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楞伽经》第二卷 一切佛语心品之二 白话译文

0
分享至


《楞伽经》第二卷 一切佛语心品之二

小悟 译

那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对佛陀说:“世尊,您在修多罗(经典)中提到如来藏,说它自性清净,能转变成三十二种相好,进入到一切众生的身体中,就像珍贵的宝石被包裹在污秽的衣服里。如来藏是常住不变的,同样地,它也被五蕴、十八界、十二入这些‘垢衣’所覆盖。贪欲、瞋恚、痴迷等不实妄想和尘劳所污染,这些都是诸佛所宣讲的内容。世尊,您为何说有如来藏,这岂不是与外道所说的‘我’相同吗?世尊,外道也说有个永恒的造物主,脱离了构成物质的基本元素,周遍一切而不灭。世尊,他们说有‘我’。”

佛陀回答说:“大慧,我所说的如来藏,与外道所说的‘我’完全不同。大慧,有时我谈论空性、无相、无愿,就像实际、法性、法身、涅槃,离自性、不生不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这样的概念。我用这些词语来描述如来藏。如来,也就是应供、等正觉者,为了断除愚夫对无我教义的恐惧,所以说了离妄想、无所有境界的如来藏之门。大慧,未来的菩萨摩诃萨,不应产生我见的执着。就像陶匠用一团泥,加上人工、水、木、轮、绳等工具和方法,可以制成各种器皿。如来也是如此,基于法无我,远离一切妄想相,用种种智慧和善巧方便,有时说如来藏,有时说无我。因为这些原因,我说的如来藏,与外道所说的‘我’截然不同。这就是所谓的如来藏,它是用来开启和引导那些执着于‘我’的外道,让他们远离不真实的我见妄想,进入三解脱门的境界,期望迅速达到无上正等正觉。因此,如来应供、等正觉者如此说,如果不这样,就会与外道所说的‘我’相同。因此,大慧,为了远离外道的见解,应当依止无我的如来藏。”

接着,世尊为了再次强调这一意义,诵读了以下的偈颂:

人的存在是由一系列连续的身心现象构成的,(人相续阴)

这些现象的产生离不开各种内外缘起因素,(缘与微尘)

以及胜妙自在的力量在其中发挥作用。(胜自在作)

心量的大小决定了妄想的范围和深度。(心量妄想)

那时,大慧菩萨摩诃萨考虑到未来的众生,再次请求佛陀:“世尊,唯愿您为我说说,像诸菩萨摩诃萨修行时的大方便法门。”

佛陀告诉大慧:“菩萨摩诃萨如果成就了四法,就能获得修行的大方便。哪四法呢?善于分别自心显现,观察外在的性与非性,远离生、住、灭的见解,获得自觉圣智的善乐。这就是菩萨摩诃萨成就四法,得到修行大方便的法门。”

“怎样是菩萨摩诃萨善于分别自心显现呢?就是观察三界唯心所造,离除了我与我所,没有动摇,没有过去和未来,被无始以来的虚伪习气熏染,被三界种种色法和行法所束缚,身财建立的妄想,随入显现。这就是菩萨摩诃萨善于分别自心显现。”

“怎样是菩萨摩诃萨善于观察外在的性与非性呢?就是观察如火焰、梦境等一切性,无始以来由虚伪妄想习气因造成,观察一切法的自性。菩萨摩诃萨这样善于观察外在的性与非性。”

“怎样是菩萨摩诃萨善于远离生、住、灭的见解呢?就是观察如幻如梦,一切法的自性和他性都不生,随入自心的范围,所以见到外在的性和非性,见识不生,以及因缘不积累,见到妄想因缘生起,在三界内外一切法中都不可得,见到离自性的生见全部寂灭,了解如幻等诸法的自性,获得无生法忍。获得无生法忍后,远离生、住、灭的见解。”

“怎样是菩萨摩诃萨获得自觉圣智的善乐呢?就是获得无生法忍,住于第八菩萨地,离开心、意、意识、五法的自性二无我相,获得意生身。世尊,意生身是基于什么因缘呢?”

佛陀回答:“大慧,意生身就像心意去往迅疾无碍,因此称为意生。就像心意去往石壁,无有障碍,在彼方无量由延,因先前所见而忆念不忘,自心流注不断,于身无障碍而生。大慧,就像这样的意生身,菩萨摩诃萨在一时之间同时获得了如幻三昧力自在神通,妙相庄严的圣种类身,如同意生一样无有障碍,根据所忆念的本愿境界,为了成熟众生,获得自觉圣智的善乐。这样的菩萨摩诃萨获得了无生法忍,住于第八菩萨地,转舍了心、意、意识、五法的自性二无我相之身,以及获得了意生身,获得了自觉圣智的善乐。这就是菩萨摩诃萨成就四法,获得修行大方便的法门,应当这样学习。”

这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再次请求佛陀:“世尊,唯愿为我说说一切法的缘因相状,通过觉悟缘因的相状,我和诸菩萨能远离一切法的有无妄见,无妄想见能渐次俱生。”

佛陀告诉大慧:“一切法有二种缘相,外缘和内缘。外缘,例如泥团、柱、轮、绳、水、木和人工等,各种方便的条件,使得瓶子得以产生。就像泥瓶、缕叠、草席、种子、奶酪、酥油等,方便条件的产生也是这样。这就是外缘,它们以前后相继的方式产生。内缘,是指无明、爱、业等法,它们作为缘起的名称,从它们产生五蕴、十八界、十二入等法,这些法的产生作为缘起的名称。它们没有差别,但愚夫却对此产生妄想,这就是内缘的法。”

“大慧,那些因有六种:当有因、相续因、相因、作因、显示因、待因。当有因,是作为因缘,内外法得以产生;相续因,是在攀缘之后,内外法产生,如阴的种子等;相因,是作为无间相,相续生起;作因,是作为增上事,如同转轮圣王;显示因,是在妄想事生起后,相现作为所作,如灯光照色等;待因,是在灭时作为相续断,不妄想性生。”

“大慧,那些自妄想相的愚夫,并不渐次生也不俱生。为什么呢?如果俱生,那么作与所作就没有分别,得不到因的相状。如果渐次生,那么得不到我相,渐次生也就不存在了。就像未出生的孩子没有父亲的名字一样。大慧,渐次生相续方便是不成立的,这只是妄想而已。因攀缘、次第增上缘等,生所生的缘故。大慧,渐次生并不生,因为妄想自性的计著相。渐次俱不生,因为自心显现的受用。自相、共相、外性、非性。大慧,渐次俱不生,除了自心显现,不觉妄想的缘故相生。因此,因缘作事方便的相状,应当远离渐次俱见。”

那时,世尊为了再次强调这个道理,诵读了以下的偈颂:

一切现象都没有真正的产生,(一切都无生)

也没有因为因缘而真正的灭去。(亦无因缘灭)

在生与灭的假象中,(于彼生灭中)

人们却生起了因缘的妄想。(而起因缘想)

这不是说灭去后又再生,(非遮灭复生)

而是因缘相续不断地生起。(相续因缘起)

唯一的目的是为了断除凡夫与愚人的(唯为断凡愚)

痴迷和妄想的迷惑。(痴惑妄想缘)

无论是有缘还是无缘的法,(有无缘起法)

这一切都没有真正的产生。(是悉无有生)

被习气所迷惑,(习气所迷转)

由此产生了三有的现象。(从是三有现)

真实的无生无灭的因缘,(真实无生缘)

也就没有所谓的灭去。(亦复无有灭)

观察一切有为法,(观一切有为)

就如同虚空中的花朵。(犹如虚空华)

摄受和被摄受的,(摄受及所摄)

都要舍离迷惑和混乱的见解。(舍离惑乱见)

既不是已经生起或将要生起,(非已生当生)

也没有所谓的因缘。(亦复无因缘)

一切都没有实体的存在,(一切无所有)

这些只是言语的描述而已。(斯皆是言说)

这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再次对佛陀说:“世尊,唯愿您为我说说言说妄想相心经。世尊,我和其余的菩萨摩诃萨,如果能够善解言说妄想相心经,就能通达言语所说出的两种意义,迅速达到无上正等正觉。通过言语所说的两种趣向,净化一切众生。”

佛陀告诉大慧:“仔细听,仔细听,好好思考,我将为你解说。”大慧回答说:“太好了,世尊,我准备好了,愿意接受教导。”

佛陀说:“有四种言说妄想相。第一种是相言说,从自我妄想的色相计著产生。第二种是梦言说,根据之前经历的境界,随着回忆而产生,从觉醒后的境界无性中产生。第三种是过妄想计著言说,根据之前的怨恨所作的业,随着回忆而产生。第四种是无始妄想言说,从无始以来的虚伪计著和自身的习气产生。这就是四种言说妄想相。”

这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再次根据这个道理,请求佛陀:“世尊,唯愿您进一步说说,言说妄想所显现的境界。世尊,在何处,为什么,怎样,何因众生的妄想言说会产生?”

