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993年,刘晓庆采访惹李讷不满,指责:你怎么会问出这样的问题

0
分享至

刘晓庆年过古稀,却还在演黄花大闺女、孕妇甚至是学生,这让网友们直呼:“刘晓庆奶奶,收手吧!”

1950年出生的刘晓庆如今已经74岁,可她最近在参演的影视剧里,扮的都是小年轻。

在某部电影中,刘晓庆饰演的“女儿”,真实年龄比剧里的父亲还要大十多岁。



现在的刘晓庆可能争议不断,可她刚出道时,是绝对的“国民女神”。

凭借《瞧这一家子》、《芙蓉镇》等作品,刘晓庆斩获多项大奖,她饰演的武则天,更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在1993年,《毛主席之路》开拍后,刘晓庆还曾有幸采访过毛主席的小女儿:李讷

可刘晓庆的一些提问,惹得李讷很不高兴,直言:为什么会问出这种问题?



毛主席的“大娃娃”,李讷的“小爸爸”

回忆起父亲毛主席,李讷感慨地说:“记得我最早学会的一句话,就是‘爸爸,我们散步去’!那时我两三岁,只能拉着爸爸一根手指。后来,我逐渐长大,拉着两根、三根,再拉他整个的手,父亲就这样带着我走啊走,从延安走到了北京城。”

1950年的一天,毛主席和李讷正在院子里散步。



李讷心情不错,哼唱起了曹火星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

毛主席问李讷:“你说说,党成立于哪年啊?”

李讷答道:“1921年。”



毛主席又问:“那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哪年成立的?”

“1949年。”

“好!”毛主席接着问道:“那么,中国的历史多少年了?”

李讷想了一会儿:“几千年肯定是有了!”



“对嘛,中国已经有5000年的历史,你想想是先有中国还是先有党?怎么能说没有党就没有中国呢?”

毛主席接着说:“不要紧,我帮你加一个‘新’字,这首歌就叫《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你看好不好?”

于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成了现在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毛主席一生有10个子女,最后长大成人的只有四个;而一直陪在毛主席身边的,则只有李讷一人。

李讷说:“我出生在战争年代,条件虽然艰苦,却因为父亲,依然度过了非常欢快的童年。爸爸叫我大娃娃,我便叫他‘小爸爸’。”

回想起延安的岁月,李讷是这样说的:“我从不觉得有什么艰苦,反而非常高兴。



当时,由于国民党封锁,延安军民常常吃不上米和面。

很长一段时间,干部战士的主食只有黑豆,李讷自然也不例外。

“胃受委屈?没有。一点儿没有。相反地,自己拿着小碗,排着队去打饭,觉得挺好的,跟小大人一样!”李讷永远也忘不了当时人们的精神面貌:“大家都觉得,后方吃点苦,就能为前方分担些压力!大人,小孩都一样,情绪非常高涨。”



与哥哥姐姐相比,李讷是幸运的。她既没有寄养在老乡家里,也没有进过保育院。

即使转战陕北时,李讷也一直待在父亲身边。

她回忆道:“刚开始,我跟着大人们走,后来实在走不动了,又不会骑马,战士们就在马鞍前后弄了个铁架子,把我捆在上面。每次过封锁线都是很紧急的,可我就这么在熟睡中度过。”



李讷需要毛主席,同样,毛主席也需要李讷。

李讷的作用,相当于“解疲丸”、“开心果”。

毛主席日理万机,工作起来常常是通宵达旦,有时明明已经非常累了,却依然放不下手中的工作。

警卫人员见状就把李讷抱进屋子里,让她跟毛主席玩一会儿,转移下注意力,放松放松心情。



有时候,毛主席还会陪着李讷出来跟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

在李讷的印象中,父亲毛主席,还经常给小朋友们出主意:“只要一见到爸爸出来,我呀,叶艳、叶丽亚。这些小孩都在他后边跟着。”

小朋友们经常凑在一起“盖房子”,毛主席只要看到,就和大家一起“盖”,帮他们做“窗户”,挖沟、饮水,虽然是过家家,却也非常认真。



“夹着尾巴做人!”毛主席对子女的要求

在老百姓心中,毛主席是慈祥的、和蔼可亲的,可同时他也是一位严父。

1946年,毛岸英刚从苏联回国,毛主席就让他脱下那身苏军制服和大皮靴,换上自己穿过的旧棉衣棉裤。



毛岸英接手工作后,毛主席就问他:“你吃什么灶?”

毛岸英回答:“中灶。”

毛主席听完顿时生了气:“你有什么资格吃中灶,你应该跟战士一起吃大灶!”

从那之后,毛岸英就搬到了单位宿舍,和大家一起吃大锅灶。



在待人接物方面,毛主席也对他有严格的教导:“你先去探望老同志,见了人不要没大没细的。年纪大些的,爷爷、伯伯、叔叔、婶婶,该喊的一个都不能少”停了停,他又说:“你要虚心,向大家多多学习。”

即使是对待两个女儿,毛主席亦非常严格。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最常对孩子们说的就是:“夹着尾巴做人,不要觉得自己有什么了不起!”



