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中欧大咖共议全球价值链重构与中欧合作前景

0
分享至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汪青 在11月9日召开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建院三十周年“中国与世界”主题论坛上,法国前总理、中欧理事、中欧特聘教授让-皮埃尔·拉法兰(Jean-Pierre Raffarin),世界贸易组织前总干事、中欧特聘教授帕斯卡尔·拉米(Pascal Lamy),中国工商银行原董事长姜建清,以及中欧经济学教授、副教务长、EMBA课程主任朱天就全球价值链重构中国应对之策、重新全球化与全球地区化思考、中国经济增长驱动力以及中欧合作潜力等热点话题进行探讨。

全球价值链重构应对之策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全球价值链的重构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这一重构不仅涉及供应链和产业链的重新布局,更关乎各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利益。

面对这一挑战,朱天指出,全球价值链重构的说法更多是从西方视角出发,聚焦于西方国家所推动的去风险、“去中国化”策略。

朱天详细分析了这一重构趋势的特点。首先是供应链的多元化,西方国家正在寻求更多元化的供应链来源,以降低对中国的依赖;其次是区域化、一体化趋势,西方国家在区域内加强合作,形成紧密的经济联系;最后则是“去中国化”趋势,特别是在高科技、高附加值领域,西方国家正在寻求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姜建清则认为,这一重构趋势包括气候变化、数字经济以及国际政治经济的新动向等多个方面。

“气候变化对全球价值链产生了重要影响,各国都在推动绿色产品和绿色标准的发展,要求中国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同时,数字经济正在重塑全球的产业链和服务,中国需要抓住这一机遇,加快数字经济的发展。此外,国际政治经济的新动向也在推动全球价值链的重构,中国需要密切关注这些动向,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姜建清说。

针对这些挑战,朱天给出三点建议。一是加强技术创新,特别是在被卡脖子的高科技领域,要加快技术创新速度,发挥企业家的精神,利用市场力量推动创新;二是提升品牌能力,中国企业在品牌建设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应学习欧洲等国家的品牌建设经验,提升中国品牌的国际影响力;三是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物流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中国企业的竞争力。

姜建清也给出了三点应对之策。首先中国需要重新认清当前的国际形势和全球价值链重构的趋势,以便制定出符合自身利益的应对策略;其次,中国需要加快补齐在技术创新、品牌建设、数字化智能化等方面的短板,这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此外,中国需要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方向,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开放合作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中国企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重新全球化与全球地区化

针对近期备受关注的“重新全球化”与“全球地区化”话题,拉米认为,“再全球化”这一说法并不准确。实际上全球贸易从未经历过去全球化,目前各国间的贸易往来仍日益频繁。

“不过承认全球化正在变形,呈现出一种新的形态。与二三十年前的全球化相比,当前的全球化更加注重安全考量,开放程度有所降低。”拉米将这种现象称为“慢全球化”,即全球化的步伐正在放缓,而非“去全球化”或“再全球化”。

拉法兰对拉米的观点表示赞同并强调当前需要推动规则的改变,以达成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促进贸易发展。

“中欧之间的贸易发展面临一定挑战,因为许多欧洲人对中国并不了解,存在误解和偏见。拉法兰认为,增进相互了解是促进中欧贸易发展的关键,而培养了解双方文化的领导者则至关重要。他呼吁中欧双方都要有这样的愿景,培养能够支持中欧贸易的领导者,以推动双方的合作与交流。”拉法兰说。

拉法兰还提到,中欧之间的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双方在某些价值观上仍有共同之处,如团结与合作。他强调,人们需要了解彼此的差异,增进相互理解,以克服合作中的困难。因此,年轻人要勇于探索未知,了解不同的文化,为未来的国际合作打下基础。

中国经济增长驱动力

会上,嘉宾还就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何处进行了探讨。

拉米认为,绿色环保行业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在拉米看来,中国在环保、绿色方面已经打造了竞争优势,包括可再生资源、电池、电动汽车等领域,领先很多其他国家。然而,他也提到,中国的增长模式过度依赖出口,这带来了双循环的问题。因此,中国应该更多地依赖国内的内需,减少对出口的依赖。同时,他也提到中国存在过度产能的问题,需要通过内需来消耗。

拉法兰同样强调了绿色经济的重要性,并表示全世界的年轻人都高度认同绿色经济和环保,因此绿色经济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方向。

姜建清则选择了消费和科技创新(或数字化)作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他认为,中国的年轻人在消费理念上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随着他们的收入提升,消费将会大大增加。同时,他也认为中国在数字技术方面的转变非常快,AI技术未来将在中国的经济增长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朱天则提出了一个更为全面的观点。他认为,任何一个国家经济的长期增长只有三驾马车:投资、教育和技术进步。

“碳中和、生物多样性、可再生能源、数字化、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所有领域都需要投资。同时,教育也包括在这些领域里的人才培养和管理知识的培养。因此,投资、教育和技术进步是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三驾马车。”朱天说。

中欧合作潜力

在中国未来发展中可能面临的最大挑战方面,嘉宾们给出了不同的观点。

朱天认为,地缘政治和政策环境是中国面临的挑战。因此,强调政策的稳定性、可预期性以及对企业创新精神的鼓励至关重要。如果能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拥抱全球化并继续开放,中国在经济发展上将不会有太大障碍,除了地缘政治因素。

“从长期来看,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结构调整。结构调整在方方面面都需要进行,包括产业结构、工业、制造业等方面的升级,这些方面的挑战是巨大的。”姜建清说。

拉法兰则从新技术与医疗健康的结合角度看待中国面临的挑战,他认为将新技术与医疗联系在一起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具有很大潜力。

在拉米看来,中国亟须建立更加完善和健全的福利体系来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消费不足的问题。只有更好的社会福利体系可以降低人们对风险的恐惧,从而增加消费和储蓄的平衡。

谈及中欧双方之间的交流合作,拉法兰表示,中欧在领导力方面有很多交流的空间和机会。通过互相学习和借鉴对方的优点,中欧可以共同培养出更多具备优秀领导力的人才,为两国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姜建清则认为,中欧应该加强合作,联起手来应对各种挑战。中欧作为两个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合作应该包括几乎所有方面,特别是在绿色经济、碳中和、科技创新、消费和投资等方面。

姜建清还补充道,在面对来自美国的压力时,中国和欧洲双方之间合作变得尤为重要。尽管中国和欧洲之间还存在一些分歧,但仍可通过高层的谈判和协商来逐步解决。双方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合作成果,不做釜底抽薪的事情,共同开拓广阔的未来合作空间。因此,中国企业要更大程度、更有效地利用好对内对外两个市场:对内发展各种新型的产业,推动各个层面的创新;对外要加大“走出去”和对外投资的力度。

朱天表示,中国和欧洲在绿色能源和数字经济领域存在巨大的合作空间,这也是双方共同的发展方向。

“欧洲在碳交易和绿色金融产品设计方面表现出色,值得中国学习;而中国则在绿色制造方面拥有显著优势。在数字经济领域,中国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此外,欧洲在先进设备和研究方面的实力也非常强大,这为双方的合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并且可能涉及较少的贸易壁垒问题。”朱天说。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汪青经济观察报记者

经济观察报记者
华东新闻中心
主要关注金融领域,重点报道银行、保险和金融科技等市场动态。
新闻线索可联系邮箱:wangqing@eeo.com.cn。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经济观察报
经济观察报
最具影响力的财经类周报
98708文章数 160403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强军之路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