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高峰
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的危机一步步加深,古城开封各界人民群情激愤,怒火燃烧,开始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开封女中学子与古城其他大中学校学生一起,积极投入到了这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中……。
集会游行 卧轨请愿
1935年12月9日,一二·九运动在北平爆发并迅速席卷全国。消息传到开封,压抑在古城学子心中的救亡怒火终于燃烧。19日,开封各大、中学校校长在开封女师集会,决定举行开封中学以上学校反对华北伪自治示威游行。21日上午,公立、私立40多所中等以上学校一万多人,云集河南体育场。大会通过宣言,向全国同胞陈述了九·一八事变以来国家面临的危险,痛骂汉奸殷汝耕之流的卖国行径,呼吁全体国民团结起来,共同灭奸救国。在通过反对伪华北自治、声援慰问北平学生等提案后,师生队伍高呼口号,由体育场至午朝门,经老府门、省政府后街、大坑沿街、省府街、相国寺后街、鼓楼街、南北土街、东大街,开始了爱国游行,呐喊响彻云霄,全城居民无不慷慨激昂。
23日上午,市30多所学校学生数千人列队到省政府门前请愿,要求中央电慰北平学生,对日抗战、停止屈辱外交,取消华北伪自治组织。下午,学生们召开市学生代表大会,成立开封学生救国联合会,决定自当日起实行罢课,进行爱国宣传。次日,学生宣传队列队出发,向市民宣传罢课原因和救国意义。
26日,市一万三千多学生,再次来到省府门前,要求到南京请愿。因请愿未果,学生奔赴开封火车站,当晚夜宿车站,由此拉开了连续四天四夜的卧轨请愿斗争,陇海线交通为之断绝。《河南民报》这样报道:“男女同学精神盎然,自晨至昏,凝立车站,寒风砭骨,不稍为挫……”;“天寒地冻星满天,鸦雀无声月台眠,精神之佳,令人肃然起敬。”
开封女中学生救国会在开封火车站请愿
在这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中,开封女中学生义无反顾,同开封大中学学生一道,积极投入到了抗日救亡中来。据校友高向明回忆,女中有上百名同学参加了运动,向当局展示了卧轨请愿的壮举。校友郑织文晚年也回忆说:“这次运动对我们这一代人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启蒙教育,奠定了无数青年学生走向革命的思想基础,我就是其中的一个。”
文艺活动 宣传抗日
西安事变爆发后,女中外语教师王实味给学生们讲述事变经过,女中校园里响起了《在松花江上》、《五月的鲜花》等救亡歌声,学生组织起来演出《放下你的鞭子》等剧。女中成立抗敌后援会分会,下设有宣传、戏剧、总务等部门。王实味参加了戏剧组工作,创作了《要落的太阳》剧本,寓意日本侵华战争注定要失败。他亲自担任导演,指导和带领同学们在女中和其他学校演出。抗战爆发后,女中学生还组织童子军,开展抗日救亡演出。
开封女中学生童子军
1937年9月和10月,重建的中共河南省委、开封市委相继成立,领导人民投入到了抗日救亡的洪流。此后,从抗训班到战教团,一个由河南大学教授领衔、以河南大学、开封女师、北仓女中、开封女中等校学生为主体的抗日救亡组织,谱写了一曲开封学子救亡图存的青春之歌。
这年11月,河南大学抗敌训练班成立,文学院院长萧一山任主任,嵇文甫、范文澜任副主任。在抗训班,嵇文甫讲授哲学,范文澜讲授抗战形势和统一战线。来自上海的冼星海和金山,带领抗日救亡宣传队也来到这里,教唱抗日歌曲,排演抗日戏剧。12月,抗训班部分学员组成抗敌训练班服务团离汴南下,到农村宣传抗日。服务团来到朱仙镇、尉氏、鄢陵、许昌、舞阳等地,一路上唱歌曲,搞演讲,出墙报,演戏剧,中原腹地响起了《义勇军进行曲》的雄壮歌声。他们到城镇农村,访贫问苦,搞宣传,办夜校,组织农救会,开办识字班,挨家挨户宣传抗日。
1938年2月服务团改称为战教团,于1938年4月离开舞阳,辗转遂平、信阳、潢川、商城、光山、罗山、固始、息县等地。他们跋山涉水,忍饥挨饿,发动群众,点燃救亡烈火。在罗山,他们赢得了当地开明人士“英勇奋斗如猛虎,天真烂漫似幼儿”的称赞。
在信阳柳林涉水过河的战教团部分成员