佛陀回答:“头、胸、喉、鼻、唇、舌、牙齿和合一起,发出了声音。”大慧问:“世尊,言说和妄想是否不同?”

佛陀说:“言说和妄想既不不同,也不相同。为什么呢?因为它们都有产生的因。如果言说和妄想不同,妄想就不应该是因。如果它们相同,语言就不会显示意义。然而,语言确实显示了意义。所以,它们既不不同,也不相同。”

大慧再次问:“世尊,言说本身是否就是第一义,还是所说的内容是第一义?”

佛陀说:“言说本身不是第一义,所说的内容也不是第一义。为什么呢?第一义是圣者的喜悦,言语所进入的才是第一义,不是言语本身是第一义。第一义,是圣者智慧自觉所获得的,不是言语和妄想所能觉知的境界。因此,言语和妄想,不能显示第一义。言语,是生灭、动摇、辗转因缘而起的。如果是辗转因缘而起,就不能显示第一义。大慧,自我和他者的相貌无性,所以言语的相貌不能显示第一义。此外,大慧,随入自心显现的量度,所以种种相貌,外在的性和非性,言语和妄想不能显示第一义。因此,大慧,应当远离言语和各种妄想的相貌。”

这时,世尊为了再次强调这个道理,诵读了以下的偈颂:

各种法性并没有固有的自性,(诸性无自性)

这也超出了言语所能描述的范畴。(亦复无言说)

空性的教义极为深奥,(甚深空空义)

愚痴的人无法理解它。(愚夫不能了)

一切法性的本质,(一切性自性)

用言语描述就如同影子一般,(言说法如影)

只有自觉的圣者智慧之子,(自觉圣智子)

才能真正理解我所说的真理。(实际我所说)

当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再次对佛陀说:“世尊,我恳请您为我们解说如何远离有和无、一和异、俱和不俱、非有和非无、常和无常这些概念。这些都是所有外道不会遵循的道路,只有自觉圣智者才会行走。我们要脱离对妄想的自相和共相的执着,进入第一真实的境界,逐步地,一个阶段接一个阶段地提升和净化我们的境界,直到达到如来的地步。这就好比是各种颜色的如意宝珠展现的境界,无边际的修行,明白所有现象都是自己心中的映射,以及所有法相。我和其余的菩萨摩诃萨们,如果我们能够脱离这些妄想的自性、自相和共相,我们将快速地达到无上正等正觉,使所有众生都能得到完全的安乐。世尊,请教导我们。”

佛陀回答大慧:“好啊,好啊!你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将会带来巨大的安乐和利益,对所有的天人和世间众生都是一种慈悲。大慧,仔细听,仔细听,好好思考,我将为你详细解释。”大慧回答:“世尊,我很高兴,准备好了,愿意接受教导。”

佛陀说:“那些不了解心量的愚痴凡夫,他们执取内在和外在的性质,依赖于有和无、一和异、俱和不俱的概念。他们的自性受到习惯和原因的影响,执着于妄想。就像一群被渴逼迫的鹿,看到春天的阳光而以为是水,迷惑地奔向那里,却不知道那其实不是水。同样的,愚蠢的人们,被无始以来虚假的妄想熏染,被贪嗔痴燃烧着心灵,喜欢追求色界的境界,看见事物的生起、存在、变化和灭亡,执着于内在和外在的性质,陷入有和无、一和异、俱和不俱的观念中,就像幻城乾闼婆城一样,凡夫愚人没有智慧,却产生了城的念头。那些习气和妄想的呈现,并不是真的有城,也不是真的无城,就如同外道,被无始以来虚假的习惯所束缚,依赖于有和无、一和异、俱和不俱的概念,不能了解一切法都是自心的显现。”

“比如一个人在梦中见到了男人、女人、马车、步行、城市、园林、山河、浴池等各种景象,醒来后还一直回想。大慧,你怎么看这样的人,他一直想着梦中的事情,放不下,这算是聪明吗?”大慧回答佛陀:“不是的,世尊。”佛陀说:“就是这样,那些凡夫被恶见吞噬,外道的智慧不明白一切法如同梦境,是自心的显现,依赖于有和无、一和异、俱和不俱的概念。就像一幅画,它既不高也不低,但那些平凡愚蠢的人却认为它是高的或者是低的。未来的外道,心中充满了恶见的习气,依赖于有和无、一和异、俱和不俱的概念,破坏了自己,也破坏了他人,他们远离了无生的真理,说一切都是无,诽谤因果,拔除善根,破坏清净的因缘,修行者应当远离这样的人,他们落入了自我的和他人的观念,执着于有和无,建立了错误的理论,因为他们有这样的恶见,将来会堕入地狱。”

“又比如,有眼病的人看见空中有垂下的头发,他对别人说:‘你们看这个。’但是,这些垂下的头发实际上既不是真的,也不是假的,因为它们只是眼睛看到的,而不是实质的存在。外道们也是这样,他们有妄想和期盼,依赖于有和无、一和异、俱和不俱的概念,诽谤正法,自己陷害自己,也陷害他人。”

“再比如,火轮并不是真正的轮子,愚蠢的人却认为它是轮子,而有智慧的人则不会这样想。外道们被恶见和期盼所驱使,依赖于有和无、一和异、俱和不俱的概念,认为一切法都有生起。就像水泡看起来像宝石,无知的小人认为那是宝石,追逐它,但是水泡既不是宝石,也不是非宝石,因为它们只是被取舍而已。外道们被恶见和妄想的习惯熏染,对于不存在的东西说有生,对于存在的东西说灭,这样的行为是错误的。”

“还有,大慧,有三种衡量标准和五分的辩论,各自建立之后才能获得圣智自觉,脱离这两种自性的执着,认为万事万物都有其本质。但妄想的执着是错误的。大慧,心意和意识在身心的变化中,自己心中的显现和所显现的一切妄想都被断除,达到了如来的地步,自觉圣智。修行者不应该对这些产生有或无的想法。如果修行者对这样的境界产生了有或无的想法,那么他就陷入了长久的执着,以及我、人的概念。大慧,如果说某物有其本质和共同特性,这一切都是变化的佛陀所说的,而不是真正的佛陀所说的。所有的言语,都是由愚蠢的人因为期盼而产生的,不是为了建立独立的本质。得到圣智自觉的三昧乐住者,不需要分辨和展示。比如水中树的倒影,它既不是影子,也不是非影子,既不是树的形状,也不是非树的形状。外道们被习气熏染,依赖于有和无、一和异、俱和不俱的概念,却不能了解一切法都是自心的显现。就像明亮的镜子,随缘显现一切色彩的影像,但没有妄想,那些影像既不是真实的影像,也不是非影像,虽然看到了影像,但并不是真实的影像。愚蠢的人却认为那些是真实的影像。外道们也是这样,被恶见驱使,自己心中的影像显现,依赖于有和无、一和异、俱和不俱的概念,进行无实的建立。比如风和水结合发出声音,那个声音既不是实质的,也不是非实质的。外道们被恶见和妄想所驱使,依赖于有和无、一和异、俱和不俱的概念。比如大地上的无草木之处,炎热的河流,汹涌的波浪,升腾的云朵,这些既不是实质的,也不是非实质的,因为有贪婪和无贪婪。愚蠢的人被无始以来虚假的习惯熏染,依赖于生、住、灭的概念,就像那些热炎的波浪。比如有人用咒术机关发动,以非众生的数量,毗舍阇鬼方便合成,摇动云朵,做出各种动作,平凡愚蠢的人产生妄想,认为有来往。外道们被恶见和期盼所驱使,依赖于有和无、一和异、俱和不俱的概念,进行无实的建立和执着。”

