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税收没降,这话不对,降是降了,但是作为经济主体的一般纳税人没有什么像样的减免税政策。疫情三年,民营企业的确撑得很苦。
该不该降税呢?这大约也只能在比较关系中去明。
一是与其它国家比,中国的企业税是非常高的,2019年的统计,中国的企业税(增值税加所得税)为57%,美利坚不到7%,实际上中国的企业还有很多的税,而个税规则上的个人交,实际上很多也是企业代缴了。正因为税收太重,企业赚不上钱,曹老板才把厂子迁到了美利坚。美利坚人工很高,其实所有方面几乎都比中国低得多,一算账,自然有了选择,这说明中国企业的生存环境比较艰难。过去经济向上,问题不大,无非是多赚少赚的事,现在经济下行,矛盾就突出出来了,大批倒闭,在所难免。
再看下去年十月的统计,民企总利润还没银行多,也就是说,贷款做产业的人,还没有坐收利息的人收入多,为19000多亿,而银行前年的净利润就已经突破了二万亿。在世界五百强中,中国排进去了一百多家,但是,大不等于赚钱,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都没有银行赚钱;在最赚钱的五十强中,中国除了湾湾的台积电,其余四家,都是国字头的中国银行。
再比一下财政税收,去年同期财政企业税高达18万亿,是企业利润的九倍以上,这说明就目前的经营环境,企业的绝大部分收入都交给了国家,网红们批评中国的企业主们太贪婪,不懂得创新,没有企业家精神,这都是嘴上春秋,没有问问企业主们能有多少创新的驱动力。中国的民企为4400多万家,把利润分摊一下,每家月利润4200多元,还不如网红的收入,你让他们凭什么创新,活着就算不错了。
政策一直是在鼓励民营,但是,为什么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呢?其实,不是民营缺钱,地方财政也缺钱,地方财政的收入一半要靠企业税,另一关要靠房地产,也就是土地转让金和相关的税收,去年房地产销售滑坡,可想财政的日子也好过不了。这样的局面下,各地方财政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又怎么给企业减负呢?财政也是两难。
所以,从去年底到今年初,政策叫得最响的还是房地产。
今年有一个很大的转变,从强调投资拉动,转向了扩大内需。
要想扩大内需,就要提振民营,如果税收不降下来,民营的发展也很难复苏,一切就是这么矛盾。
说到底,还是体制成本太高,高税率又加上了房地产这块额外税,还是不够花,又如何对企业纾困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