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后,毛主席和周总理一直在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而努力。
有一次,曹聚仁问周总理:“
如果台湾回归祖国,打算如何安排蒋介石?
周总理的回答让曹聚仁吃了颗定心丸,但眼看台湾就要回归祖国,却一次又一次与祖国擦肩而过。
那么,周总理是如何回答的呢?
一、从武力解决到和平谈判
可以说,如果没有美国插手,恐怕台湾早就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1949年初,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毛主席和周总理根据当时形势,作出1950年武力解放台湾的决策,为此,他们做了很多准备,还特地让苏联帮忙培养飞行员。
1950年6月,我军的准备工作已经差不多了,却正好赶上朝鲜内战爆发,美国在这个时候向台湾出动,阻挠大陆解放台湾,同时插手朝鲜内战。
由于美军越过了三八线,严重威胁到了我国安全,毛主席和党中央决定把解放台湾的行动放一放,先支援朝鲜。
我军忙着抗美援朝,国民党则趁机借美国之力强化军事力量,共产党的优势再一次被削弱。
抗美援朝结束后,台湾问题的形势更加复杂。因此,毛主席和周总理不得不改变方针。
武力解决似乎不太现实,只要解放军有所行动,驻扎在台湾海峡的美国军舰必然会插手,而我国的海军还没锻炼好,只能争取和平谈判。
二、毛主席、周总理谈台湾问题
1956年10月,毛主席和周总理会见了曹聚仁,他是一名作家、记者,和国共两党都保持友好关系,也始终在为祖国统一而奔波。
毛主席对曹聚仁说:“如果台湾回归祖国,我们不会过多插手台湾的政治,蒋介石依然可以在台湾搞他的三民主义,国共双方都不要派特务搞破坏。”
毛主席的态度让曹聚仁很感动,他能看到大陆的诚意。
之后,曹聚仁问周总理:“
如果两岸统一,你们打算如何安排蒋介石他们呢?
周总理毫不避讳地说:“蒋经国可以安排到人大或政协,蒋介石的职位一定不会低,肯定要在中央任职。同时,台湾依然归他们管,不过如果陈诚想要接手,蒋经国只能委屈一下当副的。”
台湾本来就是中国的一个省,国民党败退台湾前,陈诚是台湾省省长,国民党占领台湾后,他担任副领导,所以周总理选择优先考虑陈诚,并且陈诚本身也是国民党。
总的来说,台湾仍归国民党管理,共产党也接纳蒋介石、蒋经国,许给他们高官,这样的胸襟令国际震惊。
周总理还表示,只要蒋介石愿意带台湾回归祖国,两党之前的恩怨既往不咎,绝不会再怪罪他。
中国共产党拿出了最大的诚意,然而蒋介石的多疑和美国的施压加大了谈判难度。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蒋介石同样反对“两个中国”,主张“中国的事由中国人民自己解决”,不希望美国插手。
三、台湾回归被迫中断
美国和蒋介石的关系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和谐,美国想把台湾问题变成国际问题,蒋介石也有自己的底线,不愿干卖国之事,一直想要脱离美国。
在这样的矛盾下,美国企图挑拨蒋氏父子和陈诚的关系,决定拉拢陈诚。
陈诚是个有民族气节的人,他表示要向历史交代,自然坚决反对美国的分裂行为。
这让周总理对台湾问题更有信心,多次派人向陈诚传达中共中央的意思,希望国民党可以和共产党携手,不要让台湾省落到美国手中。
1965年3月,陈诚病逝,他生前虽然没有明确回应共产党,但留下的遗言中没有“反共反攻”,而是提醒蒋介石不要信任美国。
此时,蒋介石的态度已经有了很大松动,他决定和共产党好好谈一谈,提出了六个要求。中共中央表示可以商量,但没过多久,合作被搁置。
等合作之事再被提起时,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一些重要的中间人都年老或病逝,蒋介石决定亲自出马。
然后双方都准备就绪后,再次出现大变故。
1975年清明节,蒋介石因心脏病不幸去世。第二年,周总理和毛主席也相继病逝。
收复台湾的问题眼看就要有大进展,却因几个重要领导人的逝世被迫中断,只能留待后人努力。
周总理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都不忘台湾问题,从昏迷中醒来后,强撑精神询问台湾近况和一些台湾的老朋友,将未竟的统一大业交到后人手中。
结语:
收复台湾的路必然是艰辛的,前人已经付出了很多努力,后人自然要踏着前人的路继续前行,两岸统一是众望所归,也是必然趋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