“所以,大慧,如果你想获得自觉圣智的境界,应当远离生、住、灭、有、无、一、异、俱、不俱、常、无常等恶见和妄想。”

那时,佛陀想要重申这些道理,便以诗歌的形式说道:

世间的一切就像梦里的水中树影,太阳底下看到的虚假水洼,让人感觉火热。(幻梦水树影,垂发热时炎)

如果能用这样的视角看世界上的存在、变化和苦痛,就能最终找到真正的自由。(如是观三有,究竟得解脱)

就像一只渴望的鹿追逐着海市蜃楼,心中因此而激动混乱。(譬如鹿渴想,动转迷乱心)

鹿以为看到了水,其实那水根本不存在。(鹿想谓为水,而实无水事)

就像这样,我们的意识种子在各种条件下萌发,让我们看见了各种景象。(如是识种子,动转见境界)

愚昧的人产生了错误的想法,就像眼睛被灰尘蒙蔽。(愚夫妄想生,如为翳所翳)

从无始以来的生死轮回中,我们总是固执地抓住并相信各种现象。(于无始生死,计著摄受性)

要像从木头里抽出楔子一样,舍弃贪婪,不再执着于事物。(如逆楔出楔,舍离贪摄受)

世间的一切就像咒语引发的幻象、飘忽的云朵、梦中的情景和瞬间的闪电,都是虚无短暂的。(如幻咒机发,浮云梦电光)

用这样的智慧观察,就可以得到解脱,永远斩断生命的连续线。(观是得解脱,永断三相续)

对于那些虚幻的现象,没有任何作为,就如同炎热下的天空,空无一物。(于彼无有作,犹如炎虚空)

如果我们了解了这一切,就不会再有真正的‘知道’,因为一切皆空。(如是知诸法,则为无所知)

所有的语言和教导,只不过是方便的称呼而已,它们本身并没有固定的形状或实体。(言教唯假名,彼亦无有相)

在这些方便的称呼上产生错误的想法,就像头发垂下一般自然。(于彼起妄想,阴行如垂发)

就像在画中描绘的垂发、梦中的乾闼婆城,或者炎热中的幻象,这些都是没有真实存在的。(如画垂发幻,梦乾闼婆城,火轮热时炎)

无论是认为事物恒常不变,还是认为它们不断变化,或者认为它们相同或不同,其实这些都不是真实的。(无而现众生,常无常一异,俱不俱亦然)

从无始以来的生死流转,都是愚人的痴心妄想。(无始过相续,愚夫痴妄想)

明亮的镜子、清澈的水面和纯净的眼睛,以及神奇的宝珠,都能映现出各种色彩,但事实上,这些色彩并不存在。(明镜水净眼,摩尼妙宝珠,于中现众色,而实无所有)

一切的本性显现,就像画中炎热的幻象,虽然看起来多种多样,但其实并无实质。(一切性显现,如画热时炎)

各种各样的颜色和景象出现,就像梦中的一样,实际上并不存在。(种种众色现,如梦无所有)

接着,佛陀对大慧说:

“我的教导远离了以下四种表述:一与异、同时与非同时、有与无、常与无常。我不依赖于有与无来建立或诋毁,不进行分别和集合。真谛、缘起、道路、寂灭、解脱,我的教导以此为首要。并非固定不变,也不是自在的,并非无因而生,也不是微尘组成,并非固定的时间,也不是自性持续,而是以此来传授佛法。”

“此外,大慧,为了净化烦恼的烈火障碍,就像商队的首领,有序地建立起一百零八个句式的无所有,善于分辨各种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及其地(十地)的特征。”

“此外,大慧,有四种禅定。哪四种呢?愚夫所行的禅定、观察义的禅定、攀缘如实的禅定、如来的禅定。”

“何谓愚夫所行的禅定?指的是声闻、缘觉和外道修行者,他们观察人无我,自相与共相,骨骼的锁链,无常、痛苦、不净的相状,以此为首,进行这样的观察并不改变。前后的思想不断推进,却不除去这些想法,这就叫做愚夫所行的禅定。”

“何谓观察义的禅定?当认识到人无我,自相与共相,以及外道自我和他者都无自性之后,进一步观察法无我,逐步深入地理解其地相的意义,这就叫做观察义的禅定。”

“何谓攀缘如实的禅定?指的是对人无我和法无我的妄想,在真实处不再生起妄想,这就叫做攀缘如实的禅定。”

“何谓如来的禅定?是指进入如来地,修行自觉圣智的特征,体验三种乐住,成就不可思议的利众事业,这就叫做如来的禅定。”

接着,佛陀再次以诗歌形式总结道:

凡夫在修行时所体验的禅定,(凡夫所行禅)

他们仅能停留在观察事物的表象和意义的层面。(观察相义禅)

当修行者进一步深入,他们攀缘到事物的真实本质,(攀缘如实禅)

这种禅定状态纯净无瑕,犹如佛陀的清净禅定。(如来清净禅)

就像日月的光辉,(譬如日月形)

或是深不可测的钵头摩(一种莲花)的美丽,(钵头摩深险)

这些禅定状态展现出修行者内心的光明与深邃。

正如虚空中的火烬,(如虚空火烬)

修行者在禅定中观察到的心境,(修行者观察)

宛如空中飘渺的火花,既无实体又充满神秘。

这样的种种禅定体验,(如是种种相)

甚至外道(非佛教徒)也能通过他们的修行途径达到。(外道道通禅)

有时候,这些禅定也可能让修行者陷入声闻(小乘佛教徒)(亦复堕声闻)

和缘觉(独觉者)的境界之中。(及缘觉境界)

但要达到更高层次的觉悟,必须舍弃所有这些禅定的体验,(舍离彼一切)

实现“无所有”的状态,即彻底的空性。(则是无所有)

在各个刹土中,所有佛陀(一切刹诸佛)

都以不可思议的方式引导众生。(以不思议手)

他们同时以慈悲的手抚摸修行者的头顶,(一时摩其顶)

引导他们随顺地进入如来的真如状态。(随顺入如相)

那时,大慧菩萨大士再次向佛陀提问:“世尊,所谓的‘般涅槃’,到底是在说什么样的法才称为涅槃呢?”

佛陀回答大慧:“涅槃,是所有自性的习气,藏于意识中的见习转变,达到清净无染的状态,这便被称为涅槃。诸佛以及我所证得的涅槃,是自性空寂,没有事物的境界。”

“再者,大慧,涅槃是圣者智慧所自觉的境界,远离了断灭与永恒的妄想,超越了有与无的本质。怎么说它不是永恒的呢?因为对于自相和共相的妄想已经断绝,所以它不是永恒不变的。又怎么说它不是断灭的呢?因为所有的圣者在过去、现在和未来都能自觉证得,因此它并非断灭。涅槃是不坏也不死的,如果涅槃会死亡,那就会再次经历生命的延续;如果涅槃会败坏,那就会落入有为法的范畴。因此,涅槃远离了坏灭和死亡,是修行者的终极归宿。”

“再者,大慧,涅槃既不是舍弃也不是获得,不是断灭也不是永恒,没有单一的定义,也没有种种定义,这就是涅槃的性质。”

“再者,大慧,声闻和缘觉所证得的涅槃,是觉醒于自相和共相,不接近世俗的境界,没有颠倒的见解,妄想不再升起。他们认为这就是涅槃。”

“再者,大慧,有两种自性的相状,是哪两种呢?一种是对言说自性的相状计著,另一种是对事物自性的相状计著。对言说自性的相状计著,源自于无始以来对言语表达的虚伪习气的计著;对事物自性的相状计著,则源于对自身心现的无知。”

“再者,大慧,如来依靠两种神力来建立,使菩萨大士能够顶礼诸佛,聆听并询问法义。这两种神力是什么呢?一种是三昧正受的神力,能够展现一切身、面、言说;另一种是手灌顶的神力。”

“大慧,当菩萨大士处于初地菩萨位时,他承蒙佛的神力,进入菩萨大乘的照明三昧。进入这种三昧后,十方世界的诸佛会以神通力为他展现一切身、面、言说。就像金刚藏菩萨大士和其他类似的功德圆满的菩萨大士一样。”

