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通道踏浪而来,宝安加快打造“黄金内湾”支撑极。
全球单比特雷达技术领军企业——深圳雷康芯科技术有限公司落地宝安。
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勾勒出世界级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宏伟蓝图。现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早已成形成势,未来蓝图与现实景象的交织,在“9+2”城市群里描绘出惊艳图画。滚滚珠江水,滔滔时代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日新月异;欣欣伶仃洋,节节攀向上,环珠江口100公里的“黄金内湾”应运而生。
身居湾区之心,必先承接湾区发展的巨大机遇,这是对规律的清醒认识。11月11日起,本报推出《湾区方兴 御风而行》专栏,与读者一起,以“湾区视角”观察“宝安腾飞”的必然。
在全球经济格局暗流涌动、中国经济大船乘风破浪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在粤港澳大湾区找到了发展的确定性,人们坚信,“投资湾区就是投资未来”。
大湾区版图星光璀璨,宝安以其绝佳的区位优势和强劲的发展势头,在“投资湾区”的叙事中占有大量笔墨。世纪工程开通,国际枢纽繁忙,新兴产业活跃,全球展会兴旺,宝安的迅猛发展势头吸引着一众优质资源的目光。这片自改革开放以来利好不断的发展热土,正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无限际遇中激发更为强劲的发展活力,释放出更为强大的城区引力,展示着身居湾芯的独特魅力。
在这里,每一次洽谈合作的脉络,都指向一次机遇的兑现、一个梦想的实现。从宝安出发,有更广阔未来。
“流量入口”起势
城区引力加速释放 湾区之心地位彰显
10月25日,开通118天的深中通道累计车流量突破1000万车次,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颇具人气的“黄金通道”,其深圳端出入口所在地宝安正是这泼天流量的必经之地。
流量不仅仅是数据,更意味着实实在在的资源和商机。具体到宝安,流量对这座城区的青睐向来只增不减。从外部赋能来看,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前海“扩区”等多重国家机遇接连落地,宝安的发展地位不断强化,知名度、吸引力随之攀升;从自身禀赋来看,宝安是湾区天然的地理核心,坐拥“六位一体”顶流交通配置,叠加深中通道、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等多个超级“引流”平台,优质资源要素强磁场效应正持续兑现。
“宝安区位于深中通道的东起点,这对宝安区而言是一个极大的优势和机遇。”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教授袁易明认为,以深中通道为依托,宝安有望崛起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要素流通的关键枢纽和大循环的重要交汇点。
以新晋顶流深中通道为中心观察,宝安“流量入口”的地位更加直观。从这一超级通道东侧起点向北,直线距离3公里左右,是拥有航空、海运、高铁、城际、地铁、高速“六位一体”多式联运交通优势的深圳机场。2023年,深圳机场全年累计实现旅客吞吐量5273万人次,国内航线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5000万人次,排名首次跃居全国第二。截至今年10月26日,深圳机场旅客吞吐量已突破5000万人次大关,全年数据有望再创历史新高。
深圳机场的国际航空枢纽地位还在持续加强。近日印发的《深圳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方案(2024—2035年)》8次提及“机场东”,将机场东站纳入深圳“五主五辅”对外轨道枢纽体系中的五大主枢纽,并提出到2035年深圳机场旅客年保障能力达到1亿人次、货邮年保障能力超过350万吨的发展目标。
“未来的深圳机场不仅是强大的流量入口、物流枢纽,还将变身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CBD,这将给宝安区带来巨大的机遇。”知名财经评论员刘晓博分析称。
另一侧,从深中通道东侧起点向南,便可抵达世界级超大型会展综合体——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数据显示,上半年,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共举办各类展会29场,展会面积超196万平方米,在全市办展总面积中占比近四成。王传福、雷军、周鸿祎等车圈“顶流”齐聚的粤港澳大湾区车展吸引超86万人次进场观展,预定成交总金额超100亿元;华为合作伙伴大会、百度Create大会相继在宝安发布重磅技术成果,引领行业潮流;2024年世界隧道大会暨世界隧道博览会和2024年国际会议中心协会(AIPC)亚洲峰会均选址宝安举行;即将开幕的第26届高交会采购清单总额累计已突破千亿元。各类展会规格之高、影响之广,吸引全球目光频频投来。
流量的青睐,正融入宝安的方方面面。2023年,宝安获评“影响力人物”榜单年度城区,今年,10个街道全部上榜全国“2024活力街道500强”,新安、西乡双双进入前十。今年8月,英文原版音乐剧《剧院魅影》在深圳滨海艺术中心结束了5周40场演出,票房收入一举突破4500万元,两项数据均创历史之最。自2021年9月启幕至今,深圳滨海艺术中心已上演超400场演出,据票房分析,来自周边城市的观众占比近三成,观众群体已辐射至香港、澳门以及其他粤港澳大湾区城市。
另一组数据同样值得关注。据第三方抽样调查数据,2024年国庆期间宝安区共接待游客155.14万人次,来自深圳市外的游客占全体游客的51%。
