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廷在17世纪的北方领土博弈中,之所以屡屡吃暗亏,关键在于入关以前制定的边疆统治策略逐渐过时。那时候,满清要的是人口,不在意土地本身。沙俄则刚好相反,重视对领土的实际控制和经营。两者孰优孰劣,显而易见。要阻止沙俄进一步蚕食黑龙江中下游领土,必须在当地迁入居民,定居垦荒。但这一点恰恰和满清的“祖宗之法”背道而驰。
早在1638年,清太宗皇太极就颁布了一道诏令,要求满人在松花江流域和长白山外围修建一道封锁线。封锁线的底端是土墙和土堤,上方插有柳树桩,中间用绳子相连,外侧还有很深的壕沟。它的名字就叫“柳条边”。柳条边最初的用意,是阻止汉人和蒙古部落进入满人聚居区,夺取当地的良田、牧场。随着满人统治范围不断扩大,柳条边也一路向西、向南延伸。到17世纪80年代,它的全长已经超过1300公里。前面提到的满清在关外的三个将军辖区——盛京、宁古塔和黑龙江,都在柳条边的界线之内。清政府明文规定,柳条边以内的土地是“皇朝发祥圣地”,不允许随便移民定居,更不许擅自开垦。平民出入柳条边,只准走21座专门的城门,还要持有官府签发的“路票”。
柳条边的存在,防的主要是汉人和蒙古人。它寄托了清廷在入关初期,把东北地区当作战略后方经营的愿望。可是满人自己的主流,在1644年入关后也顺势南下。留在柳条边以北的满人,因为数量太少,根本当不起开垦荒地、经营关外的重任。黑龙江流域又是柳条边内最遥远的地界,开发程度当然更低。清朝的13位皇帝里,只有末代皇帝溥仪在退位以后,真正踏上过黑龙江沿岸的土地。即使是对俄强硬的康熙,最远也只到过吉林。从雍正帝开始,清朝皇帝在太平无事之日,根本就不怎么往北出巡。他们对关外“龙兴之地”真正的价值,特别是黑龙江的重要性,自然谈不上有什么感性认识,只是承袭旧制而已。
以柳条边为载体的边疆封禁政策,也不总是那么严格。从顺治朝到康熙初年,清廷曾招募数万关内汉人到辽东垦荒,只是去往黑龙江一带的不多。《尼布楚条约》签订后,康熙帝也考虑过在黑龙江流域实施大规模屯垦。他想依仗的,既不是汉人,也不是满人,而是过去就在黑龙江两岸活动的达斡尔人。问题是,负责管理屯垦事务的黑龙江将军萨布素,自己就贪恋安逸,惧怕艰难的屯垦生活。他的驻地,本来在黑龙江干流旁边的新瑷珲城。萨布素嫌这个地方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就炮制了一封奏折,说黑龙江最重要的据点是墨尔根城,自己要去那儿上任。墨尔根就是今天的嫩江市。1790年,萨布素直接把黑龙江将军府衙门搬到了墨尔根,他麾下的达斡尔农民和兵丁,也随之西迁。墨尔根离原来的新瑷珲城有200多公里,这一迁,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战略真空区。到了1799年,萨布素又搬了一回家,这一次他干脆去了更靠南的齐齐哈尔。齐齐哈尔离新瑷珲城,足足有400多公里。别说黑龙江北岸的土地和居民,萨布素根本就管不到;就是南岸的大片土地,也依旧处于撂荒状态。康熙的屯垦计划彻底失败了。
康熙去世13年后,1735年,他的孙子乾隆帝即位。乾隆在位时,平定了准噶尔汗国,暂时消除了北方的边患。对东北地区人口稀少,开发滞后的问题,乾隆帝也很上心;但他的做法,不是废止柳条边制度,而是反向操作——从北京、杭州的驻防八旗军队中,拨出一部分满人,给他们发放银两、牲口、农具,让他们重新出关,去黑龙江等地屯垦。至于汉人,乾隆反而加强了对他们的防范。明长城通往关外的喜峰口、古北口等地,从前是不设关卡的。汉族流民从那里出发,绕道内蒙古,也可以潜入关外。乾隆帝在位时,给这些长城旧关也加上了岗哨。过去,清廷对获罪的汉人臣子,往往处以发配宁古塔之刑。乾隆连这一条都改了,改为流放西南或者西北,就是要让他们远离东北。
从1740年到1792年,乾隆强化柳条边的政策实行了半个多世纪。没承想,那些反向出关的旗人,已经过不惯农牧生活了。他们直接把自己名下的土地,典当或者抵押给了汉族“民人”。朝廷不得不几次花费内帑,赎回这些旗地。进入18世纪末,华北遭遇大旱,朝廷不得不对移民出关松禁,在30多年时间里,向柳条边以北放入了100多万汉人移民。不过,从具体流向看,大部分移民选择的落脚地依然是辽宁和吉林。至于黑龙江流域,则仍是一片沉寂。
当康雍乾三朝围绕柳条边大做文章的时候,沙皇俄国没有闲着。只不过,18世纪的沙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欧洲,在远东方向暂时没有恢复扩张。1805年,俄国海军军官克鲁森施特恩在环球航行途中,对黑龙江出海口一带进行了勘探,还登上了库页岛。1849年,俄国运输舰“贝加尔”号干脆直接闯到黑龙江出海口附近,勘察了当地的水文状况,还选好了建设港口的地点。这时节,沙俄对黑龙江的野心,已经不是简单的掠夺貂皮和金银器了。他们发现,黑龙江是一条直通北太平洋的捷径。从那里出海,可以把俄国远东地区的商品直接输送到俄属北美,也就是后来出售给美国的阿拉斯加州。俄国军舰还可以从黑龙江入海,窥探日本和朝鲜。不夸张地说,后来的日俄战争,直接诱因就是沙俄重燃对黑龙江的野心。
反观清政府,自《尼布楚条约》签订以来,对黑龙江沿岸的经营始终缺乏长期规划。康熙年间,清初征伐东北的老将有不少还在人世,还说得清黑龙江流域的地理状况、民族分布。到19世纪初,清廷连每年一度的巡视外兴安岭活动,都很少照办了。正是在这段160多年的“盛世”中,清政府对黑龙江中下游地区的控制力持续下降,最终引来了祸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