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6月起,国军对各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意图“一劳永逸解决国内问题”,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自此爆发。国军敢于如此,是基于实力上的优势。
战前国军总兵力430万人,其中正规军约350余万,除了抗战胜利时接收的100多万日军装备,还获得了大批先进美械;解放军总兵力约为127万,其中野战军60余万,有的只是简陋的“小米加步枪”。
然而在接下来八个月里,解放军采用灵活机变的运动战法,着眼全局不计一城一地得失,并集中优势兵力消灭其有生力量,造成国军损失70余万,彻底粉碎国军“全面进攻决战决胜”的梦想,使其被迫转入重点进攻。
因山东解放区群众基础好,发展形势顺利,也成为国军重点进攻的目标。
1947年3月末,国军调兵遣将聚集24个军级单位,共45万兵力(另一说为54万),悍然进犯山东临沂解放区。此次是有备而来,“五大主力”除新一军、新六军派往东北,整编74师、整编11师、第5军都汇聚于此,一派气势汹汹志在必得的气象。
由于在神出鬼没的迂回穿插战术上吃过不少苦头,国军也充分汲取教训,变得十分谨慎。以“三大主力”为核心,编成三个重兵集团协同行动步步为营,整编74师被划入第一兵团,军事主官汤恩伯。
相比之下,华东野战军在山东总兵力为9个主力纵队和1个特种纵队,总兵力27万人,数量上居于劣势。面对国军重兵集团的“抱团取暖”,唯一的机会在于,通过假象诱使其各部行动脱节,创造出围歼良机。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主力东移,示弱以敌”,成为华野调动来犯之敌的指导方针。
通过一系列后撤的假动作,使国军方面产生解放军力量单薄的错觉,放下戒备大胆追击,从而空档暴露。
首先按捺不住的是汤恩伯兵团,为夺取首功在上峰那里露脸,甚至等不及与其他两个兵团协同行动,便以74师作为箭头大举进发。
即便如此,拥兵20万的汤集团,仍不是华野能够全盘吞下的,还需要进一步细分,位置突前的74师成为理想目标。这是国军序列战力最强的劲旅,如能全歼之,必会动摇国军军心。
74师两翼也部署了重兵加以保护,将其挖除隔绝,方能达到全歼目的。
华野深知74师的强悍,一共9个主力纵队,抽出5个投入对该师的截断,其余4个用作阻援。这样一来,攻击力量达到5:1的优势,可以尽量加快战斗进程,在援军抵达之前解决该师。
但如此比例的兵力安排,也需要下很大决心。一旦不能快速解决74师,等外围大批援兵到位,攻击部队会落到两面受敌的困境。因此虽然是华野围住了74师,但从更大范围看,是数量更多的国军后援围住华野。
就如后来的淮海大战一样,善于以少胜多是华野强项,四支阻援纵队构筑了多层次阻援体系,牵制目的明确,将可能进入战场的国军部队拴在原地动弹不得。甚至连各地方部队也参与到阻援任务中,华野首长粟裕将兵力使用到了极致,把所有力量都撒了出去。
围歼74师看似大胆冒险,实则是将各种细节都考虑了进去。
国军方面对于74师被围孟良崮,可以说是既惊又喜。正愁找不到解放军主力决战,以74师战斗力决不会短期内被吃掉,正好借机拖住华野,等外围援军一至,即可内外夹攻彻底解决山东问题。
如意算盘打得好,但他们低估了华野的决心。鉴于十个整编师援军已距此不远,解放军将士不惜代价对74师发起强攻。5月15日13时总攻开始,到5月16日18时结束战斗,只用了30个小时,此刻最近的援军已拱到孟良崮5公里处,就差那么一步。但对国军来说,这一步犹如天堑一般难以逾越。
孟良崮战役全歼整编74师另一个团,共32000余人,解放军也为此付出12000余人的重大伤亡。
此战的意义不仅在军事上,就连寄予厚望的王牌74师,在短短数天内便全军覆没,还能用什么来抵挡势如潮涌的解放洪流呢?这对国军信心上的撼动,是难以估量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