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和平区书法家协会联合天津市艺术史学会、天津市楹联学会等专家学者,举办“书艺问道:廿四节气诗、书、联、印精品展研讨会”,就“廿四节气”的传统文化内涵、诗词楹联与书法篆刻艺术创作等话题展开深度研讨。
据了解,和平区书协征集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会员自己创作诗词、楹联,再创作成书法篆刻作品,连续两年发表在《中老年时报》上。10月21日,由协会组织精选出百余幅作品举办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廿四节气诗、书、联、印精品展”。本次精品展的书法作品均为和平书协会员及特邀的书法篆刻名家的精品力作。为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当代文艺创作者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理解,和平书协联合天津市艺术史学会及诗词楹联界专家学者,共同举办“书艺问道:廿四节气诗、书、联、印精品展座谈会”。
天津市艺术史学会会长齐珏表示,“二十四节气”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文艺工作者,应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守正创新,创作更多符合现代化中国气象的文艺作品。津派书法具有非常优秀的传统,当下书坛“乱象”频出,面对浮躁的艺术创作风气,津门书法家需坚守书艺正道,立足津沽文化传统,不断探索书法艺术的新时代新风貌,倾情书写新时代新征程的文艺答卷。
天津书法界邵佩英、赵祥立、于长水,天津诗词楹联界王稼祥、扈其震、扈建新、孙元发,艺术史学界何德骞、周贵麟、王海冰、孟雷、刘玉睿、刘利祥,和平书协张同明、赵祥文、韩金柱、林德谦、楚岳牧、于勇、张家民、张嘉言等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研讨会。研讨会由天津市艺术史学会会长齐珏主持。
天津市书协原副主席、篆书委员会主任邵佩英认为,这个展览选题很好,“廿四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科学。像这样以“廿四节气”为题自撰诗词联语的书法篆刻展,在全国各地还没有见到。而和平区书协做到了而且非常好。和平区书协自换届以来,在和平区委宣传部、和平区文联的领导下,积极主动、开拓创新地开展各项书法活动,在展览圆满开幕的同时,还不忘召开学术研讨会,让我很惊讶。通常的展览很少能够坐下来,查找问题,总结经验的,像和平区书协这样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的工作作风,应该大力推广。
天津书协学术委员会原委员于长水表示,和平区书协发起的关于“二十四节气”的主题创作活动,是一个好“点子”。“二十四节气”是咱们传统历法的重要组成内容,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对自然规律的正确认识和科学概括,是指导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重要遵循。像我这个年龄段的人,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就知道有许多谚语和“二十四节气”有关,比如,“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白露早,寒露迟,秋分麦子正当时”等等。
他说,“二十四节气”也是历来文学创作中的一类重要内容,我这次参与投稿的文字内容也是从唐诗中集的两副对联,“白露”和“寒露”。同时,我也发现了和平区书协里有很多老师和朋友,不仅能写字,而且文学创作都有一定的水平,也可以说都是“艺文兼备”的实践者,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书法是写字,书法又不仅仅是写字,书法更需要传统文化的支撑。因此,作为一名参与者,我觉得咱们这项活动很有意义。
天津市楹联学会副会长王稼祥说,我作为二十四节气楹联创作的评点人员,全程参与了历时两轮的创作活动。有几点感触:一、和平书协组织会员提升诗词楹联创作水平,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不仅是提高文学修养,对书法本业也是有融会贯通的效果。两年来,诗联作品都有不同层次的提升,取得显著成绩。二、作为点评人员,在点评作品中对自身也有很大程度的提升。看着会员的创作一期比一期提高,内心非常高兴。同时,跟题每期参与创作一副联,也是评在其中,写在其中,乐在其中。
天津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和平区非遗保护专家组组长扈其震表示,和平书协围绕着“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这个中心素材来开展艺术原创活动,这个想法非常新颖、巧妙,创意具备金点子价值。以此来进行诗词、楹联、书法、篆刻创作,多种艺术联合展示,给人们以丰富多彩的审美享受,在艺术滋润中能够春风化雨般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这活动就有了很大的社会效益。
2009年,中国书法、篆刻艺术被列入世界级非遗保护名录。2005年,楹联习俗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尽管古诗词没有列入非遗保护名录,但古诗词的吟诵也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古体诗词是农耕社会的产物,尽管诗词的辉煌时期在唐宋,但它的生命力至今不减,依然旺盛。这次展览就有一些很不错的作品出现。
如此多的非遗项目的艺术大荟萃、大展示、大融合,它们所传达出的审美感受是巨大的,给观众和读者的心灵冲击是强烈的。二十四节气的天道轮回、时光转换,古体诗词中所表达的文学韵味,楹联所蕴含的中国汉字之美、声律之美,书法所体现的委婉与豪壮,篆刻中所展示的刀法与石材碰撞之天趣线条与印痕,所有这一切艺术形式浑然一体地融合在一起,美不可收,所以这项活动非常成功,在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做出了探索,并取得很大成功。
天津美术学院史论系副教授刘玉睿:将二十四节气与诗、书、印、联相结合,是以艺术的形式对这种古老智慧进行生动的诠释。也是一次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是一次对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和创新传承。
