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佳浚
编 / 李禄源
一句「青春没有售价」,大学生们脚踩单车涌上郑开大道,人们喜闻乐见展开讨论的同时,也第一次对书里写的「十万铁骑」有了具象化的感受。
出于多方面考虑,有关部门在近日通过交通管制等方式,让郑开大道回归了平日的流畅,但从这股短暂却热烈的青春风潮背后,我们也能直观感受到社会层面对于骑行运动的认可与追求。
作为近年来国内最火的户外运动项目之一,骑行这种完美结合了通勤需求和身体锻炼的运动方式,仍在持续展现着自己的绝对魅力,吸引越来越多人群加入,也带动着骑行服市场的进一步增长。
一个月卖出1.3万件,骑行服市场持续火爆
骑行到底有多火?作为国内年轻文化的重要传播阵地之一,小红书平台上关于骑行的笔记数量已经逼近70万篇,#骑行 话题下累计的阅读量也有近36亿次。
哪怕是最近的郑开公路骑行事件,短短不到一周时间,平台上的笔记数量也已有近万篇,#夜骑开封 话题浏览量更是迅速突破2380万次。
小红书平台上的部分骑行笔记
从消费市场的发展规律来看,一项运动的火热能够最大程度带动其周边产业的增长——根据艾瑞咨询数据判断,到三年后的2027年,中国自行车市场规模可达2656.7亿元。要知道,在三年前的2021年,这一市场规模才刚刚突破1900亿元,中国骑行运动市场历经快速发展,未来仍是一片蓝海。
而除了动辄上万元的专业车型本身,骑行服饰、配件对于运动体验的提升也逐渐被更多人所认知,市场需求水涨船高。
数据显示,天猫骑行品类在今年的成交增速达到77.8%,连续三年超过50%,其中,骑行服成为除自行车以外增速最高的产品类别;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24上半年体育消费报告》也指出,骑行服的成交额较去年同比增长了127%。
那么,骑行,真的需要专门的骑行服吗?
在氪体对话的数位资深骑行爱好者中,绝大多数都对穿骑行服骑车的必要性表示肯定——紧身剪裁能够最大程度上减小风阻,帮助骑行者排汗;臀部的海绵垫,则能够大幅降低长时间骑行所带来的不适感。
而在社媒平台上,关于骑行运动的讨论往往与「松弛」「自由」「治疗焦虑」等标签同框出现,直击当代年轻人的生活态度,成为了一种潮流符号——因此,一件好的骑行服不仅应具备提升体验的核心功能,同时也需要在款式和设计上提供仪式感,满足人们对「出片」的需求。
图源:中国环千岛湖公路自行车赛
平台的销售数据也能证明大众对于骑行服购买的热情:抖音商城上,从1月到10月,骑行服的销量及销售额总体呈上涨趋势,销量峰值集中在夏季及秋季,10月销售额最高达到13000件。
广泛的市场需求吸引越来越多的制造商家涌入骑行服赛道,而后者相较于其他运动服饰所具备的独特性,在自身饱和度上也呈现出了更高的天花板。
毕竟,骑行服往往被直接贴身穿着,从而保证排汗属性的最大化,但因为高频率清洗又会使其面料失去弹性,所以更换周期相对于其他服饰来说会较短,甚至具有一定的消耗品属性。
「一起骑车的朋友大多都有三件及以上骑行服,每次骑行活动都穿不同款式的也大有人在。」每周骑行里程超百公里的爱好者小宇告诉氪体。
图源:Papha
一个行业想要蓬勃,对于细分市场的培育、发展和探索至关重要。以上数字都足以证明,骑行服已经具有成为下一个爆火运动服饰品类的所有必要条件。
但宏观层面来看,也正是因为火得太快,市场格局的建立并未跟上需求的增长速度。为此,我们再次深入消费者中间,试图从这片蓝海中,找出一些尚未被解决的痛点。
买什么?去哪买?怎么买?