李讷上小学时,学校里让填籍贯、家长姓名、家长工作。

毛主席特地嘱咐李讷,不要在父亲一栏填他的名字,籍贯也不能写湖南湘潭。

所以,不论是同学还是老师,很少有人知道李讷的真实身份。

李讷所在的育英小学离家比较远,只能一星期回去一次。

警卫人员为了方便,就用小车接她。



毛主席知道后大发雷霆:“别人的孩子能自己回家,我的孩子为什么不行?”

毛主席曾说过一个问题:“有些领导的子女,也是‘汉献帝’,甚至是阿斗。机关的托儿所、幼儿园,孩子们相互之间比坐的是什么汽车,爸爸妈妈干什么?比谁的官大官小。这样不是从小培养一批贵族少爷吗?”

从那以后,李讷要么骑自行车回家,要么坐面包车。



说起面包,李讷还因为它挨过批评。

当时,印尼总统苏加诺给毛主席送了些咖啡、黄油、面包。

厨师们自作主张,把它们加工了一下,给孩子们改善伙食。

毛主席知道后,专门开了个家庭会议,让他们多想想老百姓,批评他们不许这么吃,还是要吃中国饭,要喝稀饭、吃馒头片。

李讷觉得不就是吃了片面包,不至于发这么大火,流下了委屈的泪花。



毛主席曾问警卫员:“李敏好,还是李讷好?”

卫士客观地回答:“都挺好,对自己要求很严格,有上进心。她们对大家都很尊重,身上没有高干子女的那种优越感。”

而毛主席却说:“我看她们不如你们有出息,也不如你们有前途,她们比你们吃的苦少,能吃苦的人才有出息。”

在毛主席心中,子女不能娇生惯养,吃不得苦,而要严格教育,严格要求,让他们经风雨、见世面,到大风大浪中去磨炼。



“红色公主”泯然众人,李讷:没什么,这就是生活

那么,李讷究竟吃了多少苦?

上中学时,李讷跟陶铸的女儿陶斯亮说:“(以后),我不是当最好的人,就是最坏的人。”

作为领袖的孩子,李讷比同龄人要成熟得多。



陶斯亮形容:“李讷虽然和我一样,也是初中学生,但是她读书之多,学识之渊博,思想之深刻,见解之独特,待人接物之稳重,则完全不像这个年纪的孩子。在她面前,我不由得将自己减去10岁。”



李讷没有花衣服,没有裙子,不梳辫子,不允许自己浑身上下有一丝颜色。

成年后,她就住在毛主席住所旁边一间小院子的单人间里。

单人床躺在狭窄的角落里,床的旁边是桌椅等简单的家具。

沙发、地毯、衣柜、镜子、卫生间,李讷通通没有,她和大家一起吃大锅饭,过了饭点就吃方便面。



毛主席去世后,李讷完全成了普通人,身患疾病的她还是个单亲妈妈,独自照顾着儿子,挤在警卫局宿舍里。

李讷的工资只有70多元,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买不起肉,儿子长得很瘦。

李银桥的夫人韩桂馨回忆:“李讷独自带一个孩子,家不像家,买了粮食拿不回来,就买个小车推回来,母子俩再把粮抬上楼。我看到这情景,心里很难受。”

直到1984年,在李银桥夫妇的介绍下,李讷与王景清喜结连理,日子才有了改观。



家里有了顶梁柱,顿时都不一样了,王景清帮着换门窗、改电路。

就连胡同口卖猪肉的师傅,都对王景清说:“你来了,李讷的日子也好过多了。去她只买1、2毛钱的肉,少得没法切。”

当然,李讷还是万千普通人之一。

她靠着工资生活,冬天推着车子去买煤炭、屯白菜;会为了一家人的柴米油盐而发愁。

提起这些,李讷总是一笑而过:“没什么,这就是生活嘛!”



1993年,《毛主席之路》开拍,李讷受邀到现场接受采访,而刘晓庆正是节目的主持人。

刘晓庆问了李讷很多问题,其中一条惹得李讷很生气。

刘晓庆问李讷,会不会责怪父亲,“他怎么不让你生活得好一点”。



李讷的神情变得非常严肃,她一字一句的说:“现在我和普通人一样生活,这有什么不好的?父亲留给我的是精神财富,这是终生享受不尽的财富。”

如今的李讷已经84岁高龄,却依然精神矍铄,她儿孙绕膝,过着简单而恬静的生活,怡然自乐。

参考文献:
我眼中的毛泽东--毛泽东的女儿李讷访谈录
刘晓庆曝与毛泽东儿媳韶华、孙子毛新宇合影 凤凰网 娱乐
毛主席散步时听到李讷唱歌,他给歌名加了一个字,后来成为“颂党第一歌” 文汇网
庾莉萍.毛泽东儿女们的坎坷命运[J].红广角,2012,(03):19-21.
刘振华.从毛泽东关怀子女成长看家风建设[J].中国档案,2021,(04):82-83.
全紫红.毛泽东严禁子女搞特殊[J].党史文汇,2013,(01):6-8.
唐小雨,华丽.毛泽东的女儿李敏和李讷[J].山东档案,2007,(06):54-55.
《我和聂力、李讷》 陶斯亮 《中华儿女》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趣文史录 incentive-icons
趣文史录
很难想象,在抗战年代,先烈们拥有着怎样的毅力和信念,才能在艰难困苦中取得胜利!
331文章数 5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强军之路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