医疗产品。今年进博会上,来自医疗影像设备的巨头们展示了包括磁共振、CT在内的影像设备的最新创新成果,也为国内设备的研发提供借鉴。
在影像技术领域创新趋势方面,智能化与自动化是今年进博会厂商关注的焦点。这就要求医疗设备能够自动识别影像的关键信息,同时人工智能可快速处理分析大量影像数据,为医生诊断各类疾病提供强力支撑。
支气管镜检查是肺癌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由于早期的肺结节通常位于支气管深部,以现有的技术较难识别和诊断。为应对这一挑战,西门子医疗与直观复星创新性地将锥形束CT系统(CBCT)与机器人定位导航系统相结合,从而提升结节的诊断成功率,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在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背景下,更多医疗影像设备也开始融入AI技术。例如,今年佳能在中国首次展出的一款高清CT就搭载高信噪AI图像引擎,将传统CT胸部平扫的辐射剂量降低约95%,将心脏成像带入了“4K”时代。
西门子医疗大中华区副总裁、临床治疗系统负责人浦峥嵘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我们做本土化创新,不单单是要做西门子医疗自己的本土研发生产,更重要的是拓展我们的技术生态圈,共同为包括心血管、肿瘤等重大疾病的应对寻求解决方案。”
直观复星CEO潘小峰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直观复星领跑手术机器人领域,支气管导航操作控制系统技术是非常前沿的肺癌早期诊断治疗技术,通过与西门子医疗影像技术的整合,期待未来攻克更多的难题。”
佳能全球副总裁执行董事、佳能中国董事长兼CEO小泽秀树表示:“未来,融合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佳能将在中国更深地参与数字化浪潮,为中国市场提供更多本土研发的产品。”
医学影像设备是目前多数疾病干预前的基础性诊断必备的选择,尤其在国内老龄化背景下,多数老龄化相关疾病如心脑血管,肿瘤均需要影像设备作为干预前诊断手段。
招商证券研究报告预测,2026年国内影像设备市场规模有望接近1500亿元人民币。自2014年起,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开展优秀国产医疗设备产品遴选工作,逐步引导国产医疗设备品质的提升,从而促进医疗设备的品牌化和国产化发展。
政策加持下,国内医学影像设备国产替代进程开始提速,以CT设备为例,2023年我国CT国产化率已达到50%左右;磁共振国产化率也达到三分之一左右。
但目前在高精尖领域的医疗影像设备,仍然呈现“GPS”等巨头主导的格局,其中典型的产品是血管造影X射线机(DSA)产品,2023年我国DSA国产化率仅不到10%,GPS三巨头仍把持着超过90%的市场份额。
造成这一现象的核心原因在于核心技术层面难以突破,作为精密仪器的影像学设备,核心元器件是质量的关键,也往往占成本的“大头”。例如,CT的X线球管、高压发生器、探测器等占设备成本超过60%,MR的超导磁体等占设备成本40%-60%。而由于国内产业起步较晚,长期依赖进口,部分国产核心元器件与进口质量差距较大,因此在部分高端市场难以竞争。
国内企业近年来也在不断加大医学影像设备核心零部件的研发投入,将多种核心零部件实现自主可控。例如,一款国产自主研发的高温超导射频线圈也在今年进博会上首次亮相,在提高AI信噪比的同时,不改变磁共振的场强,预计可大幅降低磁共振设备的制造成本。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教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原始创新方面,国内企业应该看到我们和国际同行的差距。事实上,目前国际上大部分的创新医疗产品仍然由来自西方的大型企业主导,我国处于快速跟跑的阶段。”
他同时表示,要推动中国医疗创新的整体发展,除了宏观政策调控之外,仍应加强市场的主导和驱动作用,让企业和投资人有继续投资研发的热情,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