不同于其他运动项目,大众在装备选择上拥有明确的趋向性,单就目前市场上骑行服这一品类来说,怎么把钱合理且舒适地花出去,足以成为难倒小白的第一道坎。
「每次人家让推荐骑行服品牌,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跟他讲,只能说说自己的上身体验,」有四年骑行经验、入手超过30件骑行服的大程子告诉氪体,「目前来看,市场上并没有一个表现特别突出的品牌,销量和口碑都是如此。」
目前国内爱好者上身较多的骑行服品牌中,大致可以分为三股势力:一是以ASSOS、Castelli、Rapha为首的进口货,这些欧美老牌往往都在市场中有良好表现,专业度非常能打;再是近年来借着户外热突围的国产及新锐品牌兰帕达、MBO、GRC等;最后就是在骑行市场中有所发力的综合运动品牌,如迪卡侬、李宁等。
但如前文所说,这些品牌的市场占有份额都比较分散,暂时还没有品牌能在消费者心中建起「头部品牌」的认知。因此对于不断涌入骑行圈的小白们来说,他们很难找到一个自己认可的标杆品牌,甚至都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去做功课。
不知道买什么牌子,这是第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图源:ASSOS
消费者们的消费过程也完全谈不上流畅。骑行服往往具有紧身、贴身的特质,对于这类特殊服装来说,消费者往往需要亲自试穿,才能确认合身和舒适。
但目前来看,线上仍是各大国内外品牌面向消费者的主要途径,骑行品牌尚未在各大城市铺开自己的线下规模,因此「线下试,线上买」这套网购时的标准流程,也很难在骑行服上应用。
加上尺码、设计的不统一,尽管众多平台和博主都推出了详细的测评和试穿建议,但许多商家依然面临较高的退换货率,传统的线上购买流程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仍需进一步精进。
此外,氪体通过对运动服饰制造巨头LTP Group的官网榜单进行观察后发现:全球在骑行装备市场中拥有前十占有率的品牌中,仅有四家正式入驻了中国电商——这导致一大部分寻求个性化的消费者都在采用海淘的方式进行购买,从而大大降低了购买体验。
类似情况的「受害者」张先生告诉氪体,他便曾经通过海淘选购了一款进口骑行服,收到货后发现太紧,但因退换货流程过于复杂,无奈之下,那件衣服被挂在了闲鱼三个月无人问津后,成为了衣柜里的闲置。
没有合适的渠道购买,以及不知道怎么买,就成了第二个问题。
小红书平台上,关于骑行服尺码的讨论也不在少数
市场集中度是判定一个行业发展现状的关键指标,它集中体现了市场的竞争和垄断程度,是市场势力分布的重要体现。
尽管目前市面上并没有过多关于骑行服品类市场集中度的数据,但根据消费者的描述和市场表现来看,我们或许可以有一个大致的判断。
不过,已经有一些品牌正在偷偷崛起,展现出了占据行业头部的野心。
今年双十一,国产骑行服品牌兰帕达(LAMEDA)便相继推出了「满300减50」「每叠加一件打九折」等力度颇大的促销活动,收获了许多消费者的青睐,预售情况在骑行服饰及装备类目中取得了规模和增速「双料第一」。此外,Castelli、MBO等品牌,也都取得了一定的增长。
从天猫旗舰店销量上看,兰帕达多款产品月成交量过千
百家争鸣,暗流汹涌,这便是骑行服行业的现状。那么,这到底是不是一个好生意?谁又能真的赚到这桶金?
骑行服,大有可赚?
众所周知,骑行运动在欧美市场的发展要早于国内,其核心人群相对固定,装备市场趋于饱和,增速放缓的趋势愈发明显。
反观国内,骑行市场仍处于高速增长阶段。专业市场调查咨询公司 Daxue Consulting 便曾指出,部分欧美骑行与骑行服饰品牌在本土市场中的增速,已经被他们在中国市场中的增速所赶超。
这意味着,骑行服市场在国内仍然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而许多国外知名品牌在中国市场的缺席,也给了国内品牌一个填补空白的机会——对于品牌而言,现在或许是一个进入骑行服市场,抢占消费者心智的好时机。
除了专业骑行品牌以外,综合类品牌也拥有着机会。
大部分综合类品牌通常会在一个或多个运动领域重点投入,以打造品牌形象或推动销量。据氪体观察,骑行领域尚未出现一个能够将其真正打造成核心产品的综合品牌。
然而,不管是今年发力国内骑行赛事赞助的李宁,还是在骑行爱好者中间拥有不错口碑的迪卡侬,以及持续有骑行服产品供应售卖的adidas,我们也能观察到一些综合品牌在这个领域的发力。
未来,如果能够发挥自身在资金、研发和供应链等层面的优势,加大骑行赛道的投入,从技术和营销层面更进一步,成为消费口中「最懂骑行的综合品牌」,那本身积累下的高认知度,或许能够成为他们在市场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图源:Rouleur
值得一提的是,氪体在与品牌的交流过程中发现,骑行服品类存在一些固有的局限性:骑行服的紧身属性,使其难以拓展到日常穿搭领域。这一绕不开的「硬伤」,或许也是许多大品牌迟迟没有发力的顾虑所在。
但就像上文所说,骑行这个的垂类消费场景中,还有许多痛点等待被解决,所以对于品牌来说,到底是需要聚焦垂类人群做好服务,还是通过产品设计,将骑行服逐步融入日常穿搭场景,或许是品牌在发力骑行服饰之前,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冬季到来,受限于气候等因素,尤其是北方城市的骑行热度将有所下滑,但这也给了品牌们研发与积淀的时机。
谁能抓住这个机会,为自己沉淀下更为专业、符合市场需求与发展趋势的骑行基因,或许就能够在下一波的骑行热潮中卡住身位,成为头部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