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小乡村如何发展好支柱产业?如何写好村富民乐的民生答卷?又如何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蹚出属于自己的致富路?在曲阜市姚村镇毕家村,我们找到了答案。
走进村子,一幅幅让人心旷神怡的画卷呈现在眼前:道路地面干净整洁,墙绘丰富多彩,农产品多种多样……毕家村的“新农人”们正逐步成长为“兴农人”,用智慧和汗水浇灌出一片片生机勃勃的田野,绘就了一幅幸福家园的美好画卷。
把农业变产业,打造乡村“新名片”
立冬时节,天气转凉,毕家村的火龙果大棚里却是一片红火。红彤彤的火龙果挂满枝头,犹如一个个小灯笼,在藤蔓间摇曳生姿。
毕家村的农产品种植和游玩采摘相结合的模式,深受消费者青睐。“这里的火龙果味道真好,还能自己采摘,真是不错!离家不远,周末开车就能带孩子来体验。”来自曲阜市区的王女士一边品尝着火龙果,一边赞不绝口。
毕家村党支部书记、曲阜市“富之民”莲藕种植中心负责人颜井利站在大棚前,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他深知,这些火龙果不仅承载着村民们的辛勤付出,更寄托着毕家村乡村振兴的梦想。“我们基地的火龙果不愁卖,通过微信朋友圈的口口相传,已经有了一批忠实粉丝。”颜井利说。
姚村镇毕家村为发展支柱产业,壮大集体经济,成立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火龙果种植项目,该项目建设火龙果大棚6座,占地20亩。随着近年火龙果大棚运营良好,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15万元。此外,毕家村还充分利用“泗河综合开发”机遇,在河堤两侧40余亩土地进行旱藕、泥鳅养殖。莲藕基地在管理运营过程中,增加了村民就业岗位、劳动收入。
火龙果、莲藕、猕猴桃等种植基地的成功建成,为姚村农业产业化发展起到了典型示范带头作用,提供了可复制的发展模板,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把民生放心里,开创幸福“新气象”
如何把产业优势转化为民生优势?真真切切地享受到发展红利,过上实实在在的好日子,是百姓的共同期盼。
在毕家村的“两委”班子成员们看来,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经济的增长,更是环境的优化和民生的改善。毕家村将产业经济增收转化成民生实效,村里开办的助老公益食堂,每天早午两顿饭仅需5元,让老人们吃上了“幸福餐、热乎饭”。正在食堂就餐的颜井连老人由衷地称赞道:“孩子们平时工作忙,我总是自己在家糊弄一口,没有心劲儿做饭,现在有了幸福食堂可好了,几块钱就吃饱,关键还荤素搭配,比在家吃得还好!”
“老人们每天来这儿吃饭,不仅吃得舒心,还有年轻人陪着唠家常,让他们有种回家的感觉。”毕家村幸福食堂的工作人员颜芳表示。
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老年人的就餐问题,更传递了社会对老年人的关爱和温暖。全村通过党建引领和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走出了一条“党建+产业+服务”的乡村振兴新路子,带领着村民共同致富,提高了村民的幸福指数。
把发展放首位,蹚出致富“新路子”
如今的毕家村,不仅通过产业引领,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使火龙果等经济作物种植、游玩式采摘等在圣城田野“遍地开花”,这个村还坚持以党建为引领,通过实施“村党支部+经济合作社+强村共富公司+农户”的发展新模式,将乡村振兴的经济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民生实效。
毕家村大力发展乡村产业振兴,统筹打造“1+5+1”农文旅融合发展“一块田”运营模式,即1个共富公司统领、5个“一块田”产业板块(特色采摘“一块田”、莲藕种植“一块田”、精品粮食“一块田”、鱼虾垂钓“一块田”、高品蔬菜“一块田”)以及1个特色美食餐饮“福满堂”农家小院。
2018年率先成立了“富之民”强村共富公司,聘用农民进“自家地”务工,探索“土地租金+二次分红”的分配模式,在保底1000元/亩的基础上增加260元让利于民,年可增加红利80万元,彻底解除群众后顾之忧,放活土地经营权,激发了村民参与乡村产业发展和治理的积极性,带领村民共同驶向富裕的“快车道”。
当下,颜井利和其他新农人们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绘就了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火龙果园的红果诱人,莲藕种植园的荷叶摇曳,猕猴桃种植园硕果累累,垂钓园悠然,粮蔬种植基地尽显生机……一幅“生态美,百姓富,产业旺,乡村兴”的美好画卷,正在毕家村徐徐展开,百姓的幸福生活已经成为画卷上最动人的风景。(通讯员 韩东琳王晓丽曹楠 图片来源 曲阜市委宣传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