“大慧,这就是初地菩萨的神力。菩萨大士得到菩萨三昧正受的神力,是他们在无数劫中积累善根的结果。他们按部就班地对治各个地的烦恼,最终通达法云地,住在宏伟的莲花宫殿中,坐在大莲花宝狮座上,周围环绕着同类的菩萨大士眷属,身上装饰着珠宝璎珞,如同黄金、瞻博、日月的光辉。最殊胜的菩萨们从十方前来,到大莲花宫殿中,为他举行灌顶仪式。这就像转轮圣王或天帝释太子的加冕礼一样。这便是菩萨手灌顶的神力。”

“大慧,这便是菩萨大士的两种神力。如果菩萨大士驻于这两种神力之中,就能面对面见到诸佛如来。如果不这样,就不能见到佛。”

“再者,大慧,菩萨大士无论何时以三昧神力说法,这一切都驻基于如来的两种神力。大慧,如果菩萨大士离开了佛的神力还能够演说,那么所有的凡夫也应当能说。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没有驻于神力之中。大慧,山石、树木、乐器、城墙、宫殿,因为如来入城的威神力的缘故,都能够自然发出音乐的声音。更何况是有心的人呢?聋、盲、哑以及其他无量的苦难,都能够得到解脱。如来拥有如此无量的神力,来利益和安定众生。”

大慧菩萨再次向佛陀问道:“世尊,是什么原因,如来应供等正觉,菩萨大士在住于三昧正受时,以及在更进一步的胜进地灌顶时,会加持神力给他们呢?”

佛陀告诉大慧:“是为了远离魔业和烦恼,避免堕入声闻地的禅定,为了证得如来自觉的境界,以及为了增进他们所获得的法。因此,如来应供等正觉,都会以神力来扶持这些菩萨大士。如果不用神力扶持,他们可能会堕入外道的恶劣见解和妄想,以及声闻的魔境,无法达到无上正等正觉。正因为这个缘故,诸佛如来都以神力来护持菩萨大士。”

那时,佛陀为了再次阐明这个道理,诵读了以下的偈颂:

被称作拥有神力的人中最尊贵者,(神力人中尊) 他的力量超乎常人,是所有具神力者中的至尊。

他发下的宏大誓愿,如今已被彻底净化,(大愿悉清净) 每一个愿望都为了众生的利益,没有任何私心杂念。

他达到了三摩提(禅定)的极致,仿佛接受了神圣的灌顶仪式,(三摩提灌顶) 这种深度的禅定如同帝王加冕,标志着精神上的至高无上。

他不仅超越了初地菩萨的修行阶段,(初地及十地) 更是抵达了第十地菩萨的境界,这是通往成佛前的最后一级台阶。

这时,大慧菩萨大士再次对佛陀说:“世尊,您说的缘起,是说因缘并不自说其道。世尊,外道也说因缘,他们认为胜、自在、时、微尘生,诸性由此而生。然而,世尊您说的因缘生诸性,是言说的有间悉檀和无间悉檀(悉檀的含义可以解释为宗旨、成就或沉默)。世尊,外道也说有无有生,世尊您也说无有生生已灭,就像世尊所说的,无明缘行乃至老死,这是世尊的无因说,而不是有因说。世尊建立的说法是,此有故彼有,这不是建立渐生的理论。外道说的胜,与如来不同。为什么呢?世尊,外道说的因,不是从缘生而有所生,世尊说的是,观察因有事,观察事有因,这样的因缘杂乱,如此辗转无穷。”

佛陀告诉大慧:“我不是在说无因或因缘杂乱。此有故彼有,是摄受和被摄受的非性,是觉察自心显现的量度。大慧,如果对摄受和被摄受产生计著,没有觉察到自心显现的量度,对外境界的性与非性产生执着,就会有这样的过失,这不是我说的缘起。我常常说,因缘和合而生诸法,不是无因生。”

大慧再次对佛陀说:“世尊,言说有性,有一切性,是这样吗?世尊,如果没有性,言说就不会产生。世尊,所以言说有性,有一切性。”

佛陀回答:“没有性,也可以有言说,比如兔角、龟毛等,世间有这些言说。大慧,非性和非性,只是言说而已。就像你所说的,言说自性,有一切性,这样的话,你的理论就会崩溃。大慧,并非在所有刹土都有言说,言说只是一种表现形式。有些佛刹是通过瞻视来显现法义,有些是通过做手势,有些是通过扬眉,有些是通过动眼,有些是通过微笑,有些是通过打哈欠,有些是通过咳嗽,有些是通过念刹土,有些是通过身体的摇晃。大慧,就像瞻视和香积世界,普贤如来的国土,只是通过瞻视,就让诸菩萨得到无生法忍,以及殊胜的三昧。因此,言说并不一定有性,有一切性。大慧,看看这个世界上的蚊子、蠓虫、蚂蚁,这些众生没有言说,但他们各自都在做事。”

这时,佛陀为了再次阐明这个道理,诵读了以下的偈颂:

就像在虚空中寻找兔子的角,(如虚空兔角)

这样的事情根本就不存在,却有人谈论它。(及与槃大子)

无中生有,空谈不实,(无而有言说)

这样的性质源自妄想。(如是性妄想)

因缘和合之下,(因缘和合法)

凡夫愚人便生起了错误的想法。(凡愚起妄想)

他们无法真实地理解事物的本质,(不能如实知)

因此陷入了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的轮回中,如同困在一所大宅中。(轮回三有宅)

这时,大慧菩萨大士再次对佛陀说:“世尊,常声是什么意思?”

佛陀告诉大慧:“常声是关于迷惑和混乱的。那些迷惑和混乱,即使是圣者也会显现,但不是颠倒的。大慧,就像春天时的火焰轮、垂发、乾闼婆城、幻影、梦境、镜像,世间人对此产生颠倒,但这并不是明智的。然而,它们并非不显现。大慧,那些迷惑和混乱,有种种的表现,并非迷惑和混乱本身造成了无常。为什么呢?因为它们离于性与非性。大慧,怎样理解离于性与非性的迷惑和混乱呢?是指一切愚夫面对种种境界时的情形。就像那条恒河,饿鬼见到或见不到,迷惑和混乱没有本质。在其他人面前显现,所以不是无性的。这样的迷惑和混乱,圣者离于颠倒,没有颠倒。因此,迷惑和混乱是常存的,因为相与相不坏。大慧,迷惑和混乱的真实,并不是因为种种相的妄想相破坏了。因此,迷惑和混乱是常存的。大慧,怎样理解迷惑和混乱的真实性呢?如果是因为因缘,圣者在这迷惑和混乱中不起颠倒的觉知,不是颠倒的觉知。大慧,除了圣者在迷惑和混乱中有一些微小的想象,而不是圣智的事相想象。大慧,所有存在的,是愚夫的妄说,而不是圣者的言说。那些迷惑和混乱,是颠倒和不颠倒的妄想,产生了两种种性,即圣种性和愚夫种性。圣种性有三种分别,即声闻乘、缘觉乘和佛乘。愚夫如何妄想产生声闻乘的种性呢?是通过自相和共相的计著,产生声闻乘的种性。这就是愚夫妄想产生声闻乘种性的含义。大慧,同样是那些迷惑和混乱,妄想产生缘觉乘的种性。也就是说,同样是那些迷惑和混乱,自相和共相不被观察,产生缘觉乘的种性。怎样理解智者在那些迷惑和混乱中产生佛乘的种性呢?是通过觉察自心显现的量度,对外性的性和非性不产生妄想相,产生佛乘的种性。这就是在那些迷惑和混乱中产生佛乘种性的含义。还有种种事性的迷惑和混乱,凡夫产生迷惑的想法,产生愚夫种性。它们既不是有事,也不是无事。这就是种性的含义。大慧,同样地,那些迷惑和混乱不产生妄想,圣者的心意意识的过习气自性法转变性,这就是所谓的如。因此,我说如是离心,这句话显示了离于妄想。也就是说,离于一切妄想。大慧问佛陀:“世尊,迷惑和混乱是有还是无?”

佛陀回答:“就像幻影,没有计著的相。如果迷惑和混乱有计著的相,那么计著的性质就不会消失。缘起就会像外道说的因缘生法。大慧问佛陀:“世尊,如果迷惑和混乱就像幻影,那么它是否会成为其他迷惑的原因?”

