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广东省委改革办组织遴选的《全省基层推进“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典型案例》陆续发布,第四批发布激励干部群众投身“百千万工程”典型案例10个,分别来自广州荔湾区、珠海高新区、汕头金平区、韶关乐昌市、河源连平县、梅州梅县区、梅州平远县、东莞塘厦镇、肇庆端州区、云浮云城区。各地聚焦创新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容错机制、构建干群联动、政企合作共赢模式等方面,发挥人才第一资源重要作用,进一步探索社会力量多元化投入模式,营造了“党员干部带头、广大群众参与”的生动局面,高质量推进、高效率落实“百千万工程”。
创新机制,激发干部新活力
“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大批敢闯敢干、善谋会干、真抓实干的干部。”如何持续激发干部的新担当新作为?韶关乐昌市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建立以领导干部“序事评价”为主的考察识别干部工作机制,通过序事析理、由事及人、知事识人,找出干部能力类型“关键词”,分类建立科级领导干部和职级公务员序事评价信息库,构建干部立体评价体系,并持续进行动态更新管理,实现干部精准画像。在选配、培养干部方面,坚持序事评价结果运用,有效激励干部主动担当作为。
具有活力的干部队伍更具有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珠海高新区实施“组团项目攻坚”机制,围绕难点堵点问题制定十大特色项目攻坚清单,全区110名35岁以下年轻干部报名参加10个小组,分别负责一个重点攻坚项目。每半年展示阶段成果,一年后进行项目团队实绩大比拼,工作实绩与干部选拔任用、评先评优、即时激励挂钩。其中,“山房乡思”项目小组提出“一条山房路、半部近代史”的概念,积极参与山房路改造提升项目,国庆节期间山房路正式开街,7天吸引游客超20万人次。
广州荔湾区先后出台多个政策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坚持“三个区分开来”,保护改革创新、支持担当作为、鼓励先行先试,支持干部大胆去试、放手去干,依规依纪依法宽容干部在改革创新、干事创业中出现的失误错误。同时,推动容错纠错与精准监督执纪有机统一,杜绝将“容错”异化为“纵错”,对违纪违法问题严惩不贷、追究到底。2021年以来,共对21人作出容错处理,切实为各级领导干部干事创业松绑减压、撑腰鼓劲。
干群联动,同心聚力谋发展
全民参与,全民共享。在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实践中,如何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破解“政府干、群众看”问题,各地不断探索,力争形成百千万群众干“百千万工程”的浓厚氛围。
云浮云城区选优配强村级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将全区2418名退役军人党员纳入基层党组织管理,推动实施“红色头雁”工程,培育出118名能力过硬的优秀退役军人入选村(社区)“两委”班子。通过“兵支书”“兵委员”的引领示范,发动“百千万工程”自然村互助工作队、“好人队伍”、乡贤群众共同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来,持续推动“干群齐动手答好‘四道题’共建美丽家园”行动,集中对村内道路、公共区域、河道沟渠、房前屋后进行全面集中整治,行动共清理生活垃圾466.98吨、沟渠清淤疏通超108公里、规范乱堆乱放点4461处。
河源连平县探索“1+N+X”综合帮扶机制,即构建1个组织体系,整合纵向帮扶、横向帮扶、“双百行动”结对帮扶等多方力量,调动帮扶单位、社会组织、基层群众N类参与主体,实施精准帮扶、传导带动等X项改革举措,促进群策群力。如充分运用“榕树下协商”等基层议事协商创新做法,打造“干群共议”平台,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创新乡村积分评比激励机制,打造“家园之星”“绿美超市”等126个,将积分奖励与“百千万工程”有机衔接,让广大群众成为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参与者、受益者。
聚才引智,“人才活水”促振兴
推进“百千万工程”,人才是关键要素保障。各地通过机构编制管理改革、建立人才下沉“新模式”,吸引人才向县镇村流动,为县镇村高质量发展注入“活水”动力。
梅州梅县区探索乡镇“编制分类管理、人员统筹使用”新模式,改变原来按要求行政类、事业类人员只能分别在相对应的行政岗、事业岗使用的局限,出台《梅县区关于推进深化乡镇体制机制改革服务保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实施方案》《梅县区乡镇岗位目录管理制度》等文件,统筹设置综合管理、党的建设、经济发展、民生服务、平安法治等五大类109个岗位,同一岗位可综合调配使用行政、事业等工作人员;探索“区编镇用”模式,根据人口数量和经济发展等要素动态调整各乡镇编制数量,发挥编制最大使用效益;打破原来编制资源固化在镇属事业单位的情况,赋予乡镇每年一次权限可对事业单位编制数、内设机构和股级领导职数灵活调配的权利。
推动人才下沉,强化镇村力量配备,汕头走出了“金平经验”。汕头金平区从各部门、各街道选派20名年轻干部组建4支“百千万工程”攻坚突击队进驻各涉农街道,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工作。各突击队深入帮扶社区走访调研,参与制定建设发展规划,帮助社区理清发展思路、明晰目标路径。其中,月浦街道攻坚突击队充分挖掘沟南社区的内涵特色,谋划设计沟南文农旅精品路线,有效推动旅游与乡村自然资源、文化价值、特色村落深度融合嫁接。因事择人、因村施策、因地制宜,人才下沉“新模式”为年轻干部压担搭台,为乡村振兴拓路开局。
凝聚合力,社会力量齐参与
动员社会力量是推动“百千万工程”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多地积极发动企业、群众等社会主体,创新参与方式,变政府唱独角戏为多元主体参与,撬动社会力量参与“百千万工程”。
地处粤闽赣省际交界处的梅州平远县,在整治提升镇村人居环境过程中,实行“党建带动、示范推动、奖补撬动、协同联动、项目拉动”的五动工作法,发动多元主体积极参与。为调动群众积极性,探索“以奖代补”模式,给予改造验收合格的每栋房屋最高3万元的奖补资金,对存在资金困难的农户给予3万元以内的贷款贴息,政府投入与群众自筹资金比例不超过4:6;借力重点建筑业央企助力镇村建设等机遇,以“微利+公益”方式与央企中铁广投合作,打造北有省际最美乡村振兴示范带、南有“石正典型镇—广东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示范路段、中有客家先贤程旼故居片区的省际交界农房展示格局。
在人居环境治理方面,肇庆端州区同样蹚出社会力量参与的新路子,探索多元主体协同发力机制,创新公益捐赠方式。端州区从废弃地改造、雨污管网修复、村道绿化美化、适老化设施改造等方面切入,精心谋划群众可知可感可及的项目133个,向乡贤、社会各界人士发出认捐倡议,让捐赠方成为项目直接设计方、建设方,着力解决群众最急切、最希望解决的问题,激发人居环境治理内生动力。截至目前,社会各界已累计认捐项目88个、项目资金总额2.49亿元。
东莞塘厦镇创新“政企社”合作共赢模式,找准政府、企业、社会互利共赢最大公约数,谋划一批既有利于企业发展又反哺社区的项目。其中,企业助力“百千万工程”最大规模项目为新太阳公司投入6500万元支持拓宽进出产业园的隧道项目,推动隧道从双向2车道升级为4车道,修补周边道路和绿化环境,改善了产业园内交通条件,解决了企业员工出行不便、交通环境差、雨天水浸等问题。
南方农村报记者 刘涵 张嘉敏
通讯员 郭金有
设计 吕敏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