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村社区填表时间从600小时到50小时!
碧翰烽/文
日前,据人民网报道《一线探减负,基层干部迎来五大变化》,主要包括:发文开会少了,抓落实时间多了;迎检少了,走访多了;工作留痕少了,服务百姓时间多了;墙上牌子少了,群众脸上笑容多了;干部借调少了,为基层赋能多了。
在“工作留痕少了,服务百姓时间多了”这一变化当中,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一位社区书记说,“以前填表格、建台账、报数据、打卡五花八门的APP,我们几乎被拴在办公室了,把这应付完,就已经很累了。”
现在,万柏林区依托县区智慧社区平台开发了“一键报表”“一键证明”模块,“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被有力遏制,各类报表减少192种。“原来社区一个月光报表要600多个小时,现在一个月大概有50多个小时。”
关于基层报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复性报表。基层组织就是那么几项几类数据,这个要,那个要,昨天要,今天要,几乎都是重复的内容;
二是多头性报表。同样一个内容,甲部门要,乙部门也要,丙部门也要,只是稍微变了几个字段或者顺序,就得反复上报;
三是突击性报表。往往今天下通知或者打电话,当晚或第二天就要上报;
四是繁琐性报表。有的报表设计得非常复杂和繁琐,逻辑看起来十分严密,让不少基层干部难以看懂或理解,有基层干部戏言,有的报表没个研究生水平是看不懂的;
五是政绩式报表。也就是说,有的报表就是为了制造政绩,甚至于弄虚作假而设计的,其数据背后的内容没有可操作性和现实性。
当然,填报数据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确保信息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
对于上级决策来说,必须及时、准确、完整掌握来自于基层的各类数据信息,而且还要通过信息的获取,来了解和评估决策的执行情况,从而保证治理的实效。
对于基层工作来讲,必须及时、准确、完整收集各类数据信息,不仅在于提升基层的基础数据能力,而且还要通过各种数据来评估、反馈基层治理的效果。现在有的基层数据能力欠缺,一些基础性数据没能做到心中有数、熟练掌握。
当前,一些治理当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往往就在于上下的信息互通互动问题,上级难以真实、完整掌握基层的数据信息,基层也往往通过个别信息优势来软化执行效果。
所以,畅通信息数据的收集、传输、共享渠道,对于基层治理现代化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基层的报表工作,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键问题在于充分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切实将大数据的优势发挥到位,而不是成为基层的又一负累。这里面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快数据共享平台的顶层设计与推动应用,将重复性、多头性、突击性的报表负担真正减下来。
还有就是不断提升数据的自动抓取和分析能力,不要反复去折腾、消耗基层干部的人工,尤其是一些繁琐性报表、政绩性报表,应该加大改革力度,做到化繁为简,去伪成真,不要去做一些无意义的工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