投奔革命 奔赴延安
抗战时期的延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敌后人民进行抗战的中心,吸引了大批进步青年奔赴这里。据高向明回忆,一二·九运动后,通过各种途径奔赴延安的开封女中学生有30多人。
1937年12月,在女中读高二的高向明,取道西安前往延安。在西安,她先找到姑姑高舍梓(范文澜、曹靖华的学生,中共党员),并得到姑姑的大力支持,在七贤庄八路军办事处为她办理了手续。之后,在柳青(高舍梓的学生,中共党员,长篇小说《创业史》的作者)的带领下,冲破重重关卡,于次年4月到达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延安马列学院学习,同年5月入党,后到陕甘宁边区青年救国会从事青年工作。2011年,在新华社摄制的纪念建社80周年献礼片《新华社传奇》中,高向明深情回忆了这一经过。
在延安清凉山的高向明
1938年6月开封沦陷,开封女中西迁。女中学生郑织文考入正在淅川办学的开封女中高中部。她的二姐郑京文到淅川为她讲述抗日救亡的道理,报告了毛主席发表《论持久战》的消息,并发展她加入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以下简称“民先”)。次年1月,她带上母亲寄来的学费,和同学于廉、普云湘一起投身革命。她们经南阳来到湖北随县,在朱军和李梅的工作团开始抗日宣传。后在他们的介绍下,来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在这里,16岁的郑织文正式参军。又经过长途行军,终于来到了延安。2002年,近80高龄的郑织文重返七贤庄,她回忆说:“1939年,我16岁,一个欢蹦乱跳的女孩子,为了不当亡国奴,从这个大门走向了革命……”
晚年的郑织文在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旧址
张乃一1931年考入开封女中,毕业后考入河南大学教育系。在河大,她加入了民先,1937年入党,后在组织的安排下,回原籍郾城开展抗日救亡,1938年夏到西华县参加抗敌救国训练班。9月,根据党组织决定,她带领30多名训练班成员,以“抗日救国巡回宣传队”的名义,在西安正式参加八路军,年底到达延安。在延安,她参加了中央组织部训练班学习,陈云、张闻天、秦邦宪等都来讲课。毕业后被组织安排到陕甘宁边区妇联工作。1942年2月成为中央高级党校教员。
女中学生马彦在《赴延安途中》一文中回忆说:“巍巍的宝塔山、清清的延河水,我们终于到延安了。我们心中也像春天一样,充满生机,充满希望。到达延安,恰好涌进了纪念五四运动的热潮,我们开始了新的沸腾的革命生活。”
太行女杰 母校骄傲
一二·九运动爆发后,开封大中学学生成立学生救国联合会,开展罢课游行,到省政府门前示威。女中学生、16岁的张玲,是学联10个学生代表中年龄最小的一位,此后又参加了在火车站的卧轨请愿。1937年,八路军高级将领朱瑞在豫北新张一带建立八路军办事处,张玲和几个同学们一起跋涉,去见朱瑞,要求参加八路军。朱瑞对她们十分赞赏,并要求她们返回开封,多动员同学、青年一起参加抗日。在交通、食宿和通过敌占区等困难面前,张玲回答:“行,我们回去,坚决完成任务!”她们克服了种种困难,一周后回到开封,动员到12个男女同学和社会青年一起北上,加上原来的3人,共15人。在这次行动中,张玲的母亲坚定地支持女儿走上抗日救国道路。
参加革命后的张玲,于1938年2月成为八路军华北干校发展的第一批党员,是年19岁,被称为“太行山上一枝花”。不到半年,她以优异的表现留校任教,为八路军培养人才、输送生力军。1939年后,她先后任山西辽县(今左权县)县委常委兼麻田区委书记、平东县县委书记。她奔赴抗日最前线,组织当地军民参加了响堂铺及百团大战等著名战役,“太行女杰张玲”的美誉响遍根据地。1945年5月,在即将迎来抗战胜利的日子里,经邓小平、刘伯承和李雪峰批准,张玲与向守志结为伉俪。时张玲任平东县县委书记,向守志为八路军团长。
向守志和张玲在太行山
1999年,80岁的张玲回到母校,参加母校80华诞庆典。在短短的两天里,这位与母校同龄的老校友青春焕发,与师生们一起高唱革命歌曲,深情地回忆着在母校的成长岁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