佛陀回答:“幻影不是迷惑的原因,因为它不会产生过失。大慧,幻影不会产生过失,因为没有妄想。大慧,幻影是从其他明亮的地方产生的,而不是从自我妄想过习气处产生的。因此,它不会产生过失。大慧,这是愚夫心中的迷惑和计著,而不是圣贤。”

那时,世尊为了再次阐明这个道理,诵读了以下的偈颂:

圣者不会被迷惑和混乱所困扰,(圣不见惑乱)

他们不会在中间状态(即非绝对的清净或迷惑)中找到任何实在的东西。(中间亦无实)

如果中间状态被认为是真的,(中间若真实)

那么,迷惑和混乱也就会变成真实的了。(惑乱即真实)

放弃一切迷惑,(舍离一切惑)

如果还有任何相状产生,(若有相生者)

那这种相状本身就是一种迷惑和混乱。(是亦为惑乱)

这种不清净的状态,就像眼睛被翳障所遮蔽,(不净犹如翳)

使得我们无法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

接着,佛陀继续说:“大慧,幻并不是没有相似之处,而是说一切法如同幻一般。大慧问佛陀:“世尊,您说一切法如幻,是因为对种种幻相的计著吗?还是因为对不同的相的计著呢?如果是因为对种种幻相的计著,说一切性如幻的话,世尊,那么应该有不如幻的性。为什么呢?因为色法的种种相并非由因产生。世尊,没有因,色法的种种相怎么能像幻一样显现呢?因此,我认为并没有种种幻相的计著,说性如幻。”

佛陀回答:“大慧,不是因为种种幻相的计著,说一切法如幻。大慧,然而一切法并非实在,它们迅速消散,就像闪电一样。这就是如幻的意思。大慧,就像闪电,瞬间显现随即消失,不是愚夫所能见的。同样地,一切法的自性和共相,出自于妄想,观察它们无性,不是对显现的色相的计著。”

这时,世尊为了再次阐明这个道理,诵读了以下的偈颂:

法性并非幻象,但又没有更好的比喻来形容它,(非幻无有譬)

只能说它的性质如同幻象一般。(说法性如幻)

法性的不真实,就如同闪电一般迅速消逝,(不实速如电)

因此,我们可以说法性就像幻象一样。(是故说如幻)

大慧再次对佛陀说:“世尊,您说一切法无生,又说如幻,这会不会是您前后所说的话自相矛盾呢?”

佛陀回答:“大慧,我说一切法无生和如幻,并不是前后矛盾。为什么呢?因为生和无生是觉察自心显现的量度。有和无,外在的性和非性,无生的显现,都是出自于自心。大慧,我说的一切法无生,并不是前后矛盾,而是为了破除外道的因生观点。大慧,外道聚集愚痴,希望有无有生,但这并非出自于自我妄想的各种计著。大慧,我不说有无有生,因此我说一切法无生。大慧,说性,是为了摄受生死,为了破除无见和断见,为了我的弟子摄受各种业报,受生于不同的处所。以性的声音,说摄受生死。大慧,说如幻的自性和相,是为了远离自性和相的执着,为了破除愚夫恶见的期盼,为了了解自心显现的量度,为了破除因所作生的自性和相的计著。说如幻、梦境、自性和相的一切法,不让愚夫恶见的期盼产生计著,不让自我和他者产生计著,不让对一切法如实处的见产生不正确的论断。大慧,如实处见一切法,是指升起自心显现的量度。”

这时,世尊为了再次阐明这个道理,诵读了以下的偈颂:

无生并非真正的非存在,有性则包含了生死的循环,(无生作非性,有性摄生死)

通过观察一切如幻象,我们不应在相状上产生妄想。(观察如幻等,于相不妄想)

接着,佛陀说:“大慧,我将说明名、句、形身的相状。善于观察名、句、形身的菩萨大士,随入义、句、形身,迅速达到无上正等正觉。觉悟之后,觉悟一切众生。大慧,名身,是指依事立名,这就是名身。句身,是指句有确定的意义,这就是句身。形身,是指显示名和句,这就是形身(形身即文字)。另外,形身,是指长短高下。另外,句身,是指轨迹,如象、马、人、兽等所行的轨迹,得到句身的名称。大慧,名和形,是指用名说无色的四阴,因此说名;因为自相显现,因此说形。这就是名、句、形身。说名、句、形身的相状和分界,应当修学。”

这时,世尊为了再次阐明这个道理,诵读了以下的偈颂:

名称、语言和物质形态的差异,(名身与句身,及形身差别)

凡夫愚昧地执着于这些差异,如同大象深陷泥潭难以自拔。(凡夫愚计著,如象溺深泥)

接着,佛陀说:“大慧,未来世的智者,应当用离于一、异、俱、不俱的见解,相、我、所通的义理,去问那些无智者。他们将会回答说,这不是正当的问题。比如色法等的常与无常,是异还是不异,涅槃、诸行、相、所相、求那、所求那、造、所造、见、所见、尘、微尘、修、修者,等等这样的辗转相,诸如此类的问题。他们会说佛说无记,不作论断。这不是那些愚痴的人所能知道的,因为他们缺乏闻慧。如来应供等正觉,为了让那些人远离恐怖的句子,所以说无记,不作论断。另外,这也是为了阻止外道的见解和论点,所以不说。大慧,外道会这样宣称,命即是身,诸如此类的无记论点。大慧,那些外道对因的愚痴,作出无记的论断,这并非我所说的。大慧,我所说的,是离于摄受和被摄受的妄想不生。为什么阻止他们呢?大慧,如果对摄受和被摄受产生计著,是因为不知自心显现的量度,所以阻止他们。大慧,如来应供等正觉,以四种记论,为众生说法。大慧,无记的论点,我时常会说,但只是针对根基尚未成熟的众生,而不是针对已经成熟的众生。大慧,一切法离于所作因缘,不生,因为没有作者,所以一切法不生。大慧,为什么一切性离于自性?因为在自觉观照的时候,自性和共性的相状不可得,所以说一切法不生。为什么一切法不可以携带而来,不可以携带而去?因为自性和共性的相状,想要携带而来,却没有来源;想要携带而去,却没有去处。因此,一切法离于携带而来和携带而去。大慧,为什么一切法不灭?因为自性和自性的相状不存在,一切法不可得,所以一切法不灭。大慧,为什么一切法无常?因为相的生起是无常的性质,所以说一切法无常。大慧,为什么一切法常?因为相的生起是无生的,自性的无常是常,所以说一切法常。”

那时,世尊为了再次阐明这个道理,诵读了以下的偈颂:

记论有四种类型:坚持一方、提出疑问、分析辩驳以及终止辩论,(记论有四种,一向及诘问,分别及止论)

这些方法用来约束和驳斥各种外道观点。(以制诸外道)

对于僧佉(顺世论派)和毗舍师(胜论派)而言,(有及非有生,僧佉毗舍师)

他们对一切事物持不可知的态度。(一切悉无记,彼如是显示)

正觉者(佛陀)的教导指出,自性是不可得的,(正觉所分别,自性不可得)

因为它超越了言语的表达,所以说它是离于自性的。(以离于言说,故说离自性)

这时,大慧菩萨大士再次对佛陀说:“世尊,恳请您为我们讲解须陀洹趣(预流果)的差别和通相。如果菩萨大士能够善解须陀洹趣的差别和通相,以及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的方便相,分别理解之后,就能如实地为众生说法,讲解二无我相(人无我、法无我)以及二障(烦恼障、所知障)的清净,渡过各个地的相状,最终通达无上正等正觉的境界,如同众色摩尼宝珠一样,能够利益一切众生,以无尽的法界和财宝,供养一切众生。”

佛陀回答:“大慧,仔细听,仔细听,好好思考,我现在将为你解说。”大慧回答:“世尊,我很高兴,准备好了,愿意接受教导。”

佛陀说:“有三种须陀洹(预流果)的差别,分别是下、中、上。下等的须陀洹,最多经历七次有生(生死轮回),中等的须陀洹,会在三次或五次有生后入涅槃,上等的须陀洹,就在这一生中就入涅槃。这三种须陀洹,各有三种结缚,分为下、中、上。哪三种结缚呢?身见、疑、戒取。这是三种结缚的差别,随着不断提升,最终可以达到阿罗汉的境界。”