“产业气质”提级
手握两张制胜“王牌” 再造一个新宝安
从引进全国首批“三来一补”企业、诞生新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到在全国率先划定工业红线、率先发布区县级工业互联网发展白皮书,40多年来,制造业已深刻融入宝安血脉,成为宝安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石和鲜明底色。
专家学者在研究世界各大湾区的影响力时,均将“高新技术企业集聚”“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并具有强大辐射带动能力”视为体现湾区核心能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以此标准衡量,宝安制造业大区的明星地位相当稳固。这里聚集着5万多家制造业企业,拥有国高企业超7200家、总量连续7年居全国县区之首,国高企业密度是粤港澳大湾区平均密度的15倍。在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群中,宝安拥有“17+2”,是国内制造业门类最齐全、链条最完整的区域之一。过去一年,宝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增加值突破2500亿元,增加值全市第一的集群达8个、总量居全市第一。
制造业著名的微笑曲线理论认为,生产所创造的价值约占整体价值的三分之一,服务所创造的价值约占三分之二,从产业链价值来判断,制造业的未来势必会向服务趋近。
历史就是最好的证明。自20世纪60年代起,全球开始呈现工业经济向服务性经济转型的趋势,纽约、伦敦、东京、巴黎等世界一流大都市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完成了这一转变,发达的现代服务业已成为世界一流城市的标配。
宝安也迎来了服务业腾飞的契机。2021年9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印发实施,宝安的五分之一纳入前海,前海的三分之二落在宝安,宝安一跃成为国家实施“前海战略”的主战场,推动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正是前海的重要主业。2023年12月,《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发布,宝安成为前海蓝图中着墨最多的区域,肩负起支撑前海建设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高地的光荣使命。
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基础雄厚的产业优势,生产性服务业这一诞生于制造业并反哺制造业各环节创新发展的关键领域,成为宝安推进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方向。今年初,宝安在全市率先发布《关于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提出未来三年将推动区内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高水平赋能新型工业化,力争到2026年全区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65%以上。
“生产性服务业,是未来能够‘再造一个宝安’的重要抓手。”有专家表示,《三年行动计划》的出台,充分体现了宝安坚持制造业当家的决心,足见宝安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拉动制造业升级的重视,生产性服务业将成为宝安未来服务业的发展方向。
发展成果就是最好的体现。今年1-5月,宝安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553.5亿元,同比增长2196.2%,规模远超去年全年总和;40家供应链企业销售额增长32.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1.85亿元、增长6.1%,总量全市第二、增速全市第一。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两翼齐飞的发展格局正加快形成,手握两张“王牌”,“再造一个新宝安”注定海阔天空。
撑起湾区“投资风口”
战略利好与产业优势叠加锻造宝安机遇强磁场
在粤港澳大湾区迅猛发展的集团军中,宝安始终勇立潮头,2023年以8.5%高增长率实现GDP5202亿元,经济总量跻身全国区县前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风劲吹,鼓满宝安高质量发展的帆,掀起了“投资宝安就是投资湾区”的热潮。
“很多上下游合作伙伴在宝安,有一些潜在的客户也在宝安。”今年2月,全球单比特雷达技术领军企业——深圳雷康芯科技术有限公司落地宝安,总经理孙维泽介绍说,吸引他们落地宝安的一大原因,就是这里产业链条完整。他的观点具有普遍意义,因缘际会,与该司同步落地并签约入驻到同一园区的还有另外7家企业,他们成为企业发展与地方发展的双向奔赴、携手共进的生动缩影。
今年以来,宝安进一步加强对外经贸交流,积极链接全球资源。年初,宝安联手前海再次组团到香港开拓合作。宝安机遇、前海机遇、湾区机遇吸引了600多位政企人士参加活动、对接合作。去年,宝安在在维港水畔与12家香港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基础上,今年,香港21个优质项目在对接活动上签约落地前海和宝安,项目涵盖商贸、物流、先进制造等领域。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投资宝安”已是观察“投资湾区”的重要风向标。不久前,世界500强企业西门子在宝安启用旗下粤港澳大湾区首个集硬软件于一体的研发创新机构。西门子运动控制业务亚太区总部总经理Frank Golueke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是全球最具经济活力的区域之一,也是高水平科创人才高地。将运动控制业务的研发创新中心设立于深圳宝安,能够更好地利用本地人才及区位优势,精准、快速地响应客户需求,为中国乃至全球工业‘智改数转’注入活力。”
