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粤港澳大湾区这片充满活力的热土上,跨境金融合作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作为我国金融开放的最前沿,粤港澳大湾区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紧密的区域经贸联系,不断推动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与深度合作。
近日,在“2024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论坛:香港的角色及定位”论坛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校长学者、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副院长王健接受了南都·湾财社记者的专访,就粤港澳大湾区跨境金融的发展、挑战、机遇以及未来趋势进行了深入探讨。
王健指出,粤港澳大湾区跨境金融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潜力。通过政策创新、制度优化以及金融机构的协同发展,大湾区将能够逐步克服现有的挑战,实现金融市场的深度开放和高效运作。在王健看来,未来几年粤港澳大湾区的跨境金融将呈现越来越开放的趋势。这有助于香港继续保持其国际金融市场的地位,并为中国内地金融机构提供更多的国际投资和理财机会。同时,金融市场的开放也将有助于孵化大湾区内的高科技企业和创新类企业。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校长学者、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副院长 王健
跨境金融政策进一步提升大湾区在金融领域的竞争力
南都·湾财社:请您谈谈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在跨境金融方面有哪些重要的政策推动和制度创新?这些政策对大湾区内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王健: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在跨境金融领域确实推行了一系列值得关注的政策推动和制度创新。我们最近几年参与了一些项目,例如跨境金融流动的监管沙箱实验等。这些项目的出发点是围绕大湾区的互联互通,主要涉及贸易、物流和人力等方面。因此,推出了跨境支付等创新举措,例如打通两地的微信支付等,极大地便利了人流、物流的自由流动,实现了大湾区内部生产资源的互联互通。以前由于存在支付不便等问题,人流互通受到一定阻碍,但现在海外银行卡或信用卡都可以绑定到内地消费,使得支付更加便捷。
这些政策尝试在帮助人流、物流等自由流动的同时,也关注到了资本管制的问题。由于中国有资本管制,担心跨境资本流动会导致资本外逃,因此这些尝试都是围绕如何在保障资本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大湾区内部的互联互通。这些政策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使得两地之间的人员来往更加方便,也促进了北上消费等经济活动。
此外,后续还有一些金融产品打通政策也值得我们去关注。如为了让人流物流更加方便,包括车流,需要提供相应的医疗保险、汽车保险、商业意外险等保险。这两年中国内地和香港也进行了许多合作,逐步打通市场,方便实现粤港澳大湾区整个人才市场和物资市场的一体化。这些政策对于大湾区内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产生了积极影响,为它们提供了更多的业务机会和发展空间。这些政策不仅促进了金融机构和企业的业务发展,还为大湾区内部的互联互通一体化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我认为下一步可以尝试进一步放开资金自由流动和理财通等方面,为大湾区居民提供更多国际投资和理财机会。这将是金融市场改革的一个重点方向,有助于在大湾区内部形成统一市场,使得大湾区居民居住、生活、工作、来往都非常便利,金融服务、支付服务和投资产品选择也都形成统一市场。
综上所述,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在跨境金融领域的政策推动和制度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政策不仅促进了大湾区内部的互联互通和经济发展,还为金融机构和企业提供了更多的业务机会和发展空间。未来,随着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和放开,大湾区在金融领域的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
加强两地政策法律合作有利于促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
南都·湾财社:在您看来,当前大湾区的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方面还存在哪些挑战?如何克服这些挑战?