“大慧,身见有两种,一是俱生的,二是妄想的。就像缘起和妄想自性,各种妄想自性依缘起而生,因为它们既不是实有,也不是全无,也不是有无混合,没有真实的妄想相,愚夫产生各种妄想,对自性的相状产生计著。就像热炎时鹿渴望水的幻影,这是须陀洹的妄想身见。他们通过认识人无我,摄受无性,断除久远的无知计著。”

“大慧,俱生的身见,须陀洹对身见的断除,是基于自他身以及四阴(受、想、行、识)无色相的认识,因为色法的生起、造作以及所造,是辗转相依的因相,大种和色法不集,须陀洹观察有无的品质,见身见就断。身见断后,贪欲就不会再生,这就是身见的相状。”

“大慧,疑的相状,是基于得到法的善见相,以及先前的两种身见妄想断除,对法的疑惑不会再生,不会在其他地方产生大师见,认为某处是清净或不清净的,这就是疑的相状,须陀洹断除了疑。”

“大慧,戒取,何为须陀洹不取戒?这是因为善见受生处的苦相,因此不取戒。大慧,取,指的是愚夫决定受习苦行,为了众乐具而求受生,须陀洹则不会这样做,除非是回向于自觉的胜法,离开妄想,无漏法相的行方便,受持戒支,这就是须陀洹取戒的相状断除。”

“须陀洹断除了三结,贪和痴不会再生。如果须陀洹这样想:这些结我还没有断尽,会有两种过失:堕入身见,或者结缚不断。”

大慧对佛陀说:“世尊,世尊说过有众多的贪欲,哪些贪欲被断除了?”

佛陀回答:“爱恋女人,缠绵贪著,各种方便身口恶业,享受现在的快乐,种下未来的苦果,这些贪欲就不会再生。为什么呢?因为得到了三昧正受的乐,所以这些贪欲被断除了。并不是趣向涅槃的贪欲被断除了。”

“大慧,斯陀含的相状,是顿时照亮色相的妄想生起,相见相不会生起,因为善见禅趣的相状,顿时来到这个世间,尽苦际,得涅槃,所以被称为斯陀含。”

“大慧,阿那含的相状,是对过去、未来、现在的色相、性、非性生起的见解,见到过患,使妄想不生,以及结缚断除,因此被称为阿那含。”

“大慧,阿罗汉的相状,是对各种禅定、三昧、解脱、力、明的证得,烦恼、苦、妄想的非性,因此被称为阿罗汉。”

大慧对佛陀说:“世尊,世尊说过有三种阿罗汉,这里所说的阿罗汉是哪一种?”

佛陀回答:“得到寂静一乘道的声闻,不是其他的。其他的,是行菩萨行,以及佛的化现。巧妙的方便和本愿,让他们在大众中示现受生,为了庄严佛的眷属。大慧,在妄想的地方,用各种方式说法,得到果位,得到禅定者进入禅定,全部远离,示现得到自心显现的量度,得到果位的相状,被称为得到果位。再者,大慧,想要超越禅定、无量、无色界的人,应当离开自心显现的量度相状。”

“大慧,受想正受超越自心显现的量度,这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呢?因为有心量的缘故。”

那时,世尊为了再次阐明这个道理,诵读了以下的偈颂:

修行者通过各种禅定(诸禅四无量,无色三摩提)

以及受想的灭尽,(一切受想灭)

会发现心量在这些状态中并不存在。(心量彼无有)

须陀槃那(预流果)、斯陀含(一来果)、阿那含(不来果)以及阿罗汉(无学果)(须陀槃那果,往来及不还,及与阿罗汉)

这些圣者的心不再受到迷惑。(斯等心惑乱)

通过禅定和对缘起的理解,(禅者禅及缘)

断除一切知识的执着,这是真正的解脱。(断知是真谛)

这种解脱是妄想的衡量标准,如果达到了,就意味着解脱。(此则妄想量,若觉得解脱)

接着,佛陀说:“大慧,有两种觉,一种是观察觉,另一种是妄想相摄受计著建立觉。大慧,观察觉,是指如果觉察性自性相,选择远离四句,不可得,这就叫做观察觉。大慧,那四句是什么呢?就是离于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这叫四句。大慧,这四句离,就是指一切法。大慧,这四句观察一切法,应当修学。”

“大慧,妄想相摄受计著建立觉,是指妄想相摄受计著,坚、湿、暖、动,不实的妄想相四大种,宗、因、想、譬喻的计著,不实的建立而建立,这就叫做妄想相摄受计著建立觉。这就是两种觉相。如果菩萨大士成就了这两种觉相,人法无我相,究竟善知,方便无所有的觉观察行地,得到初地,入百三昧,得到差别的三昧,见到百佛以及百菩萨,知道前后际各百劫的事,光照百刹土,知道上上地的相状,大愿殊胜的神力自在,法云灌顶,应当得到如来自觉地,善系心十无尽句,成熟众生,种种变化光明庄严,得到自觉圣乐三昧正受。”

“再者,大慧,菩萨大士应当善解四大造色。怎样是菩萨善解四大造色呢?大慧,菩萨大士应当这样学,真正的真理,四大不生。对于那四大不生,应当这样观察。观察之后,觉察名相妄想的分界,自心显现的分界,外性的性和非性。这就叫做自心显现妄想的分界。也就是说,观察三界,四大造色的性离,四句通净,离我我所,如实相自相的分界住,无生自相成。”

“大慧,那四大种怎样生造色呢?津润妄想的大种,生内外的水界;堪能妄想的大种,生内外的火界;飘动妄想的大种,生内外的风界;断截色妄想的大种,生内外的地界。色以及虚空,都是计著邪谛,五阴集聚,四大造色生。大慧,识者因乐于种种迹的境界,其余的趣相续。”

“大慧,地等四大以及造色等,有四大缘,不是那四大缘。为什么呢?因为性、形、处所作的方便无性,大种不生。大慧,性、形、处所作的方便和合生,不是无形。因此,四大造色相,外道妄想,不是我所说的。”

“再者,大慧,应当说诸阴自性相。怎样是诸阴自性相呢?就是五阴。哪五阴呢?就是色、受、想、行、识。那四阴不是色,就是受、想、行、识。大慧,色,就是四大以及造色,各有各的相状。大慧,非无色,有四数,如同虚空。就像虚空超过数相,离于数,而妄想说一虚空。大慧,就像阴超过数相,离于数,离性非性,离四句。数相者,是愚夫的言说,不是圣贤的。大慧,圣者如幻的种种色像,离异不异的施设。又如梦影士夫身,离异不异。大慧,圣智趣同阴妄想现,这就叫做诸阴自性相。你应该除灭,灭后说寂静法,断一切佛刹诸外道见。大慧,说寂静时,法无我见净,以及入不动地。入不动地后,无量三昧自在,以及得意生身,得到如幻三昧,通达究竟力明自在,救摄饶益一切众生。犹如大地载育众生,菩萨大士普济众生,也是如此。”

“再者,大慧,诸外道有四种涅槃。哪四种呢?性自性非性涅槃,种种相性非性涅槃,自相自性非性觉涅槃,诸阴自共相相续流注断涅槃。这就叫做诸外道四种涅槃,不是我所说的法。大慧,我所说的,是妄想识灭,名为涅槃。”

大慧对佛陀说:“世尊,您不建立八识吗?”

佛陀回答:“建立。”

大慧对佛陀说:“如果建立,为什么离意识不是七识呢?”

