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75岁知青回云南看初恋,意外得知自己已儿孙满堂:我对不住你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老马,你还留着这张照片啊?"护士小李轻声问道,看着病床上的老人手中那张泛黄的照片。马德黎微笑着点点头,目光中闪烁着往事的星光。

五十年前的云南,那个穿着粉色褂子的姑娘,如今还在那个遥远的山村吗?



01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内,75岁的马德黎躺在病床上,手中紧握着一张泛黄的老照片。窗外的梧桐树随风轻摆,斑驳的树影映在雪白的床单上,仿佛岁月留下的印记。

"爸,今天感觉怎么样?"马启明推门而入,手里提着保温饭盒。他是马德黎的独子,在上海一家外企担任高管。看到父亲又在看那张老照片,马启明的眉头微微皱起。

马德黎将照片轻轻放在床头柜上,向儿子微笑道:"好多了,比昨天好多了。"

"医生说您的各项指标都在好转,再观察几天就能出院了。"马启明一边说着,一边打开保温饭盒,香气四溢的鸡汤填满了消毒水的气味。

马德黎望着窗外,目光深邃:"启明啊,你还记得我给你讲过的知青岁月吗?"

"记得,您年轻时候在云南插队的事情。"马启明应道,"怎么突然想起这个?"

老人轻抚照片上那个穿着蓝色褂子的姑娘,声音有些哽咽:"这是你杨阿姨,杨莲花。那时候我们都很年轻,她是村里最美的姑娘……"

往事如潮水般涌来。1969年的深秋,刚满20岁的马德黎随知青大队来到云南白沙镇玉湖村。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正是杨莲花家收留了这个远道而来的上海知青。



"她总是笑眯眯的,说话轻声细语,教我做农活时特别有耐心。"马德黎的眼睛亮了起来,"那时候村里没有电,晚上就点着煤油灯,我们一边剥玉米一边聊天,说着上海的繁华,聊着村里的点点滴滴。"

马启明安静地听着,这些故事他从小就听父亲讲起,但从未见父亲如此动情。病房里安静得只剩下监护仪器的滴答声,和老人轻缓的叙述声。

"爸,您是不是想去看看她?"马启明突然问道。

马德黎愣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都五十年了,她可能早就不在那个村子里了。再说,我这身体……"

"我陪您去。"马启明坚定地说,"您刚做完化疗,效果这么好,医生说只要注意休息,就没什么大问题。"

老人摇摇头:"不用你陪,我自己去。这是我和她之间的事情,我欠她一句话,得自己去说。"

马启明还想说什么,但看到父亲坚决的眼神,终究没有再坚持。他明白,有些心结,必须由当事人亲自去解开。

夜深了,病房里只剩下马德黎一人。他将照片举到眼前,月光下,那个青春靓丽的身影似乎又回到了眼前。五十年前的承诺,五十年的愧疚,是时候做个了结了。

02

清晨的阳光洒进病房,马德黎早早就醒了。这些天来,他一直在为即将开始的寻访之旅做准备。虽然儿子马启明极力反对他独自前往,但他心意已决。

"爸,您真的不用我陪着吗?"马启明帮父亲收拾行李时,再次问道。

马德黎笑着摇头:"我虽然生过病,但现在已经好多了。再说,我对那边的路还记得清清楚楚。"说着,他从床头柜里取出一个布包,那是他珍藏多年的物件。

布包里除了那张泛黄的照片,还有一封从未寄出的信,信纸已经发黄,折痕处几乎要断裂。马德黎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放进随身的挎包里。

"这些年,我一直在想,如果当初我没有离开,如果我履行了诺言,生活会是什么样子。"马德黎望着窗外的天空,喃喃自语。

马启明听出了父亲话语中的惆怅,轻声说道:"爸,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您不要太自责。"

"不,启明,有些事情必须要面对。"马德黎转过身,郑重其事地说,"这可能是我最后的机会了。"

第二天一早,马德黎就踏上了前往云南的火车。坐在车窗边,看着飞速后退的景色,他的思绪又回到了五十年前。那时候,他也是坐着火车来到云南,只是那时的他才二十岁,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迷茫。



列车穿过重重山峦,跨过滔滔江水。马德黎从包里取出那封陈旧的信,轻轻展开。信是他在离开玉湖村前写的,但最终没有勇气交给杨莲花。

"莲花:

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回上海了。对不起,我食言了。我知道这样做很懦弱,但我真的没有勇气当面告诉你。家里来信说母亲病重,我必须回去。我答应过要娶你,要和你一起生活,但现实让我无法履行诺言……"

马德黎的手微微颤抖,信上的字迹已经模糊,但每个字都深深刻在他的心里。当年的他,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做出了选择,但这选择却成了他一生的遗憾。

火车上的广播响起:"下一站,昆明站。"

马德黎收起信,深吸一口气。从昆明到白沙镇还要坐长途汽车,再转乡村客车。他知道,距离重逢越来越近了。

一路上,马德黎的心情越发忐忑。他不知道杨莲花是否还在村里,更不知道她是否已经原谅了自己。五十年的光阴,足以改变太多事情。

03

傍晚时分,马德黎终于到达了白沙镇。站在熟悉又陌生的土地上,他感到一阵恍惚。五十年前的土路已经变成了水泥路,曾经的茅草房也换成了砖瓦房,只有远处的群山依旧巍峨如故。

"老先生,您是来找人的吗?"路边一个年轻人热情地问道。

马德黎点点头:"是啊,我想打听一个人,杨莲花,不知道她还在玉湖村吗?"

"杨莲花?"年轻人思索片刻,"您说的是杨奶奶吧?她是我们村里的老支书,现在还住在村里呢。"

听到这个消息,马德黎的心猛地跳了一下。她还在村里,还活着,这就够了。

顺着年轻人指的方向,马德黎缓步走向村子。每走一步,记忆就清晰一分。那条通往村口的小路,那棵枝繁叶茂的老槐树,还有溪边的那块大石头,都承载着往日的回忆。

在路过一片玉米地时,马德黎停下了脚步。五十年前,就是在这片地里,他第一次见到杨莲花。那时的她,正在玉米地里锄草,看到这个戴着眼镜的上海知青,笑得那么灿烂。

"您认识这里?"跟在后面的年轻人好奇地问。

马德黎微笑着说:"认识,我年轻的时候在这里当过知青。那时候,这片地比现在大多了,种的都是玉米。"

走到村口,马德黎的脚步越发沉重。村子里多了许多新房子,但老式的砖瓦房还在,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格外温暖。

"杨奶奶就住在那边那座青砖房里。"年轻人指着不远处一座朴素的二层楼房说道。

站在院门口,马德黎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院子里传来说话声和孩子的笑声,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他鼓起勇气,推开了虚掩的院门。

院子里,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太正在逗弄一个小男孩。听到脚步声,她抬起头来,目光与马德黎相遇的那一刻,时光仿佛静止了。



"德黎?"杨莲花颤抖着声音问道。

马德黎的眼眶湿润了:"莲花,是我,我回来了。"

04

院子里一时陷入了沉默,只有远处的鸟鸣声打破这份宁静。杨莲花怔怔地看着马德黎,目光中饱含着太多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

就在此时,一个小男孩探着头好奇地问道。"奶奶,这是谁啊?"

看着眼前的小男孩,马德黎却顿时愣住了...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