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是中国近代百科全书式的人物,除了人们熟知的“百日维新”领袖,他还一心挽救中国古典诗歌在近代的颓势,发起了“诗界革命”。
12岁离开父母独自到省城求学,17岁乡试中举,19岁娶了比自己大4岁的妻子李蕙仙,20岁时大女儿梁思顺出生,中年时一度流亡海外,52岁起任清华国学院导师,直到56岁因治疗不当早早离世。梁启超的人生像是开启了1.5倍速,匆忙间经历了人间百味。
然而幸运的是,天生早慧的梁启超不论在学问、事业还是家庭教育中,都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论”。特别是养育子女的过程中,虽然20岁年纪轻轻就当上了“新手奶爸”,梁启超却秉承着在现在看来都不过时的教育理念。
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我们今天怎样做父亲》全面收集了梁启超对子女们进行家庭教育的书信。透过梁启超16年间写给孩子们的400多封家书,一个幽默、睿智而温情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梁启超曾在给女子的信中说,“我要拿自己做青年的模范”,100年前的他无意间触及了“教育”的究极内涵。
《我们今天怎样做父亲》
虽然子女众多,梁启超却在与孩子们密切的书信往来中深谙每个人的天赋与特点,因材施教。面对孝顺懂事、为了早日学成回国而用几个月的时间学完两三年课程的长女思顺,梁启超总是在信中劝告“来复日必须休息,且须多游戏运动”;长子梁思成倾心于建筑学科,梁启超却深知,所学太专门,生活就会单调,容易厌倦、苦恼,以至于堕落。因此,梁启超时常提醒梁思成,要多花些时间学常识,比如文学,比如人文科学。
在梁启超36年的“父亲生涯”中,他既是为孩子们把握方向、指点人生的长辈,也会如他人一样苦口婆心地劝告“总要在社会上常常尽力,才不愧为我之爱儿”,更陪伴他们度过了人生一个又一个艰难的时刻。
1925年,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在乱世中被流弹击中身亡。虽然那时24岁的梁思成和21岁的林徽因一同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但还没有结婚。
作为林长民多年的好友,梁启超得知噩耗后心急如焚、四处奔走,同时他沉着冷静地写信告诉儿子,要做到十分镇静。考虑到这个消息也许瞒不过林徽因,梁启超嘱托儿子要用尽力量开解她,鼓励林徽因鼓起勇气,发挥自己的天才,完成学业,“替中国艺术界有点贡献”。
梁启超知道刚刚失去顶梁柱的林家经济窘迫,便仔细询问林徽因手里的钱还能支持几个月的学费。虽然身处动荡的局势中,梁启超自己的日子也过得艰难,他还是承诺,自己必将极力设法筹款,以支持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学业。
在林徽因生命中最艰难的日子,人在病中的梁启超自医院寄出一封信,他郑重地告诉林徽因:
人之生也,与忧患俱来,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是立身第一要诀。
“你们有我这样一位爹爹,也属人生难逢的幸福。”1927年,54岁的梁启超在给孩子们的信中这样写道。看到倾尽半生之力培养的孩子们纷纷成才,梁启超心中深感幸福和自豪,难得地流露出自夸的语气。梁启超当得起自己说出的这句话。
现在很多人都说,不需要考试就可以成为父母,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梁启超却以他对父亲的诠释,让人们看到一位“好父亲”应该有的模样。也许成为一个好父亲无关年龄、却关乎见识,无关处境,却关乎心境,正是因为梁启超有着极通达、极健强、极伟大的人生观,才有了极健强、极卓越,深怀赤子之心的孩子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