佛陀告诉大慧:“因为那些因以及那些攀缘,所以七识不生,意识者,境界分段计著生。习气长养,藏识意俱,我我所计著思惟因缘生。不坏身相,藏识因攀缘自心现境界计著心聚生,展转相因,就像海浪,自心现境界风吹,如果生如果灭,也是如此。因此,意识灭,七识也灭。”

当时,世尊想要再次阐述这个道理,于是诵读了以下的偈颂:

我并非涅槃的性质,(我不涅槃性)

我所做的一切以及我所显现的相状,(所作及与相)

都是妄想和识的火焰。(妄想尔炎识)

当这种火焰熄灭时,我即涅槃。(此灭我涅槃)

那个原因和那个攀缘,(彼因彼攀缘)

意趣等于是形成了身。(意趣等成身)

与这个原因相关联的正是心,(与因者是心)

它成为了识所依赖的基础。(为识之所依)

就像水流尽之后,(如水大流尽)

波浪也就不再升起。(波浪则不起)

同样的,当意识灭尽时,(如是意识灭)

各种识也就不再产生。(种种识不生)

接下来,佛陀说:“现在我要讲妄想自性的分别通相。如果能够善于分辨妄想自性的分别通相,你和其他菩萨大士就能够远离妄想,到达自觉圣境,超脱外道,通向善见。摄取和被摄取的妄想断除,缘起的各种相妄想自性的行进,不再有妄想。那么,什么是妄想自性的分别通相呢?包括言说妄想、所说事妄想、相妄想、利妄想、自性妄想、因妄想、见妄想、成妄想、生妄想、不生妄想、相续妄想、缚不缚妄想。这些就是妄想自性的分别通相。”

“什么是言说妄想?就是各种美妙的声音、歌曲和吟诵的声音,人们因为喜欢而执着。这是言说妄想。”

“什么所说事妄想?就是关于所讲之事的自性,圣智所知,依据它而产生言说妄想。这就是所说事妄想。”

“什么是相妄想?就是对于所说的事务,如同鹿渴望水一般,对各种事物产生执着,比如坚、湿、暖、动的特性,一切性质的妄想。这就是相妄想。”

“什么是利妄想?就是对于各种金银珠宝的贪求。这就是利妄想。”

“什么是自性妄想?就是认为自性是恒定不变的,这种错误的见解。这就是自性妄想。”

“什么是因妄想?就是对因、缘、有、无的分别,以及因相的产生。这就是因妄想。”

“什么是见妄想?就是对有、无、一、异、俱、不俱的错误见解,外道的妄想计著。这就是见妄想。”

“什么是成妄想?就是我与我所有的想法,形成的确定论。这就是成妄想。”

“什么是生妄想?就是缘起于有、无性质的生起,产生的执着。这就是生妄想。”

“什么是不生妄想?就是理解一切性质本来无生,没有种子,因缘生起的无因之身。这就是不生妄想。”

“什么是相续妄想?就是彼此相续,如同金线般连绵不断。这就是相续妄想。”

“什么是缚不缚妄想?就是因缘的束缚和解脱,如同士夫的方便法门,无论是束缚还是解开。这就是缚不缚妄想。”

“在这些妄想自性的分别通相中,所有的愚夫都会执着于有或无。那些执着于缘起而执着的人,各种妄想会执着于自性,如同幻术展示出的种种身形。凡夫看到的种种差异,其实都是幻象。幻象与种种,并非不同,也并非完全相同。如果它们不同,那么幻象就不是由种种因素造成的;如果它们相同,那么幻象与种种就没有区别,但事实上我们却看到了区别。因此,它们既非不同,也非完全相同。因此,大慧,你和其他菩萨大士,对于如幻的缘起妄想自性,不应计著异不异,有无。”

那时,世尊为了再次阐述这个道理,诵读了以下的偈颂:

心被外界境遇所束缚,(心缚于境界)

感觉、想象和智慧随之转动。(觉想智随转)

在没有执取和超越的状态下,平等的智慧就会生起。(无所有及胜,平等智慧生)

妄想认为自我和万物有独立的自性,(妄想自性有)

但在缘起法则中,这自性是不存在的。(于缘起则无)

妄想可以被缘起所摄受,但缘起本身并非妄想。(妄想或摄受,缘起非妄想)

世间各种现象看似有其分支和组成部分,(种种支分生)

实际上它们就像幻象一样,是不真实的。(如幻则不成)

这些现象表现得多种多样,(彼相有种种)

但妄想构造的世界同样是虚幻的。(妄想则不成)

这些现象和妄想中的错误都是由于心被束缚所导致的。(彼相则是过,皆从心缚生)

妄想无法理解事物的真实本质,(妄想无所知)

而是在缘起中产生妄想。(于缘起妄想)

所谓妄想的本质,就是缘起的体现。(此诸妄想性,即是彼缘起)

妄想虽然多样,(妄想有种种)

但都源自于对缘起的误解。(于缘起妄想)

世俗谛(世界的表象)和第一义谛(事物的深层真理)(世谛第一义)

第三谛(介于两者之间的真理)是没有因果关系的。(第三无因生)

妄想描述了世俗谛,(妄想说世谛)

而当妄想被断除时,就能达到圣者的境界。(断则圣境界)

就像修行人在修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体验,(譬如修行事)

这些体验看似多样,但实际上并无实质区别。(于彼无种种)

妄想的特性也与此相似。(妄想相如是)

像眼睛有疾病时看到的各种颜色错觉,(譬如种种翳)

这些错觉既不是色也不是非色,(翳无色非色)

与缘起法则无关,是由于缺乏觉知而产生的。(缘起不觉然)

如同提炼真金去除杂质,(譬如炼真金)

或者天空无云时的清澈,(虚空无云翳)

妄想被净化后也同样变得纯净。(妄想净亦然)

妄想的本质和缘起的性质不能分开考虑,(无有妄想性,及有彼缘起)

所有的建立和诽谤,都是由于妄想造成的混乱。(建立及诽谤,悉由妄想坏)

如果妄想没有自性,那么缘起就具有某种性质,(妄想若无性,而有缘起性)

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表明了无性和有性的辩证关系。(无性而有性,有性无性生)

妄想基于某些原因而生起,(依因于妄想)

并因此获得缘起的性质。(而得彼缘起)

相和名相互伴随,共同产生了妄想。(相名常相随,而生诸妄想)

彻底认识到这一切的不真实,(究竟不成就)

才能超越所有的妄想。(则度诸妄想)

这样才能真正明白清净的含义,(然后知清净)

这就是所谓的第一义谛。(是名第一义)

妄想有十二支(十二因缘),(妄想有十二)

缘起法则有六种(六入、触、受、爱、取、有)。(缘起有六种)

觉悟者明了这二者之间没有根本的区别。(自觉知尔炎,彼无有差别)

五法(色、受、想、行、识)被认为是真实的,(五法为真实)

自性有三种(空、无相、无愿)。(自性有三种)

修行者通过分辨这些,不会偏离真理。(修行分别此,不越于如如)

多种现象和缘起法则,(众相及缘起)

都是由妄想所引起的。(彼名起妄想)

妄想的各种表现,(彼诸妄想相)

都是从缘起中生起的。(从彼缘起生)

觉慧(智慧)善于观察,(觉慧善观察)

不受任何条件限制时,就不会有妄想。(无缘无妄想)

当妄想形成后,其实质是无性的,(成已无有性)

那么,妄想如何能够被觉悟呢?(云何妄想觉)

妄想的本质建立了两种自性:(彼妄想自性)

分别是遍计所执自性(妄想的构造)和圆成实自性(事物的真实性质)。(建立二自性)

妄想以多种方式显现,(妄想种种现)

但清净的圣者境界是超越这些的。(清净圣境界)

妄想如同绘画中的色彩,(妄想如画色)

人们根据缘起法则去理解和定义妄想。(缘起计妄想)

如果将妄想视为与缘起法则相异的东西,(若异妄想者)

那就是在依据外道的理论。(即依外道论)

妄想描述的是被思考的内容,(妄想说所想)

是因为感知和经验的结合而产生的。(因见和合生)

超越这两种妄想的人,(离二妄想者)

就是已经成就的修行者。(如是则为成)

大慧菩萨大士再次向佛陀请教,他说:“尊敬的世尊,恳请您为我们解说自觉圣智的特征以及一乘的道理。如果您能解说自觉圣智的特征和一乘,我和其余的菩萨们就能很好地理解自觉圣智的特征和一乘,无需依靠他人指引就能通达佛法。”

佛陀告诉大慧:“仔细听好,用心思考,我会为你解释。”

大慧回答:“好的,我准备好了,愿意接受教导。”

佛陀对大慧说:“从前的圣者所知晓的智慧,是通过传授和学习一代代流传下来的。他们认识到妄想是没有实质性的。大菩萨们在独处静修之时,通过自我觉醒和观察来领悟,而不是依赖于他人。他们逐渐摆脱了错误观念的束缚,不断提升,最终进入如来的境界。这就叫做自觉圣智的特征。”

“大慧,那么什么是一乘的特征呢?它指的是获得一乘之道,我所说的‘一乘’,是指收集和被收集的妄想,到达一个真实的境地,不再产生妄想。这就称为一乘的觉悟。”

“大慧,一乘的觉悟,不是其他外道、声闻、缘觉、梵天王等所能达到的,唯有如来才能实现。因此,它被称为‘一乘’。”

大慧又问佛陀:“世尊,您为何要讲述三乘,而不直接说一乘呢?”