王健: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大湾区在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方面仍面临一些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在于制度上的障碍。中国在外汇汇率制度和资本管制制度方面,整体上采用了一种类似于固定汇率制的汇率管制方式。为了配合这种汇率管制,目前资本市场无法完全放开,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湾区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具体表现在理财通等金融产品上存在诸多限制,如投资限额、购买资产类别限制,以及事后资产出售后需要原路返回等。这些限制均受到宏观大环境的影响,使得大湾区在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上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
不过,尽管存在制度上的障碍,但我认为大湾区可以先进行尝试性实验。例如,理财通虽然有限制,但已经开始实验步伐,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逐步尝试。这些尝试对于未来中国时机成熟时放弃对汇率的管制、打开资本市场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未来资本市场的开放做好准备工作。
此外,大湾区在资本流动领域也存在一些挑战。目前的资本管制主要针对债券类和证券类投资,包括债券投资和股票投资,而对银行贷款等领域限制相对较少。这种管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湾区内部资金的自由流动。为了克服这一挑战,我建议可以逐步消除对海外直接投资的限制,允许更多海外机构和企业投资到内地,同时也鼓励国内企业到海外投资。这将有助于实现大湾区内部资金的自由流动,促进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
在应对挑战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强调的是政策法律合作的重要性。大湾区内部尤其是香港和内地的政策法律上的差异是制约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需要加强政策法律上的合作,整合双方的法律规章制度,创造出既与内地接轨又与国际规则接轨的制度框架。这将为金融机构提供一个大环境,使其能够充分利用两地的优势发展自己的业务,从而促进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
金融机构应探索适合两地市场的服务模式
南都·湾财社:在大湾区金融市场融合的过程中,金融机构应如何抓住机遇,实现协同发展?
王健:在大湾区金融市场融合的过程中,金融机构要有效地抓住机遇并实现协同发展,需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思考与布局。
首先,从宏观环境层面来看,金融机构的发展并非孤立进行,而是深受大湾区内部,特别是香港与内地政策法律环境的影响。由于金融机构在香港和内地运营时面临不同的法律体系和监管体系,这对其协同发展构成了一定的挑战。因此我认为,要实现金融机构的协同发展,首先需要大湾区内部在政策法律上进行深度合作,提供一个能够充分发挥两地优势、促进金融业务发展的良好环境。这包括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等监管机构在多个领域整合法律规章制度,推动制度与国际接轨,为金融机构的协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其次,金融机构在抓住机遇方面需展现出积极姿态。从观察来看,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在此过程中的反应存在显著差异。中资银行表现出更高的积极性,而外资银行则因客户隐私和数据共享等问题存在顾虑。针对这一问题,我认为,关键在于如何通过法律手段解决金融机构对国内客户机会的认知问题,以及如何通过政策引导促进金融机构服务模式的转变,以适应内地市场的需求。
在此基础上,金融机构还需明确自身的发展定位与策略。由于香港与内地在经济结构、金融需求等方面存在差异,金融机构在协同发展时需充分考虑这些差异,并据此制定差异化的发展策略。例如,香港金融机构在IPO、保险等领域具有优势,而内地则对制造业、供应链金融等服务有较大需求。因此,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在大湾区内部进行实验性业务,逐步探索适合两地市场的服务模式,实现业务的协同发展与共赢。
整体而言,大湾区金融市场融合为金融机构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机遇。金融机构要抓住这一机遇并实现协同发展,需从宏观环境、积极姿态以及发展定位与策略等多个方面入手,共同推动大湾区金融市场的繁荣与发展。
发展“跨境理财通”,加强投资者教育至关重要
南都·湾财社:近日,“跨境理财通”首批试点券商名单公布引发市场关注,您认为证券公司的加入对大湾区跨境金融市场有哪些推动作用?在您看来,未来“跨境理财通”业务还有哪些优化空间?
