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夜幕下的沿黄高速武陟至济源段项目施工现场犹如白昼。22时,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项目三标南水北调特大桥右幅中跨合龙,建设者们脸上充满了自豪。
此次合龙意义非凡。这是沿黄高速武陟至济源段项目建设的关键节点,为后续工程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也为沿黄高速早日贯通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沿黄高速武陟至济源段项目自东向西途经我市武陟县、温县、孟州市,是“三十工程”十大基础设施项目之一。该项目不仅是地区交通网络的关键组成部分,更是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引擎。该项目全长约100公里,投资约134.8亿元,其中焦作境约92公里,投资约123.8亿元,项目建成后将形成与连霍高速公路夹黄河南北并行的高速公路大通道,是贯穿我市沿黄县(市)的高速大通道,也是构建黄河北岸物流经济发展带的重要交通支撑,对进一步优化全省乃至全国高速公路网布局,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作为项目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采取多项措施大力推动项目建设。近日,项目建设捷报频传,除南水北调特大桥右幅中跨合龙外,二标跨309国道钢箱梁架设完成,沁河特大桥主桥东大堤也顺利合龙。
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建设者们的辛勤付出和科学施工。在南水北调特大桥施工现场,施工人员为保护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水源,采用了悬臂全封闭挂篮浇筑技术。这一技术可以完全隔绝废水及垃圾进入干渠。技术人员对记者说:“悬臂全封闭挂篮浇筑技术对工艺精度和施工流程的要求极高。应用该技术就像为施工区域搭建了一座‘保护罩’,能完全隔绝废水及垃圾进入干渠,避免对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水源造成污染。为了确保这项技术高效应用,项目部下足了功夫,从前期技术研讨、方案优化,到施工过程中严格把控、精细管理,每一个环节都毫不松懈,只为守护这一渠清水,履行焦作对生态保护的责任。”
目前,南水北调特大桥的桩基、墩柱和箱梁预制已全部完成,盖梁完成92.6%,箱梁安装完成64.8%,挂篮施工完成96.3%。整个沿黄高速公路武陟至济源段项目的各项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党建引领发挥了重要作用,党建工作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建设者们信念坚定,为打造优质工程全力以赴。据介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项目部引进自动化生产技术,数智化构件预制厂采用定制模板、自动化布料机等,实现了小型混凝土构件全自动流水化生产,用工减少50%以上,而工效却提高了两倍。无人化梁厂集成先进技术,实现钢筋骨架加工自动化,大大提高了梁体预制和养生效率。
数字化智慧系统在项目建设中也大显身手。其中,基于BIM和可视化技术搭建的沁河特大桥建管养智慧平台,能够在设计阶段优化方案,在施工阶段监控安全,还能利用数字孪生技术为济源南枢纽互通施工提供有力支持。标准预制梁场的智能循环喷淋养生系统,既保证了预制梁的养生质量,又符合绿色环保理念。
为高效推进项目建设速度,确保按计划完成施工,市交通运输局充分利用立项“容缺预审”支持政策和土地手续省、市、县三级联动审批机制,在土地组卷、加快工程设计、临时设施建设等方面下功夫,紧盯跨南水北调、沁河以及涉铁等审批周期长、协调难度大的控制性要件办理,实现与主体工程同期批复,为提前开始交叉工程施工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加大协调工作力度,实施一线工作法,坚持在群众“家门口”、田间地头、工地现场办公,化解矛盾、解决难题,全力优化施工环境。该项目列入全市“三十工程”以来,建立了分包市领导、相关县(市、区)主要领导、市直部门一把手在内的微信联络工作群,每日对交办台账完成情况进行统计通报,今年3月份仅用一个月时间就使沿黄高速沿线武陟县、温县、孟州市完成了120余处剩余房屋、80余处机井房的征迁工作。截至目前,该项目本年度完成投资22.6亿元,占年度投资任务的87.9%;开工累计上报完成投资约97.1亿元,占总投资任务的78.4%。
(记者 朱颖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