佛陀解释说:“这是因为声闻和缘觉并未自行达到涅槃的状态,所以我没有说他们是一乘。声闻和缘觉是由如来调教,引导他们达到平静与解脱,这并不是靠他们自己的力量达成的。所以,我不说一乘。”

“此外,大慧,声闻和缘觉没有彻底清除烦恼、障碍和习气,他们没有觉悟到法无我,没有摆脱生死轮回,因此我只说三乘。”

“然而,当一切烦恼和习气都被消除,觉悟到法无我,不再被三昧的快乐所迷惑,进入无漏的境界,这样的修行者将获得无漏界的觉悟,然后再次出入世间,达到更高的无漏境界,积累足够的功德资粮,最终将获得如来不可思议的自由法身。”

这时,佛陀为了再次阐明这一道理,诵读了以下的偈颂:

无论是天界的乘法、梵天的乘法,还是声闻乘和缘觉乘,以及佛陀的乘法,我都在讲述这些不同的修行之道。(诸天及梵乘,声闻缘觉乘,诸佛如来乘,我说此诸乘)

只要心中还有念头在流转,这些乘法都不是最终的解脱。(乃至有心转,诸乘非究竟)

当心中的念头完全熄灭,不再有乘法和修行者之分。(若彼心灭尽,无乘及乘者)

没有分别建立各种乘法的概念,我只说一切归结为一乘,即佛陀的法身乘。(无有乘建立,我说为一乘)

为了引导众生,才分别讲解各种乘法,以适应不同根器的修行者。(引导众生故,分别说诸乘)

解脱有三种:见道、修道、无学道,以及对法无我的理解,从烦恼中解脱出来,智慧得以增长,从而远离生死轮回。(解脱有三种,及与法无我,烦恼智慧等,解脱则远离)

就像海上的浮木随波逐流,声闻(小乘修行者)如果没有更深层次的觉悟,也会被表面现象和烦恼之风所左右。(譬如海浮木,常随波浪转,声闻愚亦然,相风所飘荡)

他们如果能灭除烦恼,去除烦恼的习气,就能体验到禅定的喜悦,安住在无漏的清净境界中。(彼起烦恼灭,除习烦恼愚,味著三昧乐,安住无漏界)

这样的修行者没有退转,向着最终的解脱目标前进,不会退回轮回。(无有究竟趣,亦复不退还)

他们获得了深定的身心状态,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这种状态,就如同一个喝醉的人,只有酒醒后才能恢复清醒。(得诸三昧身,乃至劫不觉,譬如昏醉人,酒消然后觉)

对于修行者而言,觉悟的过程也是类似的,他们最终将获得佛陀无上的法身。(彼觉法亦然,得佛无上身)

翻译:小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后悔了吗?拒绝1.5亿合同,如今22岁场均13分,还沦为替补

后悔了吗?拒绝1.5亿合同,如今22岁场均13分,还沦为替补

大西体育
2024-11-26 23:36:57
金·卡戴珊又作妖,全裸鳄鱼造型惊呆网友,尺度太大不敢看

金·卡戴珊又作妖,全裸鳄鱼造型惊呆网友,尺度太大不敢看

南城无双
2024-11-20 00:13:31
我国下达逐客令:“不再购买这囯石油”,伊朗:大门为中国敞开

我国下达逐客令:“不再购买这囯石油”,伊朗:大门为中国敞开

小胡军事爱好
2024-11-26 21:14:23
上赛季绿军的高级顾问!卢:范甘迪今天领到了他的冠军戒指

上赛季绿军的高级顾问!卢:范甘迪今天领到了他的冠军戒指

直播吧
2024-11-26 07:29:07
新势力们交不出车,就因为这个很普通的零件?

新势力们交不出车,就因为这个很普通的零件?

差评XPIN
2024-11-26 00:12:37
比二手还便宜的“京东备件库”商品,到底能不能买?

比二手还便宜的“京东备件库”商品,到底能不能买?

金科技观察家
2024-11-25 17:56:16
俞敏洪:可以没有董宇辉,但不能没有孙东旭

俞敏洪:可以没有董宇辉,但不能没有孙东旭

首席人物观
2024-11-26 14:35:42
纪实:山西女教师被奸杀,法医保留精斑21年,真凶让警察难以置信

纪实:山西女教师被奸杀,法医保留精斑21年,真凶让警察难以置信

晓艾故事汇
2024-11-19 09:42:06
美债突破36万亿大关,中国再抛45亿,马斯克:美国距离破产不远了

美债突破36万亿大关,中国再抛45亿,马斯克:美国距离破产不远了

环球Talk
2024-11-26 23:08:19
最后的疯狂?美国前特工爆料:拜登可能在下台之前发动核战争

最后的疯狂?美国前特工爆料:拜登可能在下台之前发动核战争

说天说地说实事
2024-11-26 07:09:20
市民晒官方回复文件200余字现7处错字,长沙县卫健局:工作失误,将重新回复

市民晒官方回复文件200余字现7处错字,长沙县卫健局:工作失误,将重新回复

上游新闻
2024-11-25 12:50:23
深夜,集体大跌!

深夜,集体大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11-26 08:17:25
摊牌了,欧足联强势回应!皇马很意外,球迷:以后不参加金球奖了

摊牌了,欧足联强势回应!皇马很意外,球迷:以后不参加金球奖了

阿泰希特
2024-11-26 14:17:51
某知名电视台发不出工资?女子自曝:34岁做了8年编导被裁,所在部门被一锅端

某知名电视台发不出工资?女子自曝:34岁做了8年编导被裁,所在部门被一锅端

可达鸭面面观
2024-11-25 21:30:30
2岁儿童在车库玩耍被碾压身亡 律师:司机和物业若无过错 监护人负全责

2岁儿童在车库玩耍被碾压身亡 律师:司机和物业若无过错 监护人负全责

闪电新闻
2024-11-26 12:05:55
莫斯科工业区突发3千平方大火!乌军袭击赫尔松港口

莫斯科工业区突发3千平方大火!乌军袭击赫尔松港口

项鹏飞
2024-11-26 18:18:28
西双版纳偶遇吴镇宇一家,16岁费曼胖成壮汉,53岁王丽萍又瘦又美

西双版纳偶遇吴镇宇一家,16岁费曼胖成壮汉,53岁王丽萍又瘦又美

古希腊掌管月桂的神
2024-11-25 23:02:42
大风暴!集体裁员:5万人面临失业!

大风暴!集体裁员:5万人面临失业!

鲁中晨报
2024-11-26 15:25:33
月销仅1982辆,华为“欠”北汽一个道歉,严重低估增程版的重要性

月销仅1982辆,华为“欠”北汽一个道歉,严重低估增程版的重要性

沙雕小琳琳
2024-11-25 19:49:53
英媒:如果中俄关系断裂,特朗普愿意将乌克兰交给俄罗斯

英媒:如果中俄关系断裂,特朗普愿意将乌克兰交给俄罗斯

大风文字
2024-11-25 17:16:51
2024-11-27 00:31:00
谈政论经
谈政论经
分享创新思想,交流实践经验。
3168文章数 636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头条要闻

墨西哥总统称墨不是中国产品转口美国的途径 中方回应

头条要闻

墨西哥总统称墨不是中国产品转口美国的途径 中方回应

体育要闻

20年恩怨情仇!F1上演"世纪大和解"

娱乐要闻

权威奖项沦为资本工具?谁来管一管

财经要闻

洪灏刘煜辉对谈实录 涉及A股、债务等!

科技要闻

"这是国产化最高,也是史上最强的Mate"

汽车要闻

解决油车无法处理的难题 仰望U7数字底盘这么强

态度原创

教育
手机
健康
本地
艺术

教育要闻

父母的托举对孩子重要吗?

手机要闻

红米K80系列发布前瞻:外观、屏幕、配置、影像、价格基本清晰了

花18万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值不值?

本地新闻

城市24小时|领跑万亿城市,武汉“开挂”了?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