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崔桂忠
11月11日19时48分许,珠海发生一起驾车冲撞市民重大恶性案件。12日,珠海市公安局发布警情通报,案件致35人死亡,43人受伤。
警方当场控制了62岁的嫌疑人樊某,目前案件侦办、伤员救治等工作仍在紧张进行中。警方初步查明,案件系樊某对其离婚后财产分割结果不满而引发。
这一惨绝人寰的悲剧,背后是亟待反思的社会问题。
此次珠海事件,绝非简单的个人犯罪,而是社会矛盾冲击个体心理的恶果。嫌疑人樊某因离婚财产分割问题,将愤怒发泄于无辜市民,这背后反映出的社会矛盾不容小觑。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社会结构与利益关系调整变化,滋生各种矛盾。经济纠纷、情感破裂等问题若处理不当,便可能成为恶性案件的导火索。
以大连宝马车恶意撞人案为例,2021年5月22日11时40分许,被告人刘某因无法接受投资失败的现实,在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五惠路由西向东行驶时,突然加速车辆,故意冲闯红灯,冲撞多名正在五惠路劳动公园北门人行道斑马线过马路的行人,造成四名被害人当场死亡,一名被害人于当日抢救无效死亡,八名被害人不同程度受伤。这一案件震惊全国,让无数家庭陷入悲痛。此类案件的实施者在遭遇挫折后,常将个人不幸转化为对社会的仇恨,把无辜群众当作报复对象。这种心理扭曲,实则是社会支持系统在某种程度上的失灵。
再看南宁“2・25”公交车纵火案,2014年2月25日,犯罪嫌疑人覃某因生活不顺、与家人关系紧张等多种因素交织,产生了极端的想法。他携带汽油登上公交车后点燃,致使 12 人死亡、32人不同程度受伤。覃某长期处于一种自我封闭和压抑的状态,周围人虽察觉到他有些异常,但未引起足够重视。这一事件再次凸显出,当个体心理防线崩溃,在缺乏有效的社会干预和心理疏导情况下,他们会对社会公共安全造成巨大危害,无辜群众成为他们宣泄负面情绪的牺牲品。
“社会的冷漠是犯罪的温床。”我们身处看似紧密实则疏离的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和激烈的竞争,让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脆弱不堪。那些处于社会边缘或困境中的人,其声音常被忽视,痛苦被视作琐事。若社会无法营造包容温暖之环境,让成员皆得尊重与关爱,那些被漠视的个体便会如一颗颗隐藏于社会角落的定时炸弹,时刻威胁着公共安全。
据社会学家研究,当个体长期处于被忽视和孤立状态时,心理问题产生的概率会大幅攀升。在一个缺乏情感支持的环境中,负面情绪极易堆积,一旦超过心理承受极限,就可能引发极端行为。这种社会环境因素,如同阴霾,笼罩在那些本就脆弱的心灵之上,加剧了悲剧发生的可能性。
此外,我们的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存在严重不足。在矛盾产生初期,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和疏导,小问题逐渐累积、恶化。就像樊某的财产分割问题,若有专业调解机构或更完善的法律保障机制介入,或许能避免矛盾激化。
有研究表明,在完善的社会矛盾调解机制下,矛盾激化的比例可降低约60%。然而,现实是当问题爆发,我们才意识到严重性,此时已付出惨痛代价。社会矛盾如暗流涌动,若没有完善的疏导机制,就可能在某个节点喷涌而出,造成不可挽回的灾难。
这起珠海撞人事件是对整个社会的沉重叩问。我们不能仅在悲剧发生后才关注、谴责,而应深入反思,寻找根本解决之道。政府要进一步完善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力度,建立广泛的心理疏导和干预体系。社区、社会组织也应积极营造和谐温暖的社区环境,为人们提供倾诉和求助的港湾。
同时,媒体应承担社会责任,报道此类事件时,不仅要传递信息,更要引导公众关注问题根源,推动社会改进。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一员,都有责任构建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
珠海发生的这起驾车冲撞行人案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恶劣社会影响,令人十分震惊、十分痛心。不要让珠海的悲剧重演,不要让更多家庭遭受灭顶之灾。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从源头上消除报复社会恶性案件滋生的土壤,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底线。
这是我们必须肩负的使命,也是对逝者的慰藉,对生者的守护!
☆作者简介:崔桂忠,曾任某部队政治委员,海军上校军衔。现任大连市旅顺口区委办公室二级调研员。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易书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