王健:证券公司的加入无疑为大湾区跨境金融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能。跨境理财通这一政策旨在推动大湾区内部金融一体化,打破地域限制,使得投资者无需居住、生活或工作在香港即可进行投资。证券公司的加入将极大地丰富大湾区跨境金融市场的产品与服务体系。这些券商不仅拥有专业的投资研究能力和丰富的市场经验,还能为大湾区居民提供更为多元化、个性化的投资选择。随着券商的加入,跨境理财通的产品线将进一步拓宽,涵盖股票、债券、基金等多种投资品种,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收益预期。
证券公司的专业性和规范性将提升大湾区跨境金融市场的整体运营水平。券商在风险管理、合规运营、客户服务等方面具有严格的标准和丰富的经验,他们的加入将有助于提升市场的透明度和规范性,降低市场风险,保护投资者权益。同时,券商还能通过自身的专业优势,为投资者提供更为精准的市场分析和投资建议,提高投资者的投资效率和收益水平。
此外,证券公司的加入将促进大湾区跨境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和一体化发展。随着券商在大湾区内的布局和业务拓展,他们将积极推动两地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促进资金、信息、人才等要素的流动和共享。这将有助于打破地域限制,推动大湾区金融市场的整体协同发展,提升大湾区的金融竞争力和影响力。
需要注意到的是,证券公司的加入还将为大湾区跨境金融市场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和储备力量。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对金融人才的需求也将日益增加。券商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将积极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为大湾区跨境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我认为跨境理财通业务在接下来的发展中,仍有诸多优化空间值得探索与拓展。首要的是,可以进一步优化投资门槛设置。在初期的试验中,为了控制风险,投资门槛设定得相对较高。然而,随着业务的逐步成熟和风险管理的不断完善,可以考虑适度降低门槛,以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从而进一步活跃大湾区跨境金融市场。
其次,拓宽可投资产品范围也是重要的一环。目前,跨境理财通业务所涵盖的投资产品种类有限,未来可以逐步增加更多种类的投资产品,以满足投资者多样化的投资需求和风险偏好。这将有助于提升投资者的参与度和满意度,进一步推动跨境理财通业务的发展。
再者,加强投资者教育和保护也是至关重要的。跨境理财通业务涉及多个市场、多种产品和复杂的金融运作机制,对投资者的专业素养和风险意识要求较高。因此,需要加强投资者教育,提高投资者的金融素养和风险识别能力。同时,建立健全投资者保护机制,确保投资者在跨境理财通业务中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最后,我认为还可以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和服务体验。通过简化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加强信息披露等措施,可以降低投资者的交易成本和时间成本,提升投资者的服务体验和满意度。这将有助于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跨境理财通业务,进一步推动大湾区跨境金融市场的繁荣发展。
未来大湾区跨境金融将呈现更开放、融合与创新趋势
南都·湾财社:您认为未来几年粤港澳大湾区跨境金融将呈现哪些发展趋势?在您看来,大湾区跨境金融的发展对提升大湾区在全球金融版图中的地位有哪些重要作用?
王健:我认为,未来几年粤港澳大湾区跨境金融将呈现出更加开放、融合与创新的发展趋势。随着政策环境的不断优化和监管体系的逐步完善,大湾区跨境金融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具体来看,大湾区跨境金融的开放程度将持续提升。从中国自身的政策制定来看,我们希望香港继续保持国际金融窗口地位,并因此可能会赋予香港一些特殊政策,允许其通过大湾区试验一些相对更开放的政策。这包括金融机构在大湾区开展业务的自由度提升,以及金融跨境流动限制的逐步缩减。这些政策调整将为大湾区跨境金融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此外,大湾区跨境金融的融合发展也将不断深化。随着内地与香港在金融领域的合作日益紧密,两地金融机构将加速融合,共同打造更具竞争力的金融生态圈。这将有助于提升大湾区的金融服务水平,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同时,大湾区跨境金融的创新活力也将显著增强。在监管沙箱等创新机制的推动下,大湾区将不断涌现出具有前瞻性和引领性的金融产品与服务。这些创新成果将为大湾区跨境金融的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我看来,大湾区跨境金融的发展对提升大湾区在全球金融版图中的地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跨境金融的深化发展将增强大湾区的金融集聚效应,吸引更多全球金融机构和资本涌入。这将有助于提升大湾区的金融实力和影响力,使其在全球金融市场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不仅如此,大湾区跨境金融的发展将促进大湾区内经济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随着跨境金融服务的不断完善,大湾区内的资金、人才、信息等资源将更加便捷地跨境流动,从而推动大湾区内经济的协同发展。这将有助于提升大湾区的整体经济实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经济版图中的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大湾区跨境金融的发展还将为大湾区内的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融资渠道和金融服务。这将有助于推动大湾区内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培育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产业集群。这些企业和产业集群的崛起将进一步提升大湾区的创新能力和经济实力,为其在全球金融版图中的地位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罗曼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