近段时间,一座屹立于沿江高速公路旁的钢铁巨物备受瞩目,这是由华发集团投资建设的全球最大室内雪场,悬挂于其顶部的“2025年国庆开业”横幅,已深深地在广大粤港澳大湾区居民心中设了一个“闹铃”。华发集团深圳公司总经理李挺向表示,前海和宝安是一片不可多得的热土,希望各位香港朋友一起随着时代的脉搏、乘湾区东风实现更好发展。
东风劲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政策红利持续在宝安释放。前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三大平台之一,进入扩区后的第3个年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文,对在前海工作的香港居民,其个人所得税税负超过香港税负的部分予以免征,将前海15%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扩展至前海合作区全域,进一步在宝安释放扩区的“规模效应”和“乘数效应”。
近期,更早一步投资宝安的多个重大项目接连发布好消息:紫荆文化总部大厦项目开工,华润雪花科创城项目全面封顶,腾讯“企鹅岛”一期工程即将建成投用。
在建项目逐个报喜,意向项目纷至沓来,争先抢滩登陆宝安的背后,有着抢滩登陆粤港澳大湾区的强大逻辑作支撑,道同与共,同行者众,宝安“强磁场”充分显现。
解锁发展“顶流密码”
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领湾向前
40多年前,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在这里起步,冲破思想观念束缚,胸怀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宝安接连创造着启迪后来者的“第一”“率先”,始终勇立时代发展的前沿。
进入新时代,迈上新征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前海合作区“扩容”等重大机遇接踵而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更是敲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催征鼓点。在区委七届七次全会上,宝安贯彻上级部署要求,提出160项改革任务,计划形成一批具有深圳特色、宝安特点、体现改革担当的实践成果。
160项改革任务,既是工作目标,更是“再造一个新宝安”的雄心。
改革的热潮,涌动在每一寸宝安土地上。燕罗“湾区芯城”,广东省首个“整街统筹”项目、深圳市首个平方公里级“工改工”项目,华润微电子首先受益,从这一项目中获得了宝贵的土地资源,一期总投资220亿元,总建筑面积达22万平方米。近年来,宝安创新打出“整备为先、整治为主、转型为要、更新为辅”的“整整转更”存量土地二次开发组合拳,首创“建立一套遴选机制,明确一个分类标准,设计一套评分算法,制定一套分配规则”的“四个一”产业遴选模式,近三年整备土地1121.7公顷,有力保障包括华润微电子在内的一批具有粤港澳大湾区引领意义的重大项目开发建设,向全球优质项目发出了“只要是好项目,宝安一定有地可用”的信号。
更具体的变革,体现在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进化上。10月28日,央视新闻频道《朝闻天下》节目播发了题为《主动而为 干在实处——大省见闻 破局!“链式改造”重塑“广东制造”》的报道,以宝安实践和经验作为样板,展示广东省“链式改造”成效。
报道的背后,是一个由多个部门组成的技改专班日夜运筹的结果。今年初,宝安出台深圳首个区级技术改造政策,把“事后补贴”变“即投即补”,企业同时叠加享受市级、区级资助,单项资助最高可达1.5亿元。仅上半年,宝安技改投资已达49.3亿元,同比增长18.2%,助推规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6%,人工智能产业实现产值220亿元。8月,宝安政策再次加码,出台“增资扩产8条”,鼓励制造业企业增资扩产、设备更新,以真金白银助力企业向“新”转型、向“兴”发展。
从引进全国首批“三来一补”企业起步,到提出加快构建具有宝安特点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变的是产业形态的转型升级,不变的是“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特质。对接前海战略,宝安结合自身特点,创新谋划深港先进制造业合作区,打造前海合作区内唯一的先进制造业片区,探索“香港研发+前海服务+宝安制造”协同发展路径。面向未来,宝安以超前理念谋划,启用全国首个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客运中心”,开放全国首个无人驾驶出租车商业化试点中心城区。补齐新技术、新物种走向市场的应用场景,宝安为创新创业提供更大自由度的发展空间。
梦想的不断兑现,吸引越来越多的新伙伴通过宝安,走上粤港澳大湾区这个施展才华的舞台,这个因改革开放引领产业变革风潮的城区,定能凭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中走向更光明的未来!(记者 邢易知 陈董成/文 宋璐/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