在这些展品中,我们看到了书法之美。每一笔、每一划都像是舞者在纸上跳跃,或刚劲有力,如寒冬之松柏;或飘逸灵动,似春日之柳丝。书法家用笔墨赋予了二十四节气独特的韵味,春分时的和畅、夏至时的热烈、秋分时的静谧、冬至时的内敛,都在字里行间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些书法作品不仅仅是艺术的呈现,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它们让古老的节气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作为新时代的文化工作者,我们肩负着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重任。这次精品展,是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一次有力实践。它将二十四节气这一古老文化通过诗书印联的形式展现给大众,让更多的人了解、喜爱和传承。同时,也为我们艺术界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学习的平台。我们可以在这里汲取灵感,探索艺术与传统文化融合的新路径。作为艺术领域的一员,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继续挖掘二十四节气等传统文化的价值。我们要让这些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不断传承和发展,通过更多的艺术形式、更多的展示活动,让传统文化走进人们的生活,走进人们的心灵。
天津财经大学副教授孟雷:“廿四节气”诗联、书法、篆刻展将中华民族传统二十四节气文化与诗联、书法篆刻艺术相结合,充分发挥文艺寓教于乐、凝心聚力、启智润心的宣教功能,也体现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向,惠及全市人民,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参展的艺术家们将传统二十四节气与诗联、书法篆刻有机结合,在继承传统文艺基础上努力探索新形式、新风格,在共性中寻找与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相契合的视像结构形式,使观众在感受书法篆刻形式美的同时,深入理解诗文、节气的科学内涵、文化价值和哲学蕴涵。
天津诗词学会理事、津缘诗社社长扈建新说,这次书法展的主题是展示二十四节气诗词楹联创作。书法与诗词楹联结合,是我们中华古典文化的传统。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就是散文、诗、词、绘画、书法的集大成者。而在当今书法创作中,如果只是抄写古人的作品,那只能被叫做写字匠人,能够以自己创作的诗词、楹联,书写成文雅并且有意境的书法作品,才能称得上真正的书法家。
扈建新表示,和平区书法家协会近几年与天津市《中老年时报》携手举办二十四节气诗词、楹联征集活动,并以书法的形式展示给广大读者,引起强烈的反响,很受人民的欢迎。并且,通过这个活动,也培养了一批既有书法功力又有文化素养的现代文化人,提高了和平区书法家协会的整体水平。
天津市艺术史学会刘利祥:本次和平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廿四节气”为主题的诗联、书法、篆刻展览,我认为在效果和规模上,具有全市视角,并突出京津冀地域特点。展览以国庆为主题开展,贯彻了新时代文化思想,体现了四个自信,特别是文化自信。
他提出,书法作品要继续与天津地方特色文化相结合,雅文化与俗世相融,服务大众,并提升地段的含金量,突出以文润城、以文化人的理念。此外,可以尝试将常设展览与流动展览相结合,与文化旅游相互结合,主题书画展走入旅游景点、社区中心,打造更多城市公共文化空间。
天津书协篆刻委员会委员赵祥立:我结合用篆刻的形式创作二十四节气,谈一点儿体会。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只有两个字,这在篆刻创作时,就带来了一些小小的困难,搞不好形式表现的就比较单一,如果用同一种风格来创作呢,未免雷同,可能让人感觉就乏味了。所以我在创作中,就选用了多种形式,多种字体。比如说象秦印、汉印、古玺。字体呢,比如说甲骨、大篆、小篆、隶书,还有鸟虫篆等等。另外,就是在某一些印章的创作上,也运用了一些意像篆刻,老一代的篆刻家叶一苇先生曾有一本书专门谈到过意像篆刻。
比如说,我这次刻的“大雪”,我选用了一个圆形的秦古玺方式。然后,在做残破的时候呢,在印面 比如说像我这次刻的大雪,我选用了一个圆形的古玺方式。然后,在做残破的时候呢,在印面儿上加了不少的这个点儿,就像片片的雪花儿。还有一方雨水,雨水呢,我就利用甲骨文的象形特点。比如说雨是吧,天上洒洒落落掉下来的雨点儿,水呢,在这个地上流淌的像小溪是吧?用这两个字来表现。当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用这个意象来表现。
《中国楹联书画报》主编、天津市楹联学会副会长、天津书协理事、和平区文联副主席、和平区书协主席张同明表示,中国书法家协会曾提出“植根传统,鼓励创新,艺文兼备,多样包容”的创作理念,激励广大的书法作者缵述传统,弘扬正能量。中国楹联学会也特别强调“联墨双修”。我们正是基于此而组织了这样一系列活动,比如三年前开始的的书法技法、诗词楹联创作、书法理论等的培训,再到今天成功地举办了诗词楹联书法篆刻展览活动。
“熟粒已然囷作窖,新苗逐渐绿成行”,这是两年前诗联征集第一期《芒种》我作的对联,是希望老作者通过此次活动创作积累些作品,更希望有新作者不断加入,现在看效果很好。由最初几个人参与,作品也不成熟,到后来收集到近两千首(副)诗联作品。由试着写绝句、短联,再到创作律诗、填词(小令),创作水平日臻成熟。
有人说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皮肉,它更离不开中华传统美德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之躯。
感谢本次精品展应邀提供精品力作的天津市及全国的诗联书法篆刻名家们!感谢各位专家学者莅临今天的研讨会,能够请到这么多重量级的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会,我们感到很荣幸。各位专家对此次展览都给予了高度评价,给了我们莫大的鼓舞和鞭策。大家从不同角度分析评点,有深度有高度,又是我们一次学习的机会。
感谢麦购集团为此次活动提供场地!感谢艺术史学会强有力的学术支持!感谢《中老年时报》《中国楹联书画报》的大力支持,感谢到场的媒体记者朋友们。
据悉,“二十四节气诗、书、联、印精品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书画专业团体、收藏界、企业界、民主党派、社区党员群众、老年大学、大中小幼学生等走进展厅观展。展览将持续展览至11月底。(完)
作家孙元发在研讨会上
天津曹禺故居纪念馆首任馆长王海冰在研讨会上
周汝昌先生的侄子周贵麟在研讨会上
何绍基后人、文史家何德骞在研讨会上
《中老年时报》副刊编辑贺雄雄在研讨会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