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浙江之声”设为星标,更容易找到我们
来源:丽水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11月9日7时33分
著名作家吴越在北京病逝
享年92岁
吴越,原名吴佩珏,曾用笔名王玉,1932年5月12日出生于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壶镇镇,是语文、科普、文学三栖作家;早年从事语文研究,为语文出版社前身文字改革出版社的创始人之一,并著有纯学术著作《浙江省缙云县方言志》;一生出版书籍100余本,共计5000多万字,长篇历史文化小说《括苍山恩仇记》等文学作品广受读者喜爱。
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法学会会员、中国俗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制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大众文学学会理事,中国科普作协荣誉委员、联想集团顾问、浙江省缙云县文联名誉主席、浙江括苍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
笔耕不辍
一生著述5000多万字
在中国文坛,吴越堪称传奇人物。他自幼酷爱写作,却经历坎坷,大器晚成。他的成名作品——超过200万字的长篇历史文化小说《括苍山恩仇记》,是在他51岁时才刊印发行。此书一经发行就畅销72万套,成为上世纪八十年代最畅销的小说之一。
无论是坎坷的前半生,还是功成名就的后半生,这位老作家一直笔耕不缀,涉足语言研究、科普、小说创作评论等多个领域,代表作品有《括苍山恩仇记》《传奇作家的传奇婚恋》《缙云方言志》《汉语世界语大词典》等。
对于写作,吴越有种天生的执着,下笔快,是他的写作特点。离休后的二十多年时间里,他每天早上五点起床,夜间十点睡觉,没有特殊原因,总要在电脑屏幕前工作8-10个小时。吴越一生出版书籍100多本,总计5000多万字,是名副其实的多产作家。
更让人惊异的是,100多本书中,居然有55本是电脑教材,累计1000多万字。他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用电脑写作,竟然是中国最早用电脑写作的人。他不但自己学电脑,还动员大家学,他曾出任中国作协“换笔俱乐部”不收费的义务教师,把张抗抗、姜戎、张扬、古鉴兹、从维熙、赵大年、刘恒等许多当代名家“纳入门下”。中央电视台以《电脑大侠吴越》为名做了专题报道之后,他还应邀到外地去开电脑学习班。
在中国文坛,吴越先生可谓有口皆碑。他的口碑,源于众多作家的佩服和敬重。在作家韶华眼里,吴越的知识面很宽广,“在自然科学方面,只知道他懂什么,不知道他不懂什么”;作家周瑞金认定,“他的不服老、不让年华虚度的进取精神,在老作家中极为少见,值得我辈好好学习”;而张抗抗表示,“吴老为人正直、古道热肠,乐于向他人伸出援手,热心扶助文学青年”……
情系桑梓
热心家乡文化教育事业
今年3月27日,吴越在缙云湖川初级中学与师生交流。
吴越是土生土长的缙云人,他对这片生育自己的热土,爱得深沉。作为缙云县文联名誉主席,他热心家乡的文化建设和教育事业,努力培育文学新人,积极扶助文学社团,多次在丽水开展公益性文学讲座。
他不但时常回乡开讲座,还苦心经营足足半个世纪,专门为缙云编写了一套学术性著作——《缙云县方言志》。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吴越看到,缙云方言有了明显的向普通话靠拢的“现代化”趋向,这让他着急万分。于是,他利用自己出生在缙云,又是专业语文工作者的优势,抢救性地发掘并记录缙云话的固有词语,分语音、语法、语汇三大部分编成此书。
“我的这部著作,虽然是科学,值得研究,而且很费力,但却没有多少人看得懂,不可能普及,只能给缙云县、给后人、给语文学界留下一份‘遗产’,如此而已。”他曾这样说。
2019年8月26日,以吴越名字命名的“吴越文学院”在缙云县新建镇交雅村文化礼堂正式揭牌。他为这个小山村捐赠了10几箱私人藏书,带去文化的启迪和力量。这一天,吴越透露了自己晚年最大的心愿:在90岁以前,收且仅收一个本地学生,从事文学创作,培养其成为优秀作家,无论年纪大小,男女老少,只要他(她)对文学、对长篇小说感兴趣。“我的老师曾开玩笑说我成为小说家是历史的误会,我也从来没有把自己当作优秀的小说家,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家乡能出比我更好的作家。”他诚恳地说。
吴越曾言,“一个人,只能来世界一次。我就是想把我心中所思所想倒出来,留给后人,方才不枉来人世一次。”他的一生,是对文学事业无限热爱和奉献的缩影。他为家乡付出的一切,也将被这里的人们所铭记